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不開孩子的中國父母

1

我一直以為所有的父母理所應當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其實並不。

我還記六七歲的時候,在農村,村裡一個人家在外打工的女孩回家過年,帶了一個城裡的男朋友回家。

她的父母硬是說兩人不合適,並把女孩禁在家中不許出門。

接下來的操作是,父母以飛快的速度在鄰村給女孩談了一門親事,不到幾天就結婚。

“離家近,將來可以照顧我們。”

這對父母在女兒的婚禮上如是說。

我還以為她的父母有多愛自己的女兒呢。

不過是綁架女兒將來給她養老罷了。

在農村,這樣的事情是很多的,大家都見怪不怪了。

2

後來,到外面的城市。

後來,辭職。

後來,到一個小小的縣級市。

後來,我發現這個縣級市跟我曾經生活的農村差不多,人們的觀念驚人的一致。

我很少看到這邊的外流人口,哪怕是在外地讀大學的孩子絕大部分畢業之後也被叫了回了,稍微好一點的,是在大城市工作幾年後被叫回來。

哪怕這邊的工資遠遠低於外地,哪怕這邊的資源商業遠遠低於外地。

但幾乎這邊所有的父母都覺得,孩子最好在自己身邊。

這是我跟這邊很多朋友深談之後,得出的結論。

這邊的父母不希望孩子出去,因為一旦孩子離開了這個縣城,他們就失去了對孩子的控制權。

這對控制慾極強的父母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3

中國的宗族勢力恢復的太快了。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建宗祠、修家譜,浩浩蕩蕩,人人都當做一個大事來做。

我覺得這很搞笑。

捫心自問,你們看到那長長長長的家譜的時候會詳細地讀出裡面的每一個名字嗎?你記得每一個人的哪怕一丁點的事蹟嗎?三代以內還有可能,三代以外要還能記得,那肯定不是因為這個人的名字寫在那張可憐的紙上。

一個人流傳世上的一點東西,從來都不是靠家譜來的。

我完全不記得我祖上有什麼了不得的事蹟。

但我到現在還記得李白的豪氣與杜甫的悲憫;我到現在還記得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可我不記得我祖上三代有什麼人有什麼事蹟有什麼值得被流傳被傳誦的作品。

沒有。

4

“沒有人記得莎士比亞的孩子是誰。”

同樣的。

“也沒有人記得莎士比亞的父母是誰。”

所以我覺得傳承真的是個謊言,除了你的精神你的作品,你沒有什麼能傳下去。

是的,你的作品就是你的基因。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有一個孩子,我會希望她怎麼樣?

我希望她能儘可能地去大城市,如果可以的話,儘可能地出國去看看,有能力生活在外面更好。

我希望下一代的眼光和能力比我好,審美和品味比我棒,接觸到更新鮮更潮流的世界。

我不希望她呆在我身邊,等我老了給我端盆洗腳水,我不要用這麼廉價的“孝”來綁架孩子。

孩子不是你的作品,孩子是他自己。

孩子不是老了的慰藉,孩子是他自己的人生。

離不開孩子的中國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