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智能汽车,才能开进生活

上周 AirPods Pro 发布。不少专业人士都认为:AirPods 的意义被低估。因为它远非一个好用的无线耳机那么简单,而是寄托了苹果希望开启 iPhone 之外一个全新计算平台的野心。

从 iPhone 到 iPad,再到 AirPods,这一系列革命性智能产品变化的背后,也暗含了一个逻辑:通过软硬件技术的融入,来引领用户行为习惯的改变和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而让智能科技融入生活。

这一产品逻辑在汽车行业正不断被应用。那么:

什么样的智能汽车才能开进生活?怎样的软硬件才能满足并引领用户需求和习惯?人机交互的方式将为汽车行业带来哪些改变?

11月1日,「1024小鹏汽车智能技术分享日」在广州收官。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开场演讲表示:「智能化是驱动汽车变革的核心源动力,而软件、硬件、网络、运营、服务的结合是支撑智能化的基础。」

如果把何小鹏的这句话与智能科技产品的逻辑相结合,便会发现:其实,软硬件等技术创新从没有边界,但有原点。那个原点就是「人」。科技和商业,最终比拼的还是对人心和人性的理解程度。

什么样的智能汽车,才能开进生活

01.需求原点: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我太难了」,是当下不少年轻人的口头禅。事实上,很多行业也是如此。从市场数据和表现来看,流量见顶,高速增长再也不是常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科技公司开始意识到「慢就是快」,与其参与喧闹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噱头的争夺,倒不如冷静地去研究自己的用户,打磨产品和技术。从何小鹏在广州站分享会的开场演讲题目中就能略见一二——《行业剧变前夜,我们该如何理解智能汽车》。

什么样的智能汽车,才能开进生活

作为智能汽车的领跑者,小鹏汽车将自己定位为「互联网基因的智造企业」。互联网基因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本质就是通过科技的手段,去更好地了解并满足人,以及人的需求。

在挖掘并引领用户需求方面,可以以小鹏汽车的泊车技术这个产品功能举例。

对不少生活在城市里的车主来说,最痛苦的事可能是好不容易找到了位,但怎么停都停不进去。基于这样的需求,不少车开发了自动泊车功能。但,有和好用是两码事!

在当下中国道路的环境下,目前很多车辆只有 10%-20% 的情况下完成自动泊车。但根据小鹏汽车最近发布了一份小鹏汽车智能化运营报告显示,小鹏汽车车主对于自动泊车的月使用率高达 70.4%,为车主月节省时间高达 261.4 小时。

什么样的智能汽车,才能开进生活

看到这一使用率,就会发现小鹏汽车的泊车功能不仅能贴合用户需求,也能秒杀市面上绝大多数产品的泊车功能。不过自动泊车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此技术基础上,小鹏汽车副总裁纪宇还介绍:「在泊车方面,我们会由自动泊车变成自主泊车,包括在高速上,还会有一些防加塞等功能,以便城市里更好地通过路口。」

什么样的智能汽车,才能开进生活

对于智能汽车而言,正在围绕像自动泊车这样的「用户痛点」逐点突破,一个一个场景落地,点连成线,线连成体,最终「开进生活」。

除了泊车这样的自动驾驶辅助能力外,小鹏还给未来智能汽车下了四个维度的阐述:「高级别自动驾驶辅助能力」、「感知融合与AI交互能力」、「大数据运营与整车OTA能力」、「万物互联的智能服务能力」。

听上去好像有些专业,简单来说,就是四条:

省力:可以让驾驶更省力;

交互:让AI助手小P通过语音解放双手,人机交互更容易;

安全:通过更多的数据让驾驶更安全快捷;

连接:顺应5G时代实现万物互联,打通生活的全部触点。

做一个比喻,如果将科技创新比做风筝,而「用户需求」正是决定风筝高度的那根风筝线。

什么样的智能汽车,才能开进生活


02.差异化:

打动人心的场景往往来自于细节

现在谈及科技创新和产品设计,必谈场景。确实,只有有了「场景」才会有了落地价值。场景就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下,可以触发用户的情绪、解决用户的需求。

