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抓野兔撿到8件文物,洋人想盜走被國人拿槍警告,如今成國寶

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許多國寶文物因保存不力早已絕跡,然而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大量稀世罕見的文物再次現世。前段時間,“莽權”現世,引來國內外文物販子的瘋搶,據說“莽權”早已絕跡,如今再次進入到專家的視野內,成為了無價之寶。

1927年,位於甘肅省定西市的一座小山村,一位13歲的小孩上山挖野菜,撞見一隻兔子正在吃草,本想抓住野兔,但野兔卻竄到一個小洞。小男孩將手伸進洞中,兔子沒摸到,卻摸到一件涼颼颼的物體。

小男孩將小洞刨開,發現洞內擺放著形狀怪異的物件,重量至少有十來斤。男孩將此事告訴父親,隨後兩人合力將這些金屬物件挖了出來,總計8件。


小孩抓野兔撿到8件文物,洋人想盜走被國人拿槍警告,如今成國寶


在金屬物上海雕刻著詭異的“鬼畫符”,其中最重的金屬物達到了六十多斤。村裡的教書老師研究後也表示並不認識,於是父親決定將這些金屬物拿到古玩街去賣掉,沒準可以賣個好價錢。

很快,父親以60個大洋將8件金屬物賣掉,這對於當時來說已是鉅款。不久之後,古玩商在市場上碰巧看到這些金屬物,經過仔細辨認,這些金屬物竟然是“莽權”,是王莽制定的度量衡標準器,本以為已經絕跡,沒想到卻在古玩街上偶遇。


小孩抓野兔撿到8件文物,洋人想盜走被國人拿槍警告,如今成國寶


期間,外國文物販子也先後盯上了這些金屬物,所幸當時駐紮在蘭州的軍閥名叫楊慕,為防止國寶流失,用槍警告強行買下了這些“莽權”。

後來,軍閥混戰,楊慕暫時將這些“莽權”捐贈給蘭州的教育館,正是從那時起起,莽權成為重點保護對象。然而在內戰時期,其中5件莽權被運到了臺北,剩下的3件則保存在國家博物館。

如今莽權已成為國家一級文物,論其歷史價值,無疑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