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巴铁: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共和国(塞尔维亚语: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或Republika Srbija,英语:Republic of Serbia),简称塞尔维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内陆国。塞尔维亚国土总面积为88361平方公里(含科索沃),首都贝尔格莱德。与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北马其顿及阿尔巴尼亚接壤,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经其境内。

欧洲巴铁:塞尔维亚


公元19世纪南斯拉夫人在巴尔干半岛形成国家,建立塞尔维亚王国,1918年12月,塞尔维亚与其他南斯拉夫人联合成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1992年,塞尔维亚与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2003年2月4日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塞黑),2006年6月3日黑山正式宣布独立。

塞尔维亚的经济近年来出现较快增长(2006年经济成长率达到6.3%),因而被一些人称为“巴尔干之虎”。其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在2008年,服务业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3%。足球是塞尔维亚人最为热衷的集体运动项目。

欧洲巴铁: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在六千年前已有村落,也许是当时欧洲比较大型的村落。

公元6~7世纪,南斯拉夫人的一支塞尔维亚人定居于巴尔干半岛萨瓦河中下游迤南至亚得里亚海沿岸一带。在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下居民改信东正教。

最早以“塞尔维亚”为名的国家是10世纪中叶由察斯拉夫‧卡罗尼米洛维奇(塞尔维亚语:Кнез Часлав Клонимировић,拉丁化:Časlav Klonimirović)所建立。12世纪时尼曼雅王朝崛起,14世纪中叶的沙皇斯特凡‧杜尚在位期间更是把塞尔维亚国家的发展推向巅峰。

兴起于小亚细亚半岛西北部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奥斯曼帝国于此时开始征服巴尔干半岛,并于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击溃塞尔维亚人(该战役的结果如今尚有争议),到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已完全征服了塞尔维亚,开始了长达5个世纪的亚洲式伊斯兰教的封建军事统治。

欧洲巴铁:塞尔维亚


近代时期

塞尔维亚在1804年和1815年两次革命当中获得了高度自治。1878年,塞尔维亚在俄国的协助下获得完全的独立,1882年成立王国,其国土仅包括今塞尔维亚的中部。在1910年代初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当中,塞尔维亚的国土向南扩展,兼并了包括科索沃、今马其顿共和国等地区,但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区当时为奥匈帝国所管辖,不在塞尔维亚国土范围之内。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街头用伯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连开七枪,刺杀了正在对萨拉热窝进行访问的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7月28日,奥匈帝国因此事向塞尔维亚宣战,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塞尔维亚于1914年末成功地抵抗了奥匈帝国三次进攻,1915年,同盟国(包括奥匈帝国、德国、保加利亚)共同向塞尔维亚发动攻势,占领了全境。

欧洲巴铁:塞尔维亚


1918年,同盟国战败,塞尔维亚得以复国,该年12月,塞尔维亚、邻国黑山以及由原奥匈帝国所管辖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伏伊伏丁那共同组建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即南斯拉夫王国的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南斯拉夫三面受敌,除希腊外所有邻国都是轴心国成员。1941年4月,轴心国侵入南斯拉夫,并将其瓜分,如伏伊伏丁那大体被匈牙利兼并,科索沃并入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其余部分则由德军占领。此时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军在铁托的领导下开始反抗德国的占领。

欧洲巴铁:塞尔维亚


二战之后

1945年,苏联红军进入南斯拉夫,铁托在其帮助下成为国家最高领袖,建立了共产主义国家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联邦),但在1948年南联邦与苏联决裂。1961年铁托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共同创立了不结盟运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铁托的领导下,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着重各民族团结以及国家的统一。南斯拉夫在这个时期成为了东欧共产主义国家当中较富裕的国家。

南斯拉夫

铁托于1980年逝世后,民族矛盾开始激化,最终导致了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初期解体。南斯拉夫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中的四个先后宣布独立。1992年之后,剩下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国,重组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1999年,塞尔维亚共和国在科索沃战争中遭到北约的轰炸,战争以国际社会接管科索沃告终。

欧洲巴铁:塞尔维亚


现代时期

2003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重新组建,将国名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2006年5月21日,黑山通过公民投票决定正式独立,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国会亦宣布独立并且成为塞黑联邦的法定继承国,塞黑联邦因而解散。10月28日,塞尔维亚就是否接受新宪法草案举行全民公决。结果显示草案获得通过。

