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不得別人的好,錯失的是改變自己的機會

在如今萬物互聯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而一個人的好,一個人的壞,似乎也能夠看得越來越清楚。

看到別人的壞,輕而易舉,而相比起來,能看到別人的好,卻往往是一件更難的事情,而在看到了別人的好之後,還能夠見得別人的好,那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1

美國的心理學博士Thomas·A·Harris曾在他的書中說過,一個人的人生大抵要經歷這樣四個階段:

1. 我不好,你也不好

2. 我不好,你很好

3. 我很好,你不好

4. 我很好,你也很好

當我們還是小孩,在與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時候,往往就會覺得我「不怎麼樣,你也不咋樣」,而當我們面對大人的時候,因為老是犯錯,老是被糾正,所以就會有「我不對,你們都對」的想法。

漸漸長大之後,當我們有了獨立的意識,開始叛逆起來,就總是會認為「只有我好,你們都不行」,而這樣一種慣性的思維,往往會在我們的生活中持續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真正能夠到達「我很好,你也很好」的人生階段,其實一點也不容易。

回顧過往,我發現自己很多時候是處於第三個「我很好,你不好」的階段。在這樣一個階段裡,我們不願意看到別人的好,選擇對別人的好視而不見,甚至喜歡關注別人不好的地方,總想要藉此獲得一種精神上的自我認同感和優越感。

見不得別人的好,錯失的是改變自己的機會

當我們看到一個女生長得好看,就會想說,你長得好看又怎樣,反正沒有學識,當我們看到一個身材很棒的男生,又會想說,肌肉這麼發達,肯定頭腦簡單。當看到朋友圈裡別人的生活有趣有料閒適安逸的時候,我們往往不是去為別人的精彩點贊,而是在心裡嘀咕著「有什麼可嘚瑟的,背後還不知道有啥辛酸往事呢......」

當在職場上看到別人表現出色業績出眾的時候,我們往往不是去想想自己能力上的差距,反而是在背後非議別人總跟在老闆屁股後頭阿諛奉承。生活中這樣的時刻,並不少見,為了避免內心的焦慮和不安,我們喜歡選擇歪曲事實,自欺欺人,通過一種看似正當自衛的方式來給自己構建出一個滿是缺點的世界。

見不得別人的好,你自以為獲得了內在的安寧,事實上卻錯失了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你從來不去想一想如何讓自己變得既體面又智慧,你也不會去探索生活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趣的人,你更不會在工作上審視自己能力上的欠缺,彌補與別人的差距。

見不得別人的好,是一種思維錯位,把注意力放在了別人不好的地方,卻讓自己一直原地踏步,故步自封,失去了改變自己的契機。

2

大部分見不得別人好的人,都有一個習慣,就是愛比較。

就像有位寫作的朋友跟我說,他過去看別人公眾號的文章,看的不是內容,而是各種數據。如果別人的文章閱讀量比他多了,他就去看點贊數,點贊數多了,他就去看留言數,這樣的比較沒有止境,總之他需要找到了一個自以為的證據來證明自己是好的,別人是差的,如此他才肯善罷甘休。

我們跟別人的比較時刻都在發生著,別人比我們差了,我們往往會變得自負,洋洋自得,別人比我們好了,我們就會心懷嫉妒,無法釋懷,總想要找點什麼來證明自己。

事實上,見不得別人的好,究其根源,就是我們內心的比較和嫉妒。比較之後的嫉妒,往往是對自己的不自信,內心總是縈繞著一種恐懼,害怕自己不夠好而落於人後。

見不得別人的好,錯失的是改變自己的機會

查理·芒格在哈佛學校畢業典禮上的演講,談到了他非常喜歡約翰尼·卡森的那次畢業演講。

那時卡森說他無法告訴畢業的同學如何才能得到幸福,但能夠根據他的個人經驗,告訴他們如何保證自己過上痛苦的生活。而卡森給出的確保痛苦生活的處方就是:

