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員按“頂珠”劃分等級,最尊貴的僅一人敢戴,和珅都沒資格

清朝官員按“頂珠”劃分等級,最尊貴的僅一人敢戴,和珅都沒資格

清朝官員按“頂珠”劃分等級,最尊貴的僅一人敢戴,和珅都沒資格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圍繞著皇權建立了一套等級森嚴的體系,實際上,這樣才能夠維護皇帝的“唯我獨尊”性質,在清朝的時候,這種森嚴的等級制度,則發展到了最高峰階段,因此清朝官員上朝期間的服飾,別看瞧上去沒有什麼差別,實際上大有不同哦!功夫,都放在了他們的官帽上,在大臣們的帽子巾頂之中有個金屬的小坐,上面則是一枚圓珠,十分的好看,基本為寶石組成,實際上這也成為了區別官職的重要標誌。

清朝官員按“頂珠”劃分等級,最尊貴的僅一人敢戴,和珅都沒資格

按照清朝的官制,則封為了“九品十八級”,每一品都有正從之別(類似於正副之分)。如果是喜歡看清宮劇的讀者們,一定會在電視劇中看到這樣的場面,某個宦官捧著官服,高喊“xxx接旨!封你為官,賜予幾品頂戴!”而被叫到的人趕快匆匆跪下來,叩謝皇恩。

清朝官員按“頂珠”劃分等級,最尊貴的僅一人敢戴,和珅都沒資格

那麼我們就從小往上看,他們的頂珠有什麼差別吧!首先是級別最小的九品還有未入流級別。他們戴的是鏤花陽文金頂,處於官僚機構最底層的他們,職位一般包括了翰林院侍詔、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庫使、司書等基層文官。

而到了八品,在寶石材料上並沒有任何變化,區別在於雕飾的是頂用鏤花陰文,而國子監學正(類似於最高等學府的班主任)、司務帶的都是八品頂戴。

清朝官員按“頂珠”劃分等級,最尊貴的僅一人敢戴,和珅都沒資格

七品官員則穿戴素金,在七品官員以下,頂珠皆為金屬,不過到了六品以上,寶石的質量便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六品官員佩戴的名字叫做硨磲,這是一種非常稀有的有機寶石,是由貝殼類動物硨磲組成,硨磲也是海洋貝殼當中最大的一種,直徑能達到1.8米,它和珍珠、珊瑚、琥珀被西方譽為是四大有機寶石。

五品官員佩戴的是水晶,作為二氧化硅的結晶,實際上早在千年前人們便拿他做為裝飾,《資治通鑑》就記載:“閩主作紫微宮,飾以水晶。”

清朝官員按“頂珠”劃分等級,最尊貴的僅一人敢戴,和珅都沒資格

四品官員的頂珠材料,則為青金石,這是產自西域的一種稀有礦石,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顏色鮮亮好看。

三品官員使用的為藍寶石,而二品官員使用的為珊瑚,一品官員則佩戴的是紅寶石,這些都無需多說,無論古今,都是十分貴重的玉石。一品官員包括了“太子太傅、太子少保、協助大學士、殿閣大學士”等職務。他們也成為了北京權力機構的最高層,和珅和紀曉嵐,都做到了一品官。

清朝官員按“頂珠”劃分等級,最尊貴的僅一人敢戴,和珅都沒資格

而最高級的頂珠,實際上包括和珅這種位高權重大臣也是不敢帶的,那就是皇上官帽上的金頂,清朝皇帝出席正式活動的時候,頭上戴的名字為“鏤空金雲龍嵌大東珠金寶頂”。冠前為鏤空金佛,金佛周圍飾東珠15顆,冠後綴東珠7顆,選用的都是最為華麗的珍珠,其價值更是無法估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