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记沛县青年才俊王书法

图:于世伟

吾乡有一幅古联:“门前车马非为富,家有书生不算贫。”我觉得用在书法家较为合适。初见王书法的父亲,给我的第一感觉,老实的连一句话也不会说,因为都在王诗亮先生脸上写着,这与他的名字不属合,王先生的脸谱满是诚恳、敦厚、木讷,又带有几分的倔强。

书法给我介绍他的家庭处景,真的没有说谎,在农村王先生属于那种吃不开的人。王家是村上的旺族,书法的父亲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乡人。当今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以孔方兄论人,有谁会看起一个乡下的闰土。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记沛县青年才俊王书法

王书法,淮阴工学院2019年毕业生,工科学士,青年才俊。


初识王书法,是在范玉友老师的《丰县官网》公众号上。书法的文章,都是丰沛地区的乡土人文,涉及较为齐全,囊括市肆、闾里、祠祭、农田、嫁娶、禁忌、传说等等这类题材;下笔深入浅出,文句老辣、剖析入骨,不枯燥,耐读有味。文笔应是六旬以上、披簑带土的老翁所著。

后得知是一个96年的大学生所为,让我这位走得桥比他走得路还多的先生大跌眼镜。对这位后生充满好奇,这么年轻,为何有如此厚重历练?

丙申夏日,范老师在丰城聚几位乡贤要我作陪,席间我第一次见到王书法,果然是青年才俊,款款而谈,谦虚中又毫不怯场。丰沛人文、历史风物一一道出。记得席间,我充了一次先生,“‘书法’这个名字叫的人少,即然叫书法,你要配得上这二字。古人称书法为见面宝,康乾盛世殿试第一点:就是讲究书法,以至书法产生馆阁体的叫法”。

鲁夫子受长妈妈的影响,书法的文风爱好与其九旬曾祖母相关。凡事都有因果,曾祖母王鹿氏的父亲承思公,曾是沛西一带知名绅士,是鹿楼首任且唯一的一任圩董、寨主、集主。这三职为一身,不是一般人能驾驭了的。官吏流寇、三教九流要接触,路行八道、江湖规矩都要熟稔于心,又要处事秉公达练。承思公为一方仰望,其女有大家闺范,识诗文、精女红。岁月不待,王鹿氏言传身教曾孙书法,如庭中植树。

追星八卦、网络游戏,成青年时尚,书法选择街衢闾里的偏僻之路。传统文化的兴衰,关乎国家的昌运。什么学历不重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王守仁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书法身居乡关,心知人情世故,自然懂得孝悌。在大学里被评为2018年淮安市“孝老爱亲好青年”的荣誉称号,受到校长孙爱武的亲自表彰。弱冠之年,著有《愍斋诗集》、《丰沛卧虎录》,也是对乡亲最好的回敬。

只问耕耘,莫问收获。自己努力了,就无愧我心。特别是写乡土人文历史,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自持才高的人是蒙不住别人的眼睛的。书法虽然年青,在写文章方面重事实,一歩一个脚印,得到丰沛文史界不少人士的认可。

今夏,知名的文史专家白光华先生带领丰县多名文友,到沛县房庄看望书法94岁的曾祖母。宋楼中学的程守忠老师重情感,中午监完中考,单车五十里到房庄与诸友汇合。

金麦五月,也是昔日农人刈麦的苦五月,朝出暮入、胼胝手足,舞银镰、撒汗水。背拉肩挑,亦苦有乐,则冬藏盈仓之喜。时过境迁,穿丰沛沙河,一泓净波,蓝蓝兮,青鸭飞,苇尖萋萋,佳人采叶。青荷红蜓,窈窕柳岸。东流微山湖,不忘天地初心。掐一管青葭做笔,无奈写不出右岸房庄雅聚。古有流觞曲水,切莫笑我等君子之交,一杯茶、一壶酒,心向兰亭。

书法有笨拙之处,望君子不吝指针。华夏文化如万仞崇山,休笑乡规俚俗,是根植山下的基石!黄鹰新飞,看来日!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记沛县青年才俊王书法

人间六月,万物生长。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记沛县青年才俊王书法

白光华老师,带领我们去看望王书法94岁的曾祖母。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记沛县青年才俊王书法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记沛县青年才俊王书法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记沛县青年才俊王书法

中间者是笔者季朗友。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记沛县青年才俊王书法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记沛县青年才俊王书法

书法与大家一起,考察丰沛人文历史景观。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记沛县青年才俊王书法

于世伟、季朗友、王书法,在大沙河畔合影留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