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我其實很累

前陣子鄭爽演的電視劇《悲傷逆流成河》,因為演技與態度問題被粉絲diss退出娛樂圈而鬧得沸沸揚揚。雖然劇中相較原著的校園暴力事件已經刪減很少,但校園暴力這個問題還是如此鮮血淋淋。

在校園暴力當中,我們通常關注的是暴力者與受暴者,因為從事件的源頭來看,他們是主導事件的因果。可是我們卻發現,還有一種群體也處於校園暴力關係當中,並間接促使了受害人的傷口更為血淋淋,這就是暴力者身邊的旁觀者,他們不幫忙也不加害,就漠漠地看著,因為沒有人站出來,這種討好性人格在校園當中扮演著無形的推動力,對受害者心裡造成更大的負擔,而加害者可以更加心安理得面對自己的惡行。

電影版《悲傷逆流成河》裡面易遙就是一個被校園暴力所凌虐的受害者,她在自殺前對校園裡的同學說的那段話成了全劇的劇情的昇華點。

生而為人,我其實很累

她說:“如果我永遠忘不掉,你們也別想忘掉,你們罵過我最難聽的詞,編過最下流的綽號,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你們比石頭還冷漠,你們又惡毒又愚蠢,你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麼,你們就跟著做什麼,你們巴不得世上多死一個人,因為你們的日子真的無聊,因為你們覺得自己不會承擔任何後果,殺死顧森湘的兇手我不知道是誰,但殺死我的兇手,你們知道是誰。”

生而為人,我其實很累

這讓我不禁想起了《人間失格》這本書。

生而為人,我其實很累

太宰治是私小說領域的天才作家,是日本戰後文學的巔峰人物,後人將其稱為無賴派大師,他善於以“私小說”的方式來做自我式告白,展現純粹而又敏銳的感受性。

每個人都有隱性的討好型人格

《人間失格》這本書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的感想作為開頭,接著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一步步地描述了葉藏是如何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 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來發掘自己的內心世界。

現在有一個流行詞彙叫做討好型人格,多用來形容那些,年少時得不到太多的關愛,以至於在成年之後缺失拒絕別人的能力,不管做什麼都是以迎合別人的觀點感覺為前提的人,他們表面上雖然是極端的利他主義,但其實內心還是極端的利己主義,對於這類人群來說,只有通過討好的方式才能獲得自己生存的安全感。

生而為人,我其實很累

其實書中的主角葉藏本身也是這個討好型人格的人,他有著極端的自尊和容易受傷的感受性,所以他能早熟地發現和感知他人的情緒,並通過小丑式的表演來滑稽地討好別人,以贏得別人的認同和認可。但由於對於他人性格的誤判,和對為人複雜的不理解,所以他屢次受困受擾,境況每況愈下,甚至最後還眼睜睜地看著妻子被強暴卻沒有做出任何反抗。

就像太宰治在書中提及的“沒有人在遭受別人責難與訓斥時,還能愉快起來,但我卻從人們生氣的怒容中看到比獅子、鱷魚、巨龍更可怕的動物本性。平時他們都將這些本性隱藏著,可一旦找到機會,就會像那些在草原上溫文爾雅的牛,忽然甩動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人性巨大的偽善和虛假讓他時時感到恐慌,沒有強大的內心,讓他無法接受別人情緒變化,並活在別人情緒的控制之下。

極度的自尊心和容易受傷的感受性

這世上有一種燈叫,走馬觀花燈,它的形狀如古時的長明燈,共有六面,這六面各畫了六個場景,連起來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我們都記得這個故事,講的是主人公的境況一時好一時壞,他得到了一匹良駒,兒子卻失了一隻腿;兒子失了一條腿卻躲過了徵兵,保全了性命。得到這盞燈的人,會如塞翁一樣,得到幸運就會接踵而來不幸,最可怕的是這盞燈的畫面是連在一起的,所以這種境況會不斷循環,最終將人給逼瘋。

生而為人,我其實很累

生活也總是這樣,禍福相依是常態。但是對於從小沒有安全感的人,尤其是那些得不到充足愛的小孩,他們會認為一切不幸的事情發生都是由於自己做得不夠好,並時時活在別人的情緒控制之下。

知名作家蔣方舟,她曾自曝自己也是討好型人格,她曾提及到一件小事,就是在談戀愛的時候,男朋友給她打電話,在通電話過程中責罵她,然後她一直道歉,道歉了2個小時,但對方認為這個道歉很敷衍,掛了電話後便一直打一直打。她看著密密麻麻的來電顯示,嚇得渾身發抖,但她不敢跟對方說“你不要再給我打電話了,再這樣下去我會生氣”這樣的話。甚至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她從來不敢與人起任何衝突,甚至不論對錯都只會恭維他人。直到後來獨自在異國他鄉待了一年,誰也不認識,誰也不理,才治好了這個問題。

生而為人,我其實很累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看過《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人,可能都記得這句話,但其實太宰治在他的作品《二十世紀旗手》裡,也有這樣一句相似的話,是“生而為人,對不起”。對於松子來說,她的愛太熱烈了,她的思想簡單,喜歡一個人就是要把一切都給他,時時讓他們感受到快樂,就算是讓自己委屈求全也無所謂,她討好人的一個秘籍就是,扮鬼臉,因為年少時,她發現自己的鬼臉能夠逗父親開心,所以就在她的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要對周圍的人展現出和善的面具。但也正是因為這種錯誤的自我認知,才讓她迷失自己,最後走向極端,認為自己既得不到愛,那就走入自我毀滅。

生而為人,我其實很累

這個影片傳達的思想與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想表達的想法是相似的,即通過生命作為賭注,剖析自我揭秘出人類最隱秘的真實性和最本源性的生存方式。

擺脫怯懦的生活方式,是充實自己的內心

不管是這本書本身傳遞出來的對於現代生存的虛無感,還是現實中有跡可循的討好型人格,究其本質就是對於自我的認同還不夠,年少的一些經歷和情感的缺失,讓他們無法完整地認識這個世界,所以他們將安全寄託在別人身上,這本質就是一種情感依託,那我們應當如何擺脫這種情感陷阱呢?

首先是溝通,只有在清晰地明白對方的想法的前提下,才能對各種情勢做出估判並做出妥善的處理辦法。

生而為人,我其實很累

再者是學會適當拒絕,如果對方由於你的拒絕而不與你做朋友,那這樣子的人,也沒必要去花時間討好。

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去豐富自己的內心,因為只有當自己的能力足夠強大,能夠處理好突如其來的狀況,就不會再輕易地把注意力放在別人的身上。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受虐式的折磨。生活是生活,文學是文學,作家把自己對於現實的巨大失落投射於作品中,甚至用生命來完成自己的寄託和嚮往,但是我們這種普通人就只能不斷從文學作品中汲取力量,以前人之智來挽救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