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中之龍,鐵血男兒,文武雙全,壯志難酬——辛棄疾

辛棄疾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寫道,"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中學課本上的辛棄疾的一首詞,讓我深深愛上了他,他詞中的豪放洋洋灑灑,不羈淋漓盡致。

辛棄疾的雙重身份

提到辛棄疾,大家心中所想眼前浮現的,更多是一位大詞人,大詩人的形象,這時讓我們會想到蘇軾、歐陽修等等,他可能或是一個風流倜儻的才子,或是一個才貌雙全的書生。可是當我真正瞭解,去透徹分析辛棄疾的一生才發現,他是一位文可以灑墨,武可以揮刀的大詞人,他不僅可以吟詩作對、填詞寫文章、還可以在戰場上騎戰馬殺敵,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彷彿我們都被辛棄疾這個大詞人的身份所騙了,他不僅是被世人們稱之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還是能夠擔任將軍之任的辛棄疾。

詞中之龍,鐵血男兒,文武雙全,壯志難酬——辛棄疾

辛棄疾像

而說到辛棄疾,就要提到他姓名的由來,棄疾、棄疾,辛棄疾的名字是有他的爺爺給他起的。那麼為什麼要叫棄疾呢?我們就來看一看吧。辛棄疾出生於南宋,公元1140年,辛棄疾誕生於山東,而此時山東已經在金人的攻擊之下淪陷了,辛棄疾的父親也慘死在金人之手,而感念辛棄疾幼小,辛棄疾的祖父也受了威脅做了金國官員,可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辛棄疾名字的由來

辛棄疾的祖父,一心愛國,知道自己身為漢人,屈從於金人之下十分痛苦,而自幼辛棄疾的祖父也就教導他,告訴辛棄疾他是漢人,告訴他要愛國,於是便有了辛棄疾名字由來,辛棄疾的名字的第一層的含義是要將水深火熱之中的國家解救出來,第二層是希望辛棄疾能夠以霍去病為榜樣,年少有為,建功沙場。在辛棄疾小時候,祖父就經常帶辛棄疾登山高山,北望千里江山,告訴辛棄疾那裡才是我們的家鄉,告訴辛棄疾不能忘了靖康之恥,於是在辛棄疾的心中也埋下了愛國、報效國家的種子。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在祖父的嚴厲教訓之下辛棄疾便成了一位武將。

詞中之龍,鐵血男兒,文武雙全,壯志難酬——辛棄疾

辛棄疾畫像

武將出身,歸附朝廷

而辛棄疾最開始是屬於地方上的起義軍,並不算是國家軍隊,在辛棄疾的召集之下,大量有志之士集結起來,北上抗金,在途中也是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最後輾轉之下,辛棄疾為了擴大勝利成果,一舉消滅金軍,便決定歸附於朝廷辛棄疾原本認為歸附朝廷之後,他便可以擁有更大的軍事權利,擁有更強盛的兵力,實現他滅金的理想就更有希望了。可是事實卻和他想象的完全相反,當時領導宋廷的已經是求和派、反戰派,他們一心求和,不願意發動戰爭。

壯志難酬,含恨而終

而辛棄疾卻是主張北上,殺敵抗金。這也引起了朝廷上的人對辛棄疾的厭倦,許多人便合起夥來,誣陷詆譭辛棄疾,最終辛棄疾的兵權也是被奪了。辛棄疾也是從高官越做越小,到了42歲時,那年他被迫退休。家仇國恨。他都沒人報成,最後只能歸隱田園,而在辛棄疾臨終之前也還不忘,沙金復國,嘴裡喊著:"殺賊呀,殺啊",最終也是含恨而去。

詞中之龍,鐵血男兒,文武雙全,壯志難酬——辛棄疾

辛棄疾的《破陣子》

我覺得這也是辛棄疾一生之中的遺憾吧,第一,他不應該歸附於朝廷;第二,歸附於朝廷之後,他的所作所為和朝廷上下是完全背離的,當時的政治格局、時代背景,便促成了辛棄疾在沙場、官場上的不順利,這也致使他含恨而終。

辛棄疾的文武雙全

辛棄疾久經沙場,真刀真槍,他在馬背上與敵人拼性命,他在塵土裡揮灑著自己的汗水,報效祖國,但當辛棄疾放下手中的刀,卸下身上的盔甲,提起面前的筆,便是他最有力的武器。他在詞中抒發愛國情懷,在詞中表達抗金熱忱。彷彿愛國和抗金兩種無形的東西,已經和辛棄疾的詞融為一體,豪放灑脫地表現出來,讓世人們感受到了辛棄疾的愛國情懷和抗金熱忱。

辛棄疾將蘇軾的豪放詩派傳承併發揚了下去,將自己的生平經歷融合,在詞中將自己所看所見所想表達出來。鼓舞著當時的北宋人民,就他詞中所寫"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是啊,千古興亡的事情就如同長江一樣綿延不絕,一方面他表達了對深陷戰火的百姓的憐憫,一方面也表達了自己渴望收復失地的心情。

詞中之龍,鐵血男兒,文武雙全,壯志難酬——辛棄疾

辛棄疾的書法作品

辛棄疾在青壯年時期將自己的生平貫穿於他的詩詞創作當中,我們看到的儼然是一副愛國詞人的形象,但是歷經官場,幾度被貶官之後,最終他也是被彈劾退隱。心中的理想,無處揮灑,也只能默默地寫在詞中,輕輕的嘆一生氣而已,"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難道不是嗎?辛棄疾還沒有真正老去,但是面對親和派,反戰派的誣陷、彈劾,他被迫離職,卸下盔甲,心中悲痛難忍。

詞中之龍,鐵血男兒,文武雙全,壯志難酬——辛棄疾

辛棄疾石像

在南宋的歷史上,辛棄疾不僅僅在文學領域上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沙場上也是一個風雲人物,總的來說,辛棄疾是一個非常傑出的人物,就算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之中,也是一位豪傑。為文他可以執筆為劍,豪情萬丈,字字鏗鏘,豪放之情,溢於言表,他的詞中有抒發自己愛國情懷的,有表達他抗金志願的,有憐惜百姓的。有壯志未酬心中苦悶的。為武辛棄疾是鐵骨錚錚的男兒,父親被金人所殺,自小便立志要報國殺敵,誓要修復祖國大好河山。但奈何,他不是官場上的一把好手,他沒人頂過那些奸佞小人的誣陷,沒能跑得了政敵的彈劾,但他心中有不滅的火,有吹不散的鬥志,彷彿那一股熱情在他的身體裡面燃燒,燃燒到了沸騰,那股熱情已經和他的骨血融為一體。雖然辛棄疾的壯志未酬,他一身正氣卻永存天地之間,他的英雄形象屹立於歷史長河之中,在我們心中,在後世人眼中,將會把辛棄疾的愛國情懷繼續傳承下去,發揚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