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山水原來如此簡單

中國山水畫已有一千年多年的歷史,山水畫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凝聚著這中華民族豐富的智慧和感情,也體現著東方藝術崇高的審美思想。山水畫比較重視自然物象的本質和常態,偏重物象的固有色,以簡單對複雜,把自然界的色彩做單純典型化的處理,以大塊典型畫的色塊相互映襯取得物象間的對比和協調,從而獲得賦予裝飾趣味的獨特效果。

畫好一幅山水畫,首先要構思畫面的內容,在進行構圖佈局,然後把要表現的內容合理恰當的安排在畫面當中。山水畫發展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山水畫注重對意境的營造,追求對精神內涵的表現。以不同筆法,墨法和構圖表現不同山川景物的不同氣韻。

畫山水原來如此簡單

(一)構圖構圖的成功與否關係到山水畫的好與壞。構圖必須與畫面立意相結合,也是山水畫創作中的重要環節。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載:“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在一些小品斗方構圖中,可以看出山林中的鄉間後山,前景瀑布小橋。在確立了佈局後,開始安排細節部分。畫面當中的留白部分不是因為留白而留白,它是為了整個畫面的佈局構成。遠景與中景可以利用雲霧連接的。山水畫的繪畫運用語言也是運用點、線、面、色等視覺造型語言。畫中山石、樹木的安排,要考慮其前後虛實,還有不同樹木的搭配使畫面更和諧整體。畫面中的山石、樹木通過用筆用墨來表現塑造的。這些都要涉及畫面墨色的運用。

畫山水原來如此簡單

(二)勾線

山水畫以大自然為描述對象,畫山石、畫樹木、畫屋舍等都需要自己對這些事物的結構需要很多的理解。山石在山水畫中佔有重要位置,表現山石的外輪廓和山石內部大的起伏紋理,勾的線條要起伏轉折,連貫有力。山石不僅體積不同,結構各異,山體比石塊大的多,結構也複雜的多,所以在創作中,山與石連接需要靠畫出樹木從草,這樣可以更好地的連接。畫山水畫離不開樹木,而樹木也是最難的,畫樹木先要掌握樹的結構及它的形態,整理出比較理想的姿態,出枝自然,自上而下畫,不可對稱,小枝要以連非連,似斷非斷,這樣顯得小枝茂密,畫面富有立體感、空間感。

(三)皴擦

勾線說完該說到很關鍵的皴擦,無論山石還是樹木,在整個繪畫過程中,皴擦是畫面中關鍵部分。皴法有很多種,勾線完成以後再進行皴、擦,在之前勾線的基礎上加以補充,以進一步表現山石的脈、轉折,以及樹幹、房舍的體面和質感,使畫面逐漸豐富起來。畫山石要大小相間,不可大小均勻,要有聚散。充分利用點、線、面這三種元素表現山石的結構形態,點要均勻,線要長短結合,畫面要有枯溼濃淡,富有變化。近景的山石在皴擦的時候要細緻,這樣可以清楚的表現山石的脈絡、轉折、遠山可以比較概括給人以高遠的感覺。遠山採用以中鋒用筆為主,用略帶的弧狀線條從上而下。近景的坡石採用短披麻皴。長短線結合,使皴法靈活多變,更富於表現力。

畫山水原來如此簡單

畫山水原來如此簡單

(四)點染

在勾、皴的基礎上進一步以不同筆法的點加以充實、豐富,逐漸形成畫面整體效果。染——“著筆為皴,留空良以成廓,運墨為染,間滃跡以省勾……皴未足重染以發其華,皴已足輕染以生其韻(笪重光) 。點——“皴染已完……加之以苔。為助山之蒼茫,為顯墨之精彩。點苔之訣,或圓或直或橫,或濃或淡,有散有聚”(唐岱)。這些都說明了我國的名人名家對點染的見解。遠山的樹木,石間的雜草,山間的灌木,可用點表現,點可以調整疏密的節奏,體現空間的層次,彌補皴擦的不足。在點的時候用筆要肯定,並與勾皴之間要協調。用墨可用濃墨、焦墨,從而增加山石的神采。我的創作中,畫山體的時候,有計劃地留出一定空白,如位置的安放,面積的大小,雲體飄忽的動向等,注意到了山體被雲遮斷處的山體銜接,雲的形態變化表現雲的質感和層次。

畫山水原來如此簡單

(五)著色

以自然風景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傳統畫科。通過不同意境的構築,實現畫外意與“意外妙”,去吸引感染觀者。創作中利用中國畫的山水顏料,淺絳山水特色是清逸空靈、明快淡雅,在總體上形成暖色調。在畫面染好主色調後,施以不同的顏色,讓顏色更好地發揮。

畫山水原來如此簡單

畫山水原來如此簡單

畫山水畫並不神秘,如果善於日常積累,那麼相信大家完全有能力獨自創作出一幅令人滿意的山水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