2007年1月21日,塞尔维亚共和国举行独立后的首次议会选举。塞尔维亚激进党在议会250个席位中获得81席,民主党64席,塞尔维亚民主党-新塞尔维亚党联盟47席,塞尔维亚名人党19席,塞尔维亚社会党16席,塞尔维亚自由民主党为首的竞选联盟15席,另外8个议席由5个少数民族政党和竞选联盟分享。

欧洲巴铁:塞尔维亚


另外,塞尔维亚共和国南部的科索沃地区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以来,就脱离了塞尔维亚共和国的实际管辖,并且成为了联合国的保护地,由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临时管治。各方于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问题展开谈判。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布独立。

2018年12月1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宣布其理事会已批准新一批6个意向成员加入,其中包括塞尔维亚。

国家象征

国旗

塞尔维亚国旗呈长方形,长宽比例为3:2,旗面自上而下,依次由红蓝白三道平行相等的条纹组成。红蓝白三色是斯拉夫传统色,是斯拉夫人喜爱的颜色。国旗中间偏左方有国徽。2010年11月11日对旗帜上的国徽图案作出修改。

欧洲巴铁:塞尔维亚

国徽

塞尔维亚国徽启用于2004年。分为大小两种。大国徽原来是塞尔维亚王国国徽,亦为奥布廉诺维奇王朝王徽,为小国徽覆以斗蓬和王冠。小国徽为红色盾面上方有一顶金色王冠,是过去塞尔维亚王国的象征。盾面内有自拜占庭帝国时期即流传下来的南欧斯拉夫民族象征——双头鹰。鹰的胸部有一个被白色十字居中分割成四个区域的红色小盾徽,每一区域里又各有一个类似西里尔字母中的C的火器,代表S的发音,象征“唯有团结拯救塞尔维亚人”的国家格言。

塞尔维亚国徽

国歌

正义的上帝(Bože pravde)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的国歌,创作于1872年,Davorin Jenko作曲,Jovan Đorđević作词,亦曾经是塞族共和国的国歌。由于当时塞尔维亚是一个君主制国家,歌词是用以颂扬君王的。

人口民族

欧洲巴铁:塞尔维亚


人口

塞尔维亚全国总人口718万(不含科索沃地区)。官方语言塞尔维亚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民族

塞尔维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83.3%人口(不计科索沃地区)是塞尔维亚族,其余有匈牙利族、波斯尼亚克族、罗姆族及斯洛伐克族等。

政治

政体

塞尔维亚为议会共和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政局总体保持稳定。2016年4月,塞举行提前议会选举,组成以塞前进党、社会党为主的联合政府。2017年4月,塞举行总统选举,时任总理、塞前进党主席阿莱克桑达尔·武契奇(Aleksandar VUČIĆ)当选,5月31日就任。6月30日,阿娜·布尔纳比奇(Ana BRNABIĆ)就任总理。

宪法

2006年11月8日,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举行特别会议正式颁布新宪法,以代替1990年制定的塞尔维亚现行宪法,新宪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宪法规定,塞尔维亚是一个由塞族和所有生活在其境内的公民组成的国家,实行议会民主制。新宪法在序言中明确指出,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是塞尔维亚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除序言外,新宪法共分10部分206款。

欧洲巴铁:塞尔维亚


体育

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网球运动员表现突出,包括首个男子单打大满贯得主以及世界排名第一诺瓦克·德约科维奇、首个女子单打大满贯得主及前世界排名第一安娜·伊万诺维奇、前女子世界排名第一伊莲娜·扬科维奇、扬科·蒂普萨勒维奇、男子双打大满贯得主及前世界第一内纳德·泽蒙季奇。

欧洲巴铁: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足球运动员斯坦科维奇

足球是塞尔维亚人最为热衷的集体运动项目,塞尔维亚国家足球队亦是欧洲足坛的一支劲旅,著名球员包括效力英超班霸曼联的维迪奇、效力意甲劲旅国际米兰的斯坦科维奇以及费内巴切的克拉西奇、切尔西的布拉尼斯拉夫·伊万诺维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