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子公司晒成績單:固收類產品“當家”開業當年就賺錢

理財子公司曬成績單:固收類產品“當家”開業當年就賺錢

2019 年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 " 元年 ", 年內共有 11 家理財子公司開業。隨著銀行年報的密集披露 , 理財子公司的首份 " 成績單 " 隨之出爐。目前已披露經營數據的理財子公司合計資產規模 755.05 億元 , 實現淨利潤接近 8 億元 , 其中 , 工銀理財以 3.3 億元淨利潤和 163.97 億元資產規模均居同業首位。不過基於母行產品導入的優勢 , 理財子公司發行產品類別多以固定收益類等傳統優勢產品為主 , 權益類產品反而寥寥無幾 , 分析人士預計 ,2020 年理財子公司權益類資產佈局將進一步加大。

■新快報記者 範昊怡 / 文 廖木興 / 圖

5 家理財子公司已盈利 , 最早獲批的最賺錢

新快報記者梳理目前上市銀行披露的年報發現 ,11 家已開業的理財子公司中 , 有 5 家已經實現了盈利 , 最早獲得批准開業的工銀理財是目前最能賺錢的理財子公司。

從資產規模上看 , 工銀理財總資產規模最高 , 達 163.97 億元 , 淨資產 163.30 億元。建設銀行旗下的建信理財緊隨其後 , 資產總額 152.17 億元 , 淨資產 150.60 億元。中銀理財位居第三 , 資產總額 102.33 億元 , 淨資產 101.75 億元 , 理財規模達到 744.92 億元。交銀理財總資產達 81.77 億元 , 淨資產達 80.89 億元 , 中郵理財總資產 80.13 億元 , 淨資產 80.03 億元。首家開業的股份行理財子公司光大理財的總資產規模也超過了 50 億元。

從 " 賺錢 " 能力上看 , 截至 2019 年末 , 工銀理財全年實現淨利潤 3.30 億元 , 穩坐頭把交椅。農銀理財緊隨其後 , 全年實現淨利 2.96 億元 , 交銀理財淨利潤 8900 萬元 , 建信理財 2019 年淨利潤為 6000 萬元。由於開業時間較短 , 多家獲批開業的股份行中僅光大理財披露具體業績 ,2019 年實現淨利潤 370 萬元。

針對 2019 年理財子公司的成長速度和可觀的業績 , 平安證券基金研究總監賈志分析稱 :" 銀行理財子公司目前都是承接過去的理財產品 , 並不是從零開始 , 所以當年盈利只是延續過去的盈利。"

也有分析師同時表示 , 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當年盈利是比較正常的現象 , 理財子公司在初期開展業務時 , 還是主要以銀行傳統業務方向為主 , 主要做固收類的產品 , 不論對於公司內部還是對於客戶而言不存在過多的學習成本 , 因而過渡比較順暢。

產品規模迅速擴張 , 多以母行導入為主

從年報披露的數據來看 , 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首年的產品規模均呈現迅速擴張。目前 , 理財子公司產品規模主要依靠於平移母行發行的符合資管新規的產品 , 不少用來承接母行未到期的存量資產。如建信理財 800 多億的理財產品主要為母行產品平移。對此 , 金融監管研究院撰文指出 , 原先理財子公司的產品規模主要靠新發產品為主 , 起量將是一個緩慢爬升的過程。現在符合新規要求的產品作為新鮮血液直接充實進理財子公司 , 對於理財子公司的非標投資將能形成有效支撐。

建行的年報披露 , 為平穩有序推進產品向子公司交接 , 建設銀行已於 2019 年 12 月實現 " 乾元—龍寶 " ( 按日 ) 產品交接 , 時點餘額 722.8 億元。

交通銀行副行長周萬阜在 2019 年度業績發佈會上介紹 , 交銀理財超千億規模的產品中 , 移行規模 960.12 億元 , 新發行規模 141.93 億元。交通銀行稱 , 該行存量資產處置的壓力相對較小 ,2019 年 12 月將 21 只存量產品、規模約 1000 億元產品 , 通過變更管理人的方式移植到交銀理財 , 對應的存量資產也進行了移交。

