只要他们说不,皇帝就不敢违抗,他们是谁?为何有这么大权力

在《清平乐》的原型小说《孤城闭》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宋仁宗庆历年间,武将王德用向宋仁宗进献了几位美女,宋仁宗欣然笑纳。

可谏官王素得知此事后,在朝会上就此事批评宋仁宗耽于美色。尽管宋仁宗再有不舍,但他最终还是将这些美女遣送出宫。

或许我们有些奇怪,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皇权至上,皇帝更是天下万民的主宰。仅仅是接纳几位美女,并没有犯很出格的错误,为什么王素却敢大胆直言,将这些女子“撵”出宫?难道他不怕惹怒了皇帝,将其斩首示众吗?

只要他们说不,皇帝就不敢违抗,他们是谁?为何有这么大权力

这就引出了一更今天要介绍的宋朝监察制度之谏官制度。

在中国古代,实际上有这样一个官职:规劝并促使君主改正过失的官吏——谏官。

曾有一句话戏称谏官的职能:只要他们说不,甚至连皇帝都不能违抗。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谏官也是专门监管皇帝的人。

本文将从它的起源、职能等方面,来聊聊宋朝的谏官制度。

只要他们说不,皇帝就不敢违抗,他们是谁?为何有这么大权力

谏官的历史起源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中曾这样指出谏官的重要性:“为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谏官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商周时期,便出现了最早的谏官。

《吕氏春秋·自知》记载,商朝时期的皇帝有过错,可以通过“司过之士”提出或者纠正。“司过之士”这一官职,便已经类似于后朝的谏官。

《周礼·地官》也曾有记载:“保氏掌谏王恶”。从文献中我们能够看出,“保氏”则是早期谏官的代称。

发展到秦汉时期,谏官的政治作用逐渐显露,而国家统治者也越来越重视谏官这一官职。

《后汉书·百官志二》曾记载:“秦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

只要他们说不,皇帝就不敢违抗,他们是谁?为何有这么大权力

汉朝建立初期,并没有设置谏官,到了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又开始设置了“谏大夫”。光武帝时增“议”字,始称“谏议大夫”。

发展到唐宋时期,谏官制度到达了兴盛阶段。唐朝李世民统治时期,著名的谏议大夫魏征,敢于直谏,知无不言,经常惹得李世民下不来台。

然而在魏征病逝后,李世民常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位皇帝将魏征比作为自己的镜子,足以证明谏官对皇帝的重要性。

发展到元朝时期,统治者废除了门下省,谏议制度也随之废除。因此明朝并没有专门的谏官,发展到清朝时期,“文字狱”让官员不敢多言,而谏官也失去了它真正的作用。

只要他们说不,皇帝就不敢违抗,他们是谁?为何有这么大权力

宋朝谏官的职能

汉唐时期的谏官职能大体单一,大多是对皇帝直言觐见。发展到两宋时期,谏官监管的职能,也比前朝更加广泛。

首先谏官最主要的职能,仍然是监管皇帝的过失与错误,并促使皇帝改正。

第二,谏官也可以弹劾宰相及百官,指出其失职。尤其在宋仁宗时期,谏官弹劾朝堂官员的现象,越来越多。

第三,谏官同样可以参与讨论朝政,并且也能够参与军事政策的制定。除此之外,谏官还具有推荐选举官员的职能。尤其是在南宋战争频繁的时期,急需军事将领的时候,朝堂通常会让近臣举荐,而谏官便是举荐人之一。

除以上职能外,宋朝政府曾经明确的规定:“登闻鼓院隶司谏、正言,登闻检院隶谏议大夫”。显而言之,谏官也具有负责受理臣民上奏章疏的职能。

综上所述,宋朝时期的谏官,既具备了以往的监管职能,同时又增添了弹劾宰相、百官,讨论朝政,举荐官员,受理臣民上奏章疏等等职能,广泛性得以大大增强。

只要他们说不,皇帝就不敢违抗,他们是谁?为何有这么大权力

宋朝谏官制度发达的原因

尽管“谏者无罪”,谏官可以任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规劝帝王改正过失,但有时候,由于谏官的咄咄逼人、斤斤计较的态度,也会让帝王对其产生怨恨。

唐朝时期,著名的谏官魏征便是由于敢于直言,多次被降职,甚至好几次差点丢了性命。而商纣时期的丞相比干,就更是得到了一个悲惨的结局。

因此,谏官制度能够存在于封建社会是十分不易的,那么为什么宋朝谏官制度会如此发达呢?

首先,宋朝拥有宽容的政治环境。在《宋史·太祖本纪》中有所记载,建国之初,宋太祖便在太庙中立石碑刻下了祖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逾此事者,天必殛之”。正是由于宋朝历代皇帝恪守这祖训,宋朝士大夫的言论才得以自由。

只要他们说不,皇帝就不敢违抗,他们是谁?为何有这么大权力

其次,宋朝一共有十八位皇帝,这些皇帝的功绩或多或少,但几乎都不是昏君,他们给予了士大夫官员最基本的尊重。即便皇帝被这些官员气得头脑发昏,也不会杀了他们。

还有包括就是宋朝重文抑武,这是宋朝的基本国策。因此,宋朝士大夫的政治地位相对较高。而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出现了大批的有才之人。举个例子,在唐宋八大家中,宋朝便占据了六位。

当然,宋朝谏官的规劝、监管大多是正确的,皇帝也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有些皇帝也确实想有所作为,比如宋仁宗统治时期,以欧阳修、蔡襄、余靖、王素等人为谏官。

除此之外,士大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态,也感染着国家统治者。

因此,任何对国家有效的政策措施,政府都会依次实施,而监管制度发达的原因,正在于此。

只要他们说不,皇帝就不敢违抗,他们是谁?为何有这么大权力

宋朝谏官制度的历史作用

中国封建社会,帝王集大权于一身,并不受法律的制裁。他掌握天下生死大权,同样也掌管着国家各项指令,可以说掌握着国家的命运。而谏官制度的建立,大大地弥补了帝王专权的损害。

那么宋朝的谏官制度,又有什么历史作用呢?

首先,谏官制度让国家执政者拥有了一个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外部环境。执政者通过海纳百川的胸怀,虚心纳谏,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忠言逆耳,监管制度很大程度上让皇帝能够权衡利弊,造福于百姓。

其次,谏官制度让越来越多的官员敢于发言,敢于为国利民,这在其他封建朝代上,是很难看到的现象。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谏官制度也不例外,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谏官弹劾他人,说白了是一件十分得罪人的事情,因此大部分的谏官,都不敢直言。而极少数那些敢于直谏的谏官,才是真正有风骨的人。

除此之外,由于宋朝时期的御史,大多由谏官兼职,而谏官归属于宰相管理。意思就是说,他既可以直谏皇帝,也可以弹劾文武百官。但相对来讲,又会引起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所以这也就是元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废除门下省的原因之一。

但总体而言,谏官制度的优势,要远远超于劣势。

只要他们说不,皇帝就不敢违抗,他们是谁?为何有这么大权力

一更说

总体而言,宋朝的谏官在规劝皇帝、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相对悲哀的是,宋朝的谏官也对皇帝产生了处处的限制。在《孤城闭》中,即便宋仁宗想要纳几位美女为妃,也迫于谏官,最终不了了之。

但总体而言,正是由于谏官的直谏,宋朝皇帝们才能勤恳为政,为国家作出贡献。谏官制度虽然是制约皇帝的制度,制约性也极其有限,但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特而重要的古代官职。

参考资料:《周礼·地官》《后汉书·百官志二》《宋史·太祖本纪》《中国古代谏官制度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