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傲、悲愤、疯癫、翻白眼:从画作中读懂“八大山人”


孤傲、悲愤、疯癫、翻白眼:从画作中读懂“八大山人”

这个名字有点怪。中国姓氏里大概没有“八”这个姓的。这是八大山人在画上题款时用的名号。我们来看看八大山人”这几个字被题写在画上的时侯是个什么样子。仔细瞧瞧,是不是有点像“哭之笑之”?很有创意,不是吗?但他为什么要哭,又为什么要笑?他哭什么?又笑什么呢?这得从他的身世讲起。

八大山人本名叫作朱耷,出身明朝贵胄之家,是朱元璋的第十六子、江西宁王朱权的第九世孙,具有正宗的皇室血统。朱氏门庭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祖父和父亲都善诗词书画,八大山人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艺术启蒙,八岁能诗,十ー岁能画,十六岁参加科举考试获得进入官办学校学习的资格,还因为其皇室出身被赐封为“辅国中尉”。

孤傲、悲愤、疯癫、翻白眼:从画作中读懂“八大山人”

远大前程本已灿然在目,却不想清兵南犯,江山易主,皇室宗族惨遭灭门,世居南昌的八大山人一家九十余口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唯有他一人得逃一死。那年他只有十九岁。

八大山人九死一生地逃了出来,藏身于南昌郊外的山谷当中。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劫难,他已然对人生失去了信心,不久便在奉新县的一座寺庙里落发为僧,就此遁入空门,不与尘世相往来。那时,被国仇家恨的烈焰炙烤着的八大山人只有借助青灯黄卷的修行来平复内心的痛苦与悲愤,也只能在画纸上宣泄满腔的仇怨。他在无边的寂寞与浩瀚的时间里参悟人生。渐渐地,他的内心得以复归宁静。

孤傲、悲愤、疯癫、翻白眼:从画作中读懂“八大山人”

于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他不再恨,也不作任何奢想,他只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让人哭笑不得。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他为什么给自己起了那样的一个奇怪的名字,为什么又哭之又笑之了,他欲哭无泪,欲笑无声。

八大山人绘画风格的形成和变化与他的人生遭际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孤傲、悲愤、疯癫、翻白眼:从画作中读懂“八大山人”

第一个阶段是他二十三岁入寺为僧起至五十五岁还俗为止。这一阶段八大山人的绘画注重写生,总体风格较为写实,他笔下的花草虫鱼形象都生动通真,跟他后来的作品比起来,情感表达显得不够充分。

《西瓜》石榴》、《芋头》、《水仙》、《草虫》等等,都是他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风格是从陈淳、徐渭的水墨写意画风中脱化而来。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看作是他风格形成的准备阶段。

孤傲、悲愤、疯癫、翻白眼:从画作中读懂“八大山人”

第二个阶段是他五十五岁还俗到六十五岁这十年。他为什么还俗我们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他这时对人生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才做出了如此重大的决定。总之,他回到了红尘之中,以卖画为生。

这时他开始用“八大山人”这个名字了,他“哭之笑之”了。他好像是疯了。他的朋友陈鼎曾经用文字记录下他的癫狂之态,说他一会儿趴在地上鸣咽,一会儿又仰天大笑,有时候还跑到街市上腆着个肚子扯开嗓子唱歌,要么就手舞足蹈地乱蹦一气。大家都很烦他,就灌他的酒,醉得不省人事了才能安静下来。

孤傲、悲愤、疯癫、翻白眼:从画作中读懂“八大山人”

但陈鼎也说不清楚八大山人到底是真疯还是佯狂,因为他虽行为失常,可画却画得异常精彩。他的画笔墨雄豪,造型夸张,内心情感汪洋恣肆。他也许是故意装疯卖傻,以狂人的姿态讥讽时弊,嘲弄那些奴颜婢膝的官员。他的内心似乎又充满了不平。

他的《孔雀竹石图》就是带有漫画性质的杰作。画中两只孔雀被故意画得很丑,站在一块摇摇欲坠的石头上,寓意清朝的统治不会长久。他觉得那些迫不及待想往上爬的官员,都是一副奴才相,他们的模样比他笔下那两只孔雀还要丑陋。

孤傲、悲愤、疯癫、翻白眼:从画作中读懂“八大山人”

第三个阶段是他六十五岁到八十岁这个时期,这时,他的画艺已经完全成熟,他画了许多的禽鸟,都是水墨写意,笔法更加简括,似不假思索,信笔涂抹,实则精心构思,一气呵成。他笔下的禽鸟都睁着一双硕大的眼睛,仅一圏一点便告完成,流露出冷寂、凄荒与孤傲的情绪。

八大山人虽然没有“四王”临摹古人那样深厚的笔墨功夫,但他以超人的感悟力开创出笔墨抒情的新天地。他用水墨讲述自己的身世与爱憎,以不守陈规的开拓锐气展示个性,以象征手法将物象人格化,表达主观感受,开创出与“正统派”严谨的摹古之风全然相异的崭新画风,成为风格独具的一代大师。

孤傲、悲愤、疯癫、翻白眼:从画作中读懂“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除了花鸟画,也作山水,但山水不及花鸟成就那么高。他在世的时候,由于身份卑微,其成就并不为时人所看重。在他去世之后,其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清代中期名声显赫的“扬州八怪”和晚清的“海派”以及近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大师都无不受益于八大山人。

孤傲、悲愤、疯癫、翻白眼:从画作中读懂“八大山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