而早在 2019 年 10 月 , 工商銀行就已發佈公告 , 率先將部分存量理財產品進行遷移 , 交由工銀理財作為管理人 , 涉及的產品達百餘款。

與存量理財規模不太相稱的是 , 目前理財子公司新發行產品規模仍比較小。對此 , 融 360 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 , 銀行資管部和理財子公司的分工不同 , 前者主要負責理財產品轉型、消化存量資產 , 並將轉型之後符合資管新規的淨值型產品轉移至理財子公司 , 理財子公司則是輕裝上陣 , 發行的均為新型淨值型產品 , 同時承接由母行遷移過來的淨值型產品。目前確實有部分理財子公司的產品中以母行遷移的產品為主 , 屬於正常現象。" 儘管理財子公司起步時間較晚 , 但隨著團隊不斷擴充、研發能力和資管能力不斷提升 , 接下來理財子公司的新產品發行量及發行規模會大幅增加。" 劉銀平說。

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則認為 , 後續隨著國內經濟活動逐步恢復 , 更多理財子公司獲批開業 , 預計理財子公司各月產品發行量將突破前期高點。中國理財網的數據顯示 , 截至 4 月 9 日 ,9 家銀行系理財子公司共發行 770 款理財產品 , 值得一提的是 , 這其中淨值型產品發行數量超九成 , 非保本型產品已經成為理財子公司新發的主流產品。

加大權益資產佈局 , 與基金公司合作越發頻密

從目前發行的產品來看 , 理財子公司主要還是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 , 在步入 2020 年後 , 銀行理財子公司出現了一些新態勢 , 在監管的引導下 , 加大了權益類資產的佈局。

光大銀行年報顯示 , 光大理財在投資端 , 以搭建全天候、多策略投資平臺為目標 , 提升大類資產配置能力與產品製造能力 , 擴大標準化投資佔比 , 提高敏捷反應速度 , 把握交易性投資機會 ; 非標投資主動篩選目標客戶 , 建立企業主辦資管機構的概念 , 提升綜合收益。

農銀理財總裁段兵表示 , 理財子公司在對標市場化機構 , 持續豐富產品體系的同時 , 應更加註重產品的差異化發展。要在權益類、混合類產品方面補足短板 , 滿足客戶多元化理財需求的同時 , 打造差異化的穩健收益型產品。" 未來理財子公司的產品應繼續堅守穩健投資的優良傳統 , 在產品投資運作環節預留足夠的安全墊 , 重點為客戶創造相對穩健的絕對收益 , 實現與非銀資管機構的差異化競爭。"

" 目前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確實仍然以固收類為主 , 這與銀行理財的客戶屬性有關 , 不過不管是固收類還是混合類產品 , 在投資範圍中大部分產品都增加了對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 ", 劉銀平向新快報記者表示 , 根據融 360 大數據研究院監測的數據 ,3 月份工銀理財和建信理財發行的理財產品中 , 約 80% 的產品在投資範圍中增加了權益類資產或商品與金融衍生品的投資比例 , 投資比例多分佈在 20% 至 30%," 從這裡可以看出 , 理財子公司對權益類資產投資的比例在提升 , 但具體到銀行理財子公司對權益類資產實際投資倉位有多少暫無明確的披露數據 , 以說明書中的投資範圍比例來看 ,20% 至 30% 為權益類資產上限的話 , 此類產品可類比的公募基金為二級債券基金 "。

隨著新產品密集落地 , 理財子公司與基金公司的合作也越發頻密。2019 年建信理財與 6 家基金公司備案了 6 只產品 , 有 3 只為權益類產品 , 分別由易方達基金、大成基金和華泰柏瑞基金管理。另有 3 只為固收類產品 , 分別由中歐基金、建信基金和華夏資本管理。2020 年 3 月中旬 , 中銀理財聯手華夏基金備案了一款名為 " 中銀理財 1 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 的混合型專戶產品。農銀理財也在 3 月 19 日起發售的 " 農銀進取 " 科技創新第 4 期理財產品介紹中披露了其擬配置公募基金參與科創板打新賺取收益的情況。

" 理財子公司在權益類資產投資方面人才儲備和投資經驗等都有所不足 , 早期可能會通過 FOF、MOM 等形式與基金、券商、信託等非銀資管機構展開合作。基金公司在權益類投資方面直投的比例比較高 , 且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也更高。" 劉銀平認為 , 當前理財子公司還處在起步階段 , 權益領域投研能力相對欠缺 , 在發展初期可與其他資管機構展開合作 , 但是要構建核心競爭力的話 , 長期來看理財子公司還是要注重自身投研能力的搭建 , 積極招攬人才 , 打造自主投研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