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腦”塑造益陽未來

市第四人民醫院隔離病房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饒某某的主治醫生曾劉婧,通過智慧醫療遠程會診平臺,與坐鎮市遠程醫學指揮中心的醫療救治專家組專家進行遠程會診,共同制定方案治療患者。5G熱成像體溫篩查大數據平臺通過人證合一功能,快速鎖定體溫異常目標的身份信息……疫情防控中,大數據與智慧城市應用立下了汗馬功勞。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智慧益陽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我市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成果正不斷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智慧城市應用推動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社會治理等領域服務水平大幅提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日益深刻地改變著經濟和社會生活。

“智慧大腦”頂層設計賦能城市發展

我市堅持以“善政、惠民、興業”為目標,積極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2017年出臺了《益陽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方案》,計劃用五年時間建設52個新型智慧城市項目。在現有基礎上,立足數字經濟發展,把握先機,主動作為,深化與華為公司、58集團、金蝶集團、軟通動力、弗蘭德、中國資本等前沿企業的戰略合作,以數字經濟產業園為平臺,以芙蓉雲大數據中心建設為依託,加快推進信維益陽5G產業園、超頻三5G散熱工業園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深耕益陽“數字經濟黑土地”。

2019年3月底,我市首批開通5個5G基站。4月,5G應用在新型智慧城市(益陽)峰會上精彩亮相,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10月,八個區縣(市)成功開通11個5G基站,率先實現對市政府、安化雲臺山、赫山碧雲峰、資陽雲夢方舟、滄水鋪5G小鎮等重點區域和旅遊景區的5G網絡信號覆蓋,為我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提供強大支撐。

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市智慧城市和大數據中心負責人祝柏高說:“目前我市建成運行華為雲計算中心和數據資源共享平臺,為智慧城市項目提供統一的基礎硬件環境、平臺支撐環境、數據共享環境、安全防護環境,為智慧城市項目數據採集利用提供了便捷、快速的通道。”

智慧應用促進社會治理精細化

智慧城市建設不僅讓居民生活幸福指數提升,更為數字政務升級提供了持續支撐。

依託智慧大腦和數據共享平臺,我市著力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雪亮工程”項目圍繞平安益陽建設,落實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集約化、聯網規範化、應用智能化的有關要求,構築平安建設新體系,全面提升全市社會治安防控、應急處理和搶險救災能力,編織了城市安全網。“網格化管理平臺”實現信息採集多方共享和社情民意多渠道有效整合,形成網格化管理“一張圖”,提升了精細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智慧醫療運用“互聯網+醫療健康”及物聯網技術,統籌建設遠程診療平臺、綜合服務平臺、互聯網醫院、物聯網等,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了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方便了群眾看病就醫、減輕醫療負擔。我市是省“互聯網+健康醫療”試點市,益陽智慧醫療遠程會診平臺是目前全省唯一的市州級區域遠程平臺,覆蓋全市30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和3家試點鄉鎮中心衛生院。戰“疫”中,我市迅速搭建遠程會診平臺,接入全市17家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和發熱門診,並連通省級遠程平臺,整合省、市、縣三級醫療救治專家資源和一線醫務人員,提供遠程會診、防治和醫學觀察指導、影像閱片等服務,使優良醫療技術資源得以下沉,緩解定點醫院診療條件不足的壓力,提高了基層醫院的應對處置能力。

智慧教育堅持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公平的理念,努力構建教育信息化2.0時代“服務學生、服務教師、服務家長、服務社會、服務管理者”的益陽智慧教育新體系,朝著“會管、惠教、慧學、匯數、惠民”目標紮實推進。

“讓信息多跑路”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

我市開發的智慧黨務政務系統能實現上下級多部門聯動,建立了以基層為導向的應急處理機制。基層工作人員在手機上安裝軟件,遇緊急事態使用一鍵報警,5G視頻調度中心收到報警後能立刻組織相關單位,利用5G通信技術在平臺上召開實時多部門高清視頻會議,迅速商議決斷和下達命令。同時,同步在平臺上留下工作臺賬,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打通抓落實的“最後一公里”。

“讓信息多跑路,讓市民少跑路。”隨著政務服務平臺建成、應用支撐和“人臉識別”系統建成,“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展開,群眾感受到了技術革命對生產、生活方式的“再造”。市民可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即時完成身份驗證、數據調取、材料審核入庫等工作,5G網絡在1秒內就可以完成識別任務,並自動生成辦理事項所需的相關資料。政務服務平臺向基層延伸,縣級政務服務平臺已部署到位,個性化開發、與實體大廳的融合等工作已基本實現。“在線支付”功能全面升級,以銀聯、微信、支付寶等方式實現在線繳費。新型智慧城市的打造,正給群眾帶來越來越多的便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