不过,对于科技产品来说,这还不够。

当下诸如手机等智能科技产品往往因为供应链透明等问题,被解读为「同质化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最能够打动用户的场景,往往来自于满足场景基本需求之上的那个打动人心的细节。这个细节本身便是差异化。

纪宇以智能汽车行业做了一个解释:「按配置表来看可能看似同质化严重,但另外一方面从用户的需求来看,是不是对客户真的有用,客户是不是经常使用,这就会发现很多差异化。」

在上述提到的《小鹏汽车智能化运营报告》中,有不少这种差异化的细节:比如在智能汽车的娱乐方面,有个数据你可能想不到:超过 30% 的人选择智能汽车时,会配一支麦克风。也就是说,车内K歌成为了不少车内场景的主要娱乐方式。



什么样的智能汽车,才能开进生活

同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门已经不带钱包和钥匙,取而代之的是二维码和指纹。同样的逻辑,为什么车主出门还一定要带着一个车钥匙呢?纪宇透露,这件事从2016年他们就开始思考。据了解,小米NFC钥匙与IFAA金融安全技术级数字钥匙等都有望会在小鹏 P7 上率先落地。

从商业的角度,爆款产品往往都是三浪叠加的产物:新的技术和供应链,新的品类以及新的流量。但在这三浪成为用户刚需的情况下,吸引用户的点,往往是取决于诸如「自动泊车」、「麦克风」、「数字钥匙」等打动人心的小细节。不过,细节虽小,但背后往往取决于技术的积累、用户的洞察,更离不开与生态企业的深度合作。

什么样的智能汽车,才能开进生活

03.数据壁垒: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比你自己更懂你的人是谁?没错,就是手机厂商、通信服务商以及软件厂商。智能手机时代,你每天刷手机获取资讯或购物时,往往可以看到最需要的内容。但与之相比,汽车仍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对于很多厂商和服务商来说,仍然难以判断车主的个人情况,以及汽车的使用情况。

此前 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在接受媒体时也提到了这点:「当一个功能性产品变成智能产品时,产品本身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用户环境会出现很多新思路,汽车已经不再是一个实用品」。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和对何小鹏的了解,他最终投资了小鹏汽车。

什么样的智能汽车,才能开进生活

他所提到的用户环境的新思路和新变化,在我看来,更多是靠着数据来驱动的。而这恰是互联网基因中的关键资源。

今年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地被一些负面新闻缠绕。这样的环境之下,对于智能汽车这样的新品类来说,尤为不易。量产和规模对于智能汽车来说当然重要,这不仅仅意味着更健康的现金流,而且从长远来看更可以换来更大体量的数据。只有拥有了这些数据,才会有产品迭代的动能,技术创新的方向以及在市场上合作博弈的资本。

但不同于单纯的移动互联网,数据积累对于智能汽车来说,更是一个慢功夫,往往更需要拥有「广积粮」的格局和耐心,同时在技术和用户需求挖掘上「高筑墙」,才有可能「缓称王」。

什么样的智能汽车,才能开进生活

04.小结

以上。

成立五年的小鹏汽车,对于互联网行业,时间看似不短。但对于一个汽车行业的创业公司来说,这更像是一个开始。正如何小鹏的演讲题目而言,这才仅仅是「汽车剧变前夜」。

回到开头,如果说 iPhone、AirPods 等科技产品寄托了苹果一个全新计算平台的野心,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这次「1024小鹏汽车智能技术分享日」会发现,智能汽车寄托了小鹏汽车开启一个全新智能汽车赛道的梦想和实践。在这一赛道中规则和方向已经明确。

什么样的智能汽车能够开进生活?纪宇所描述的智能汽车,给了一些方向:「智能汽车应该为用户节省时间和经历,让出行生活更愉悦,同时以产品功能差异性培养新的用户习惯,进而提高用户粘性,构建品牌竞争壁垒。」

换句话说,智能汽车这一行业的「风筝线」,其实它并不取决于任何技术风口,而是正在被用户紧紧攥在手中。真正满足并引领「用户需求」的智能汽车,已在不知不觉中开进了你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