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顺开和《阿谭内传》

福影故事 | 严顺开和《阿谭内传》


严顺开(1937—2017),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80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阿Q正传》,并获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瑞士第二届韦维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拐杖奖。

福建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喜剧片《阿谭内传》,是严顺开“三部曲”(《阿Q正传》、《阿混新传》、《阿谭内传》)的最后一部。


整日笑眯眯的严顺开老拍些卓别林后期式的悲喜剧,且不说头上顶个癞疮疤的阿Q偏偏有个让人心酸的嘴形灵魂,即便那个没文化的阿混,也不会让人笑得那么轻松;因为阿Q的身后拖着几千年封建悲剧的阴影,而阿混则是文革这场大悲剧的产物。这次严顺开塑造的阿谭、折射出的是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悲剧之光。


福影故事 | 严顺开和《阿谭内传》

阿谭回大陆与妻子重逢


阿谭两小无猜的结发之妻身在大陆,阿谭却在新婚之初随父去了台湾;一道海峡成了永难相会的人间银河。连牛郎、织女还有个七、七相会,可阿谭和秀云直等到鬓发斑白还只能在梦中重逢。尽管影片的结尾是以大团圆告终,可生活中的阿谭们至今仍然隔海相望。这样的人间悲剧要用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观众看过还笑得开心吗?甚至对剧本揣磨过千百遍的严顺开,当演到阿谭同父亲为在台湾续娶而爆发争执的那场戏时,几次都因情绪过分激动而难以自制。饰演阿谭父亲的老演员崔超明、他的亲属也在台湾。拍摄这场戏时,摄影师在镜头里发现崔老竟很难控制自己的演技,眼里滚动着不断涌出的泪水。演员以这样的激情投入创作,观众想必是会感动的吧。

初见严顺开,总以为这位瑞士国际电影节上挥舞过金拐棍的喜剧大师肯定是“生活充满了阳光。”合作下来,才知道并非如此。他表演的那些悲喜剧人物流下的泪水中,我想不少就是他发自内心的体验。


他为中国的喜剧流泪


福影故事 | 严顺开和《阿谭内传》

阿谭思念身在大陆的妻子


在谈到拍片动机时,严导就多次提到:中国的喜剧本身就是悲剧。那么多喜剧片拍得如此庸俗、浮浅,可观众仍然喜欢看:尽管看完之后再骂街。而评论界总是无休止地批评,后来甚至不屑一顾了。当然、我们的评论现在也“贵族化”得可以了,居然对那么多观众喜爱的影片样式(包括武打片、惊险片)采取“驼鸟政策"。但喜剧自身的贫血”也加剧了评论的冷淡。于是就演译成这样条定律:喜剧越“贫血”,评论越冷淡;评论越冷淡,喜剧越“贫血”、严顺开再也坐不住了,他要来个卓别林式的“三自一包”,(自编、自导、自演和自己承包)振兴中国的喜剧!老严是有使命感的,他同我讲起:一位中央领导曾语重心长地期望他,“严顺开你多拍点喜剧吧,中国人的生活太苦了。”正因为我们是个苦难的民族,所以笑起来也有更多泪水的。


他为自己的同辈人流泪


福影故事 | 严顺开和《阿谭内传》

阿谭与家人

严顺开起先报考的是上海戏剧学院,招生时因形象太“丑”而落选。后来幸亏中央戏剧学院的白鹰院长慧眼识珠,才进了中戏表演系。他的结局总算是喜剧,可那种“三突出”“高、大、全”的选人标准对他同辈人中多少喜剧人才是个悲剧呀!

严顺开毕业后就分配在上海滑稽剧团,早在六四年的演出中就轰动大上海,可因为种种原因,直到《阿Q正传》上映,才为国人所识,一晃十来年,这可是一个演员最最宝贵的黄金时期呀!对严顺开来说,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的悲剧命运终于以近五十岁的喜剧作结;可他的同辈师兄弟却有多少本该脱颖而出的英才抱憾终身!而更为可悲的是,四人帮粉碎之后,艺术界里的论资排辈,压制后生;结果最可怜的是严顺开这辈中年人,老的早已功成名就,小的已经羽翼丰满;于是老的霸台、小的抢台;中年的还未登台就已告别舞台了。讲到这些,我看着严顺开哭,看着严顺开骂,就是看不到严顺开笑。


他为自己的亲人们流泪


福影故事 | 严顺开和《阿谭内传》

阿谭偷渡回老家泉州

想不到严顺开的妻子是个小儿科大夫,而且是个方方正正到近乎刻板的妻子。老严说他常年在外演出,整个家都丢给自已的爱人了;他爱人身体不好、工作又重;所以老严对自己的妻子常怀深深的内疚,他所能给予妻子的,只有他爱人的朋友想要一睹这位喜剧之星时所具有的特权”:“只要我爱人想带人见我,我总是有求必应的。那时、我静静地坐着,看着爱人朋友惊喜的神情和我爱人眼里满足的泪花严顺开对我说。

老严很爱他的妻子,不亚于阿谭钟情于久别的秀云。为了能让妻子上班更近一些,严顺开宁愿将宿舍选在远离自己单位的地方,每天踩上一个多钟头的自行车。可是、作为-个丈夫,他给予妻子的时间太少了,给予儿子的时间太少了:为的是给观众更多一点的快乐、思索,欢笑和泪水。

这就是中国的喜剧之星严顺开和他倾注了心血的“三部曲”的“内传”。(作者:刘牛)


福影故事 | 严顺开和《阿谭内传》

《阿谭内传》1905电影网播放地址:

https://www.1905.com/mdb/film/19584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