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不出孝子,只出逆子


1

家长上班,孩子学习,天经地义。

可是,家长面对不爱学习的孩子,会特别头疼。

作业没有完成,督促他一声,回答:知道啦。

可是,过了一会,孩子还是继续磨蹭,没有做作业的动静。

耐着性子又提醒一次,继续重演。

把嘴巴说干,喉咙嘶哑,别指望他听了开始学习。

跟孩子说,不能晚睡,早睡早起。

孩子回答:知道了。

等你过去看时,他在玩游戏,再说一声,马上玩完。再喊,孩子还在玩。

到这个时候,家长的耐性就没有了,吼叫声一声接一声,有的直接开始打孩子。

2 打孩子真的会让他学习吗?

看一下身边的一个例子吧

孩子还是小学生时,特别调皮,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关于学习的事情,马马虎虎。其父母一次提醒没用,第二次提醒,还是没有用。多次提醒,无效。

说大道理,讲重要性,孩子听了,同意了,结果道具体问题上,一切照旧。

家长气得直接开打,打了之后,孩子哭哭啼啼,开始做作业了。

这个孩子慢慢长大,到了读初中,开始爱玩游戏了,对学习更加不上心。

这个时候,孩子长得高大壮实,做母亲的管不了,也打不了。

父亲看不过去了,打孩子,逼他学习。

孩子这个时候变了。跟父亲对打了起来,体力半斤八两,互相僵持不下。

最后,当妈的劝了下来。

做父亲的非常生气,面子上,权威都被挑战,吼他不尊重老人。

孩子顶嘴:"尊老爱幼,你爱幼了吗?"

下一次再不学习时,又挑起战火,这次爸爸凭借经验,先下手为强,打赢了。

可是,后面却麻烦了,因为孩子离家出走了。

一般来说,家长不会轻易动手打孩子。基本上会因为孩子不爱学习动手,跟自己的脾气,孩子的叛逆有很大关系。

可是,有的打孩子看上去短期有效,长期是无效的。

3 棍棒底下不出孝子,只会出逆子

打孩子会給孩子带来什么问题和影响呢?

从心理学上来说,人一旦遭遇外在压力,武力,暴力,都会有负面情绪反应。

情绪有两个方向的发展:一种向内发展,一种向外发展。

如果被打时,自己很弱小,负面情绪就只能向内。

从外表看似顺服,实则内伤。

事实上,不少看上去"老实人",一般会把情绪按压到体内,一旦多次挤压,就会聚集,然后内心无法控制,就特别凶猛的爆发出来。

如果说爆发出来的情绪,会被暴力继续伤害,变得不能发泄出去,就会更深的淤积心头。

长期以往,不能排解和疏散情绪时,厌学,恐惧,害怕,胆小,担忧都会出现。

严重的会出现抑郁症,绝望,不能解决的苦痛。到了重度抑郁症时,是很麻烦的,会有自杀行为。

情绪宣泄还有一种是向外,典型表现就是发火,愤怒,砸东西,暴力冲突等。

这种也相当伤人,愤怒是伤身的。

还有一个,如果说孩子身高体壮,尝试到拳头可以解决一切,无异于给社会埋下祸患。

在社会上,会有一些人,特别是男性,是特别崇尚拳头的力量的!因为他确实靠拳头解决了问题,有效。街头纷争时,这些例子并不少。

这样会形成一种人格,一切问题用暴力解决。

这种时候,家长管不了,甚至社会也管不了,就只能是法律来管了。

4

曾经就有新闻,某男成年后,看到小学老师,上前给了他几耳光,视频上传后,影响巨大。

仇恨,从小时候弱小的向内发泄,几十年后向外发泄。而老师此时也老了,我强敌弱,回击暴力就产生了。

所以,聪明的父母一定要做到不打孩子,除了让他更加不爱学习,还会对自己和孩子的未来产生恶劣影响。

说起来,很不幸,不少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人,自己小时候,也是受害者,在父母的暴力下扭曲成长。与其说相信棍棒,不如说,自己身不由己,潜移默化的受影响。

更糟糕的是,父母根本就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问题。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的言行举止,基本上来自父母的态度和言行。

人需要一种觉醒力,当你视为正常,理所当然时,有人点醒,会醍醐灌顶。

棍棒底下不出孝子,只出逆子,愿少些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