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為何是南腔,北調?(四)吳儂軟語,南方方言知多少?

南方方言為什麼要列出這麼多品種呢?

01

因為它們不但調不同,連腔都不一樣。比如吃飯的“吃”,北方人說起來,怎麼聽也是“吃”,也就是調門有高有低,聲調有長有短。

南方人呢?說什麼的都有,七、恰、夾、塞、噎、攜,反正不是“吃”。

腔相同,事情就好辦一些。所以北方人和北方人說話,或北方方言區內人說話,雖說也會有不清楚的時候,但好歹大致能聽懂。

奇怪!為何是南腔,北調?(四)吳儂軟語,南方方言知多少?

因為哪怕是東北話和雲南話,也只有百分之二十的語音不同(粵方言與北方方言語音上的差別則多達百分之七十)。當然,聽不明白的時候也有,但那多半是弄不清那些“專用名詞”的意思。

比如一個天津人告訴你,某某人“幹活崴泥,說話離奚,背後念三音”,你也會一頭的霧水。因為你實在想不到“崴泥”就是不出力,“離奚”就是不著譜,“念三音”就是講怪話,

可“崴泥”、“離奚”、“念三音”這幾個字你還是聽得懂。對方再一解釋,也就什麼都明白了。

02

聽南方人講話,麻煩就大了。首先是用詞五花八門,比如第三人稱,北方方言區都叫“他”,南方呢,有叫“伊”的(吳語、閩語),有叫“渠”的(贛語、粵語、客家話),還有叫“伲”、“其”的(吳語)。

你,至少也有“儂”(吳語)和“汝”(閩語)兩種;又比如祖母,北方基本上一律叫“奶奶”,南方呢,有叫“娘娘”(溫州)的,有叫“婆婆”(南昌)的,有叫“媽仔”(廈門)的,有叫“阿嬤”(廣州)的,有叫“依嬤”(福州)的,有叫“細爹”(岳陽)的,甚至還有叫“娭毑”(長沙)的,你弄得清?

奇怪!為何是南腔,北調?(四)吳儂軟語,南方方言知多少?

而廣州人管父親叫“老豆”。老爸如果是老豆,那咱們是什麼?豆芽菜呀?寫成“老竇”也不對,老爸是大窟窿,咱們是小窟窿?

聽南方人講話,麻煩就大了就算是用同一個詞,也未必聽得懂。

03

“有”是“烏”,“無”是“饃”,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再說也不是所有的南方人都把“沒有”叫“饃”,也有叫“貓”的。他們也常常分不清 l 和 n 這兩個聲母,an 和 ang 這兩個韻母。

結果,在他們嘴裡,男子變成了“狼子”,女子變成了“驢子”。閩南人更好玩,乾脆把人統統叫做“狼”,整一個“與狼共舞”。

一個閩侯人在朗讀《愚公移山》時,因為實在改不過腔來,便把那段名言“我死了還有子,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念成了“我死了還有煮,煮死了還有酸,煮煮酸酸是沒有窮盡的”。

奇怪!為何是南腔,北調?(四)吳儂軟語,南方方言知多少?

這還是說“普通話”。要是說家鄉話,那就更麻煩了。湖南人把“捆紮”叫“tíɑ”,把“勞累”叫“níɑ”,連個同音字都找不到,你聽得懂?

南方人說話還顛三倒四。比如“死人鹹”,就看不懂。死人只會臭,怎麼會鹹呢?醃魚啊?原來,這是閩南話,意思是“鹹得要命”、“鹹死人了”。因為閩南人喜歡把話倒過來講,就弄得我們不知所云。

其實北方也有類似的說法,比如“死鹹死鹹”,只不過當中並不夾一個人字,就好懂些。

所以,聽南方話就跟聽外語似的,恨不得找個翻譯來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