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幸福的女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霍亂時期的愛情》:幸福的女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加西亞·馬爾克斯最著名的作品,莫過於《百年孤獨》。第一次讀完《百年孤獨》,人物關係圖畫滿了一整張A4紙,讀完雖感震撼,但云裡霧裡,似懂非懂。之後去看了馬爾克斯的處女作《枯枝敗葉》,非常薄的一本書,但也不易理解。

早就知道《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一部鉅著,但因前兩次糟糕的閱讀體驗,哪怕在書店看到它很多次,也沒將它帶回來,覺得自己讀不懂,就不要白費時間和金錢了。

但當我真正翻開這部28萬多字的長篇鉅著時,我才知道此前對它的誤解有多深。

這是一部很好懂並且很精彩的愛情小說。如果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那麼,一千個讀者,就會從這本書中領悟出一千種愛情觀。

《霍亂時期的愛情》被稱為一部”愛情百科全書“是有理由的。

在這本書中,有人看見純潔,有人看見淫亂 ,有人看見忠貞,有人看見背叛。而我,看見的是一個女人在動盪的時代洪流中安穩幸福的一生,她便是費爾明娜·達薩。

少女時期的費爾明娜明豔動人,為愛痴狂。鏡頭一轉,烏爾比諾醫生牽著她的手踏進婚姻殿堂。漫長歲月後,白髮蒼蒼的她和初戀情人佛洛倫蒂諾站在船上,極目遠眺,永生永世。

在戰亂頻仍,霍亂肆虐的年代,費爾明娜無疑是幸運的,她的一生衣食無憂,有人疼有人愛,還有人為她終身等待。

社會地位低下的商販之女費爾明娜憑什麼能幸運穩定地度過一生?我想是因為她的清醒,她的理智,她始終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一、幻想出來的愛情承載不起現實的重量

有人說:“不要在十六七歲的年紀愛上一個人,因為那將會是你得不到也忘不掉的人。”初戀能開出最美的花,但往往結不出豐碩的果,佛洛倫蒂諾和費爾明娜年少時期的愛情便是如此。

佛洛倫蒂諾真是愛慘了費爾明娜,為她痴,為她狂,不近女色保留童貞,只為費爾明娜。費爾明娜寄來一縷秀髮,他便想好了他們的後半生,著手置辦新房,以便迎娶心愛的姑娘。

“你回眸一笑,我連咱倆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

《霍亂時期的愛情》:幸福的女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費爾明娜對佛洛倫蒂諾的愛也絲毫不少,揹著父親偷偷通信,私定終身,賭上了自己的學業以及陪伴她成長的姑媽的後半生,心猶未悔。

你愛著我,我愛著你,兩顆年輕的心緊緊依靠在一起,光是想起對方,嘴角就會不自覺地上揚,這真是最好的愛情。

哪怕她的愛情不被父親接受,她也勇敢地用自己的方式維護著愛情。為了讓女兒忘掉佛洛倫蒂諾,無可奈何的父親決定帶她外出旅行。這段覺醒之旅雖然身體疲累,但少女的內心是愉悅的,因為兩個年輕人仍然揹著父親持續通信。

他們的秘密愛情,經由信件傳遞,一字一句訴說情意,似乎更加熱切了。那個時候他們都毫不懷疑,只要費爾明娜回去,他們就會在一起。

旅行三年,佛洛倫蒂諾終於等到花冠女神的迴歸。一切似乎還是一樣,一切又都變了樣。愛情在觸碰現實的那一刻,露出了它真實的面目。

“他離她那麼近,就像在子時彌撒躁動的人群中看到他的那次一樣。但與那時不同,此刻她沒有感到愛情的震撼,而是墜入了失望的深淵。

“在那一瞬間,她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對自己撒了一個彌天大謊。她驚慌地自問,怎麼會如此殘酷地讓那樣一個幻影在自己的心間佔據了那麼長時間。”

這是費爾明娜·達薩在時隔多年,飽受相思之苦後第一次見到弗洛倫蒂諾·阿里薩時的感受。隨即,回到家的她立刻給佛洛倫蒂諾發了一封電報:今天,見到您時,我發現我們之間不過是一場幻覺。

《霍亂時期的愛情》:幸福的女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最初的愛越像火焰,最後越會被風熄滅。”弗洛倫蒂洛·阿里薩幻想了一萬種再相逢的激動場景,唯獨沒想過等來的是愛情的幻滅。

佛洛倫蒂諾傷心不解,他等了那麼多年的女孩怎麼說變就變?預想了無數次激動人心的會面怎麼就變成了驚慌失措?他不知道的是,他把無數不可能的美德強加在費爾明娜身上時,費爾明娜也把無數不可能的美德強加在了他的身上。