1. 為了改變心情或者感覺而使用化學物質

2. 嫉妒

3. 怨恨

其中嫉妒赫然在列,而它是一種複雜的情緒狀態,而查理·芒格也曾說—— 嫉妒是最大的壞習慣,因為當你嫉妒一個人的時候,你是無法快樂的。有了嫉妒之心,我們就很容易把別人當成敵人,把別人的好視作自己的威脅,那對別人的好視而不見就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就像有些人他們自己不努力,反而見不得別人的好,去數落對方的缺點,妄圖拉低對方身份,讓對方和自己站在同樣的高度,這其實就是源自於嫉妒。本來只要採取行動,趕上並超越對方就行,但一個人往往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嫉妒,忽視別人的好,這是毫不費力的。

見不得別人的好,陷入嫉妒的漩渦,你就總是會想去尋找別人不如自己的證據,但這是緣木求魚,只會引發更多的焦慮,憤怒和自卑。而現實終究會給你答案,無法正視別人,也就無法正視自己,見不得別人的好,習慣於自我安慰,實際上就像把頭埋進沙堆裡的鴕鳥,你的處境並不會有任何改變。

3

放棄跟別人的比較,放下人類善妒的天性,這是我們能夠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也許有人會說,不跟別人比較,沒有嫉妒之心,這樣的人生會不會太無趣?我們會不會就此沒有了進取心?有些人的動力來自於見不得別人的好,但還有些人的動力則來自於希望自己變得更好。雖然這兩者都能給你帶來動力,但是後者明顯比前者更為積極。

喜歡嫉妒的人往往看不到別人的努力,見不得別人的好,他們心裡的OS是:你有什麼了不起的?你憑什麼能夠比我好?你的好在我看來一文不值!與這樣的人相反的,是那些能見得別人好的人,他們明白比較毫無價值,而選擇遠離比較,遠離嫉妒,才會從無止境的負面情緒中跳脫出來。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懂得將關注的焦點放在自己的成長上,而不是別人的「缺點」和「不好」上,由此他們更願意從別人的好當中學習到大量好的東西。

見不得別人的好,錯失的是改變自己的機會

我有個朋友之前剛入職新公司,對新環境頗感不適,在我面前老是抱怨他的直屬經理不懂得放權,老是喜歡探究細節,死死地監督著每一個人,實在讓人心累又反感。

我的想法是:「你其實不該把注意力放在別人的「不好」上,你如果工作之餘,有空閒的精力,不妨去看看你的經理哪兒做對了,哪兒做得很好,哪裡你能夠吸收經驗,獲得成長。」

結果後面幾個月,他選擇更多地去關注經理在工作上的高效和優勢,漸漸學到了怎樣把一件事情做到圓滿做到極致,怎樣去低姿態地與不同的人溝通交流,而至於過去眼裡經理的「不好」,現在看來更多的是自己的原因,也許是過去的工作環境太無拘無束了。

當你願意看到別人的好,你其實就開始進入到人生的第四個階段——「我很好,別人也很好」。而在這個階段裡,別人的好不再成為你心頭的刺,而是為自己創造出了一個成長改變的機會。

生活從來都是公平的,當你能不斷地看到別人的好,那你所處的世界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4

習慣看到別人的好,其實就是一種難得的修為。

竇文濤曾在節目中說過這樣一段話——外在的行為會慢慢改變我們的習慣,等你最後熟極而流了之後,你就成了一個眼裡非常敏感的人。一見這個人,就看到別人的好,甚至看不到別人的不好,而這是一種至善的境界。

現在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條件反射一樣,你見一個人,讓我挑他的毛病,我反而得想一想。但是呢,先看到別人的好,只見到別人的好,這其實是實現了內在的蛻化。見不得別人的好,只會讓自己心生不滿,並由此產生痛苦;而能夠看到別人的好,則抱持的是一種隨喜的心態,願意祝福別人,並能夠從中獲得改變自己的力量。

見不得別人的好,錯失的是改變自己的機會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時區。身邊有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裡都有自己的步程。

我們不需要比較,更無需嫉妒,因為你要知道,見不得別人的好,往往只會讓我們作繭自縛。

如果有人做到了你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達到了你渴望但目前卻無法企及的高度,這時候,你是選擇忽視不屑,還是隨喜祝福呢?

夏威夷有一種古胡納的智慧,它的哲學理念就是祝福你想得到的東西,如此才會有豐盛的內心。

面對別人的好,你該如何自處?其實選擇一直在你的手裡。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