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武漢籍女學霸英文演講:疫情後,我讀懂了萬眾一心

​清華大學武漢籍學生張睿茹:“萬眾一心”不僅是國歌裡的一個詞,更是00後這一代人從小的記憶。

從2003年抗擊“非典”到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再到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人民面對挑戰始終團結友愛。張睿茹自豪地說,正是這種愛讓最膽小的人也能成為最勇敢的戰士。


父母隔離,家中空空如也

我1月10日回到武漢兩個月來,發生了許多事。現在我終於可以坐下來聊聊了。

我親眼看著爸爸關上門。那個晚上很冷,寂靜無聲,我獨自在家。我的父母因為連續多日發燒,有了新冠肺炎的症狀,不得不離開。那是1月31日,武漢封閉的第七天。

我在武漢出生長大,直到18歲,然後考入了北京的清華大學。武漢是個好地方 生活豐富多彩。我在北京總是饞武漢的熱乾麵,還有街上人們大嗓門地用方言聊天。

但1月31日,我站在家裡,空空如也。我回家過春節之前,還跟父母聊過,要趁著春節好好拍張全家福。

新冠病毒之所以有些可怕,是因為對人群的無差異感染,但也不完全是這樣。種種證據顯示老年人更易受影響,我不禁擔心父母能否挺過來,我們還能不能拍全家福。

他們離家那晚,我一直在哭。他們在醫院安頓下來之前,我也幾乎沒有睡。我第一次如此孤單。

但我也是有獨立的能力的。我會做飯、會洗衣服。當然還會像年輕人一樣網購。但我那時意識到沒有關愛我的父母,我不知道該怎麼生活。

他們離家第二天給我打電話問我怎麼樣。我們視頻聊天了。我看到媽媽戴著氧氣面罩躺在病床上,爸爸一說話就喘粗氣。那時我就意識到,一定得自立。

多年來,我父母支撐起來的這個家現在落到了我肩上。我只能照顧好自己,不要讓他們治療的時候為我擔心。這也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有多愛他們。這段時間以來,我發現有好多人跟我有類似的經歷。

自己發燒,入院“觀察”

我父母入院後兩週,我自己也發燒了,接受了隔離,要醫學觀察14天。幸好我只是細菌感染,不是新冠肺炎。

接受隔離的人們自然都很焦慮。我和其他病人接受隔離時,想到要完全與世隔絕就非常不安,不禁擔心自己會不會死在這。

當時很混亂,醫護人手不足,物資也緊缺。雖然醫生護士都全副武裝,他們佈滿血絲的眼睛還是透出了疲憊。

他們為了接納新病人要準備一整天,如果有缺漏還會非常抱歉。絕大多數病人都很理解,當然也有不理解的,還大聲抱怨。但醫護人員總能盡力冷靜應對。

他們都是上海、廣州或其他城市來支援的,有的只比我大三四歲。

熱乾麵裡的溫暖

最難忘的一件事就是有一天午餐加了熱乾麵。我看到熱乾麵就特別開心,對武漢人來說,熱乾麵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封閉之後就買不到了,大家都非常想吃。

後來我知道是一位深圳的志願者,聽說我們喜歡熱乾麵,就給我們準備了。他希望能讓我們有家的溫暖。醫護人員肯定都筋疲力盡了,也都很擔心被感染,但他們沒有表現出來。

隔離結束後,病人都衷心感謝了所有工作人員。但工作人員的回覆都是一樣的,"這是我們的職責"。

三歲唱國歌,“萬眾一心”是她從小的記憶

中國人民面對挑戰,總能團結起來。我是00後,2000年出生。三歲時我就會唱國歌,第一次聽到了萬眾一心。有的語言裡會翻譯成"無數人同一顆心"。

8歲時,我第一次知道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就是大家一起援助的意思。那時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支援地震後的汶川。

但直到現在,我20歲了,才真的理解了這些詞的含義。中國人民齊心協力對抗新冠,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紛紛馳援武漢。各個城市也都支援物資、食品。最重要的是,幾億人待在家裡,避免病毒擴散。

祖國人民齊心協力,我非常驕傲。面對疾病、死亡和未知,我們都會恐懼。看到他人受苦,我們也會心生同情。

正是對他人的愛,讓最膽小的人也能成為最勇敢的戰士,承擔最重大的責任,甚至捨己救人。在對抗新冠疫情的戰鬥中,我在醫護人員、志願者、飯店老闆、公交司機以及無數人身上看到了這份愛。

我們現在的經歷固然很可怕。面對這場百年一遇的疫情,我依然選擇樂觀。因為我看到全世界人民萬眾一心,一起幫助他人。正是有了這些人,我才認為我們終有一天會戰勝新冠疫情。

父母歸來,全家福提上日程

我現在還很享受坐在桌前,跟朋友和老師一起上網課。看到感染人數下降我也非常開心。

春天到了,爸爸媽媽也痊癒出院了,家裡暖和了不少。我們還要去照全家福呢。

正是因為我們擁有強大的國家,才能夠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熬過疫情的艱難時刻;正是因為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克時艱,才能讓國家的措施有效地實行。每個人都從這次艱難的戰役中感受到了身為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