他們之間的愛情,雖長達數年,但實際見面次數少得可憐,存在於他們之間的,更多的是對彼此的想象。

費爾明娜依靠幻想建立的愛情,在真正見面的那一刻轟然倒塌。之前她想象了無數遍的偉岸形象,現實中不過是一個可憐兮兮、骨瘦如柴的窮小子。旅行歸來的她已經不是當年十三四歲的小女孩了,一顆成熟的少女心告訴她:這不是她要的愛情。

總有那麼一刻,我們會看清愛情朦朧面紗後面真實的樣子,對女孩來說,這個時刻來得越早越好。所以很多如夢般美好的初戀,其實都像費爾明娜和佛洛倫蒂諾一樣,在照進現實的前一秒戛然而止。

在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裡,陳孝正和鄭微的校園愛情令人羨慕,才子佳人,多麼般配的一對。好不容易等到畢業,正當鄭微沉浸在對兩個人無限美好而光明的未來的想象中時,陳孝正決定出國留學,他們轟轟烈烈的校園愛情敗給了現實。

也許這樣就是最好的,知道夢的樣子,之後就歸於現實,正如張小嫻所說:“熱戀的時候,不必那麼現實,失戀以後,卻必須現實一點。一切已經完了,各有天涯路,多麼不捨,也要放手。”

聰明理智的費爾明娜放手了,在父親的撮合和安排下,嫁給了聲名顯赫的烏爾比諾醫生。如同她在旅行期間被告知的:不僅沒有愛情能夠幸福,而且與愛情背道而馳也能幸福。

二、婚姻的穩定很重要,但做自己更重要

烏爾比諾醫生看上的是費爾明娜的高傲、美貌,費爾明娜看上的是醫生的財富、地位。他們各取所需,成為終生伴侶。雖然他們並不是因為愛情而結婚,但在漫長的相處中也習慣了彼此的存在,婚姻生活過得穩定且幸福。

他們的相處像極了大多數攜手走過半生的夫妻,磕磕絆絆中體味著細水長流,也許爭吵了半輩子,但心裡卻最明白對方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存在。

這讓我想起電視劇《父母愛情》中的江福德和安傑。江福德是個大老粗,睡前不洗漱,吃飯吧唧嘴,安傑則是大資本家的小姐,愛衛生,睡前要泡腳,睡覺要穿成套睡衣,愛喝咖啡。他們倆的脾氣性格完全不合,卻也在漫長的相處中慢慢磨合,逐漸適應彼此。

也許好的婚姻就是這樣,你欣賞我,我認定你,你有你的事業,我有我的興趣。雖然性格不同,偶爾會有不睦,但為了維持穩定,彼此也會做出讓步,然後攜手共度一生。老之將至,一起商量誰先走比較合適,不想留下對方孤獨地活著。

這樣的婚姻,平常、普通,有煙火氣,挺好。

《霍亂時期的愛情》:幸福的女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費爾明娜選對了丈夫,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他們漸漸產生了愛情。如果醫生沒有出軌,他們會一如既往地穩定而幸福。

但烏爾比諾醫生出軌了。

得知丈夫的不忠,費爾明娜一夜之間蒼老了許多,但她沒有忍氣吞聲,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捍衛尊嚴和權利:離家出走。

對費爾明娜而言,穩定的婚姻生活固然重要,但如果堵了心,傷了情,她寧可不要。

雖然是帶著目的選擇的婚姻,但在這段婚姻中,她始終是自由的,是平等的,也是獨立的,從不因依附丈夫的名利生活就喪失自我,委曲求全。

住在老宅不開心,就要求搬出去,成為真正的女主人。丈夫對她安排家務有微詞,她就安排丈夫打理一天家務,體驗一下家庭主婦的辛苦。而這一次,面對丈夫出軌,她更是決絕的。如同《傷逝》中子君對涓生的宣告:“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

追求自由、平等、獨立,這才是婚姻裡女性該有的姿態。

《霍亂時期的愛情》:幸福的女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想到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婚後的羅子君成為了家庭主婦,只想安心相夫教子,但丈夫的出軌擊碎了她對婚姻所有的期待。一開始的她無助、崩潰,但接受事實後毅然離婚的羅子君也活成了獨立女強人,讓丈夫陳俊生後悔莫及。

熱播劇《完美關係》中,斯黛拉始終是一個強者,當她得知丈夫的出軌,她不吵不鬧,冷靜地用高智商進行了教科書般的反擊,不給丈夫崔英俊留半點餘地。

對費爾明娜、羅子君、斯黛拉而言,婚姻雖然重要,但成為自己更為重要。因為自己知道想要什麼,所以面對背叛,她們不隱忍,不屈從,而是做自己,做一個獨立的人,明白的人,

這樣的女人,活得通透,也更令人尊重、敬佩。

費爾明娜出走兩年,哪怕外界都流傳著她患病而死的消息,她也沒有回來,直到烏爾比諾醫生親自去往表姐家接她回來。出軌事件後,烏爾比諾醫生迴歸家庭,繼續著他們穩定的婚姻,直到去世,他的最後一句話仍然是:“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

