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院士:從容防控疫情謹慎復工復學

  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會再大暴發?如何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學?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多強?4月12日下午,在廣州市第75場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疫情防控專訪活動)上,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就相關問題逐一作答。

  復學有兩個前提

  近期,廣州出現了多例境外輸入病例的關聯病例,是否說明廣州疫情有反彈?“出現大群體的暴發才是反彈。”鍾南山表示,“傳染性疾病根本沒有界限,只要是外來的,肯定會有感染風險。我不認為是反彈,而是廣州及早發現的結果。”

  復工復產復學意味著增加接觸,會帶來更高的風險。“如何處理復工復產和防控的關係非常不容易,要非常謹慎,一步一步走,實際上非常考驗我們的領導、組織、行政能力,考驗我們的醫療防治水平。”鍾南山強調,這是一種傳染病,不要指望疫情全部消失,傳染病的規律就是這樣。只要能夠控制到最低限度,不影響復工復產復課就可以。

  關於大家所關心的復學問題,鍾南山也回應了。“復學核心問題是學生的距離,意味著學生近距離待在一塊。復學有兩個前提,一是參加上課的學生沒有感染或感染後已經治癒,二是考慮學生上課的距離。另外學生家長也要注意防護。”他說,“至於留學生和其密切接觸者,也一定要通過我們的常規檢測,沒有問題才能開學。”

  無症狀感染者具有傳染性,但威脅不大

  “首先要對無症狀感染者有準確的認識。”鍾南山指出,在傳染病上,感染後有的出現症狀,有的不出現症狀。感染後沒有出現症狀,這種情況要非常注意,因為不少國內外資料證明了沒有出現症狀的感染者具有傳染性。從現在的觀察規律看,無症狀感染者一般經過3—5天后會出現症狀。

  鍾南山表示,無症狀感染者不是新冠病毒後期發展有的,這類人群一直都存在。像日本的“鑽石公主”號郵輪,有1000多人感染,很多都是無症狀感染者。“我不認為無症狀感染者具有很大的威脅,畢竟是少數。”他說,現在我國主動排查無症狀感染者的做法已經足夠了。

  在鍾南山看來,經過這次疫情,全世界所有國家的觀念都會隨之改變,人們會自覺產生防護意識。對中國來說,最大的疫情防控經驗就是群防群控下到社區。疫情之後,社區自發的防控體系發展形成一套成熟的手段是非常必要的。最重要的是,人們要養成很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不吃野味,在公共場所不大聲講話,要勤洗手等。

  人為干預決定新冠肺炎是否會二次暴發

  有觀點認為,新冠病毒在今年甚至今後幾年都無法完全消滅。對此,鍾南山表示,任何專家都不能預判。他絕對不相信自然免疫,這是幾十年前的觀點。應對疫情還是要靠疫苗。新冠肺炎疫苗,全世界都在爭分奪秒、日夜加緊地研發。

  新冠肺炎疫情會不會二次出現?“這次可鮮明看到,我們國家的社會體制有這個能力,比如武漢從‘封城’到‘解封’用了70多天,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人為的干預,特別是政府的干預力度,決定了這個病是否會大暴發。”鍾南山說。

  他表示,新冠肺炎在今年秋冬是否還會出現,誰也不敢說。“現在新冠肺炎的中間宿主還不清楚,但我不相信明年初還會出現目前的狀況,因為我們已積累了經驗和預防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