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丰县过年的风俗与禁忌,和你们那里一样吗

图:来自网络

民间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苏北丰县过年的风俗与禁忌,和你们那里一样吗

我是80后,小时候一进腊月,母亲就会大扫除。用一根长棍绑住扫把,扫屋顶的屋衣。边动手边言语“扫恁的陈还恁的新,该恁的四两还半斤”。

母亲还说,腊月里注意着点,尽量不要打碗。如果不小心打烂了,要在捡拾碎片的时候说“岁岁平安”圆回来。

腊八这天,母亲要用高粱缝“刷帚”。由于老家方言“腊八”发音和“拉把”几乎相同,“刷帚”发音“发福”。所以母亲在腊八当天穿刷帚够用一年的刷帚,希望自己拉把的孩子发富发福。

苏北丰县过年的风俗与禁忌,和你们那里一样吗

过年二十左右要用油炸丸子,之类。用筐子盛,怕染油,所以要用鏊子烙馍垫在筐底。父亲烧鏊子,母亲擀面,通常第一个不叫我们吃,母亲说,吃第一个烙馍会“皮脸呱唧”

苏北丰县过年的风俗与禁忌,和你们那里一样吗

还有炸丸子时,自己家的笊篱不够用,要去借邻居家的。母亲会嘱咐:如果别人家正在炸丸子,要说“

您快过好喽呗”!千万别说“快过完喽呗”!我去邻居婶子家照母亲教的一问,婶子嗓门一高“快好了”!

二十三是小年,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母亲会买一些麻糖祭灶,摆在堂屋八仙桌子上,恭恭敬敬的说,灶王爷您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苏北丰县过年的风俗与禁忌,和你们那里一样吗

一般要在二十五左右蒸年馍。母亲要蒸糖馅发馍 、菜馍、红薯馅的豆包。

面起子都是自家平时留的,是发头,过年时不外借。和好发面坐在更大的有温水的盆里。面发成蜂状,使劲盘面,盘的面发光。醒十来分钟,蒸的馒头又白又大,在院落门口的空气里都飘着麦香。

小时候大都是父亲写春联,不光写自家的,还帮邻居写。除夕中午贴春联,把去年母亲又会嘱咐麦缸贴“五谷丰登”,猪圈羊圈贴“六畜兴旺”,对着大门贴“出门见禧”,堂屋门旁贴“满园春光”,门头 “勤俭持家”,床头贴“身体健康”,自行车贴“日行千里”,平车贴“力顶千斤”·······大门口贴的门神要对着脸,门神背着脸一年里家里人多会生气翻脸。

苏北丰县过年的风俗与禁忌,和你们那里一样吗

除夕那天就要准备大年初一的饺子。第一个饺子包上硬币,春节那天吃到的人就是“有福”,具体什么“福”,我们能想像到的所有美好事情吧。饺子包好放在簸箕里用红纸或报纸盖上,纸上面压住几个硬币。

苏北丰县过年的风俗与禁忌,和你们那里一样吗

除夕包好饺子,母亲就给菜刀刃包上一片面,给剪刀用线缠住嘴。母亲说它们也都过年。还嘱咐我大年初一不要做针线活儿。

除夕晚上,母亲打扫好,母亲说井官老爷也过年,大年初一不压水,初二要给井磕一个头再压水。除夕接两桶水,大锅里盛多半锅水。锅台上放着新添置的碗,添碗添人口。

我们最高兴的是母亲要给我们压岁钱“压腰”。其实小时候收到的压岁钱都是两毛,五毛后来五块,最多十块,再大一点就不给了。

苏北丰县过年的风俗与禁忌,和你们那里一样吗

丰县老家人都说起得早过得好。称饺子叫扁食。于是有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三四点就起来烧水下扁食,下扁食时要放鞭炮。家里守孝的下水饺则不放鞭炮吃三年“哑巴扁食”,不贴春联。

苏北丰县过年的风俗与禁忌,和你们那里一样吗

初一早起一家人起床洗脸水不能倒掉。都说水是财,不能泼出去,要盛在桶里。还有三天不能扫地,扫地也要存在门后边。

引柴火把锅里水烧开,在暖水瓶里放白糖。母亲说,那是寓意一年都喝不完的甜蜜。

之后下水饺煮鸡蛋。水饺打四遍水就出锅,母亲会盛一碗饺子放在过门口贴的灶王爷面前恭恭敬敬的说“老灶爷爷,开锅您先吃,有事您先知”。

接着母亲会再盛一碗敬天地,边端碗边言语“小扁食两头尖,放在锅里穿三穿,金勺子舀银碗端,端门外敬老天,敬的老天心欢喜,一年四季保平安”!

盛好扁食,爸妈会领着弟弟去给奶奶磕头,回来再吃饭。饺子要蘸蒜汁,母亲说,过日子,要会算。吃过饭,爸爸和几个叔一起,妈妈和婶子一起溜着给村里长辈磕头。

苏北丰县过年的风俗与禁忌,和你们那里一样吗

中午一般煮鸡汤或羊汤。都是为了讨吉利,吉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实民间过春节还有许多风俗,这些仅仅是母亲教给我的一部分。过春节这些禁忌风俗传承至今。不仅说明了华夏文明中,人们对"食”文化的珍惜与敬畏,更表达了人们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苏北丰县过年的风俗与禁忌,和你们那里一样吗

新的一年,愿人们身体健康,阖家欢乐,心想事成,大吉大利,五谷丰登,人丁兴旺,财源滚滚,国泰民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