這就是費爾明娜的厲害之處,在婚姻中佔據主導地位,恰到好處地處理好婚姻中的一切事情,做自己的主人。

三、在愛情面前,年齡從來不是阻礙

在《射鵰英雄傳》中,郭襄一見楊過誤終身,而《霍亂時期的愛情》裡,費爾明娜不經意的一瞥,便讓佛倫倫蒂諾等了半個多世紀。烏爾比諾醫生下葬當天,等待了51年9個月4天的初戀情人佛洛倫蒂諾再次向費爾明娜告白。

“費爾明娜,這個機會我已經等了半個多世紀,就是為了能再一次重申我對您永恆的忠誠和不渝的愛情。”

看到這段話時,我的眼前浮現出一個弓腰聳肩,走路顫顫巍巍的老人,他站在等了一輩子的心愛之人的面前,熾熱而緊張地進行告白。此情此景,令我動容,但令費爾明娜憤怒,她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但在丈夫去世的傷痛過後,在佛洛倫蒂諾每天一封信件,每週一次的拜訪中,她又重新接受了曾經的愛人。

“讓他們見鬼去吧!如果說我們這些寡婦有什麼優勢的話,那就是再也沒人能對我們發號施令了。”

丈夫死後,社會各方對她展開了攻擊,從她丈夫生前的風流事到她父親違法的生意,費爾明娜獨自承擔著家人和外界的誤解,最終,對現狀疲憊厭倦的她決定和佛洛倫蒂諾登上“新忠誠號”。

無論什麼時候,費爾明娜都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哪怕是一場不被認同的黃昏戀。

《霍亂時期的愛情》:幸福的女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少年時的她,追求熱烈的愛;漫長的婚姻裡,她擁有穩定的愛;老之將至,收穫了更為濃郁的愛。她始終跟隨自己的心,活得幸福坦然。正如作者所言:弱者永遠無法進入愛情的王國,因為那是一個嚴酷、吝嗇的國度。

費爾明娜就是個強者,所以這一生都有人為她等待,哪怕她老得身體散發酸臭味了,仍能進入愛情殿堂。

像費爾明娜一樣清醒理智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真的不多。我們總是害怕非議,或者為了被接納而當個受委屈的老好人,卻忘了人活一世,最應該做的就是為自己而活,而不是在乎外界的目光。

“比世人目光還要可怕的,實際上是你自己那顆在意世人目光的心。”

如果能遵從內心,勇敢接受美好的東西,跟著自己的心走,便會過得自在許多。

韓國高分電影《我愛你》中,宋怡芬和金萬石兩個人都已經到了風燭殘年,但他們仍像少男少女一樣去相愛,用一盒牛奶去試探對方心思,因為收到情書而暗自竊喜,兩個老人溫暖的愛情,真的令人淚目。

美好的事情永遠值得追求,不分年齡和性別,尤其是愛情。

任何年紀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正如馬爾克斯所說:“

年齡除了在物質世界中,毫無意義。人類存在的本質在於抗拒時間的流逝。我們的內心世界是不朽的,我們的靈魂依然年輕和生機勃勃,彷彿還處於花樣年華。”

如果值得去愛,就大膽去愛吧,不要過分在意外界的目光,只要是真正的愛,就是合理的。

寫在最後:

費爾明娜一生的境遇,凝練在這28萬多字中,卻歷經一生的時光流轉。讀完書,彷彿跟著她踏遍了長長的人生路,雖處動亂艱難的時期,但她的一生無疑是穩定幸福的。

少女時期,她想要愛情,於是心安理得地享受佛洛倫蒂諾的山茶花、小夜曲。經歷人事後,她看清了愛情的真相,知道婚姻的穩定需要物質的支撐,於是棄初戀而選擇醫生。醫生去世後,孀居兩年的她再次接受愛情。

歲月在她身上留下了衰老的痕跡,但她的一生卻是鮮活的。

縱觀費爾明娜的一生,你可以說她狠心、物質,但卻不能指責她,她不過是遵從自己的心,做出當下最正確的選擇罷了。

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點出了婚姻的實質:“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不只是男子,女子也一樣。

有人說“嫁給誰都會後悔。”,有人說”再恩愛的夫妻,一生中也有100次想要離婚的念頭。”在愛情和婚姻裡,沒有誰對誰錯,錯的是那顆搖擺不定的心。不如像費爾明娜一樣,著眼當下,遵從自己的內心,想要的就去爭取,去勇敢接受,看不慣了就離開,活得恣意一點,坦然一點。

《霍亂時期的愛情》:幸福的女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