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不溫不火,後來改了個俗不可耐的名字,一下變得大紅大紫

中國人歷來對名字很看重,據說好的名字能助人飛黃騰達,而不合適的名字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運勢,所以很多添了小寶的家長們對起名字非常慎重,甚至還要找風水先生給掐算一番。

有人也許會說,名字不過就是個代號,何必大傷腦筋。

可是在歷史上的確有不少人沒有改名之前,籍籍無名。但在改名之後卻名動天下,比如民國時期的王人美。

女星不溫不火,後來改了個俗不可耐的名字,一下變得大紅大紫

(王人美舊照)

王人美原名王庶熙,是湖南長沙人。

王庶熙出身於一個幸福快樂的大家庭,她的父親王正權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做教員,母親也遠比舊式婦女們有見識。

本來王庶熙還有5個哥哥和4個姐姐,但由於醫療條件落後的原因,其中5個夭折了。真正成活下來的,連王庶熙一共只剩下5個孩子了。

王庶熙從小清秀可愛,又是家裡的“細妹”,一家人都特別疼愛她。

畢竟是書香人家,王正權不僅不重男輕女,還對兒女們的教育非常重視,所以王庶熙及二姐王明霞,和哥哥們一樣,都得到了受教育的機會。

不幸的是,王庶熙的母親由於積勞成疾,早在她7歲的時候,就病逝了。

更為不幸的是,王庶熙的父親王正權在1926年被黃蜂蜇咬,後因蜂毒化膿,沒得到及時救治也撒手人寰了。

此時,王庶熙才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第一年。

由於父母先後去世,這讓本就不寬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所以她只得輟學,隨二哥王人路和三哥王人藝到上海尋找發展。

很快,王庶熙便隨兩個哥哥加入了黎錦暉創辦的明月歌舞社。

黎錦暉也是湖南人,他是民國時期音樂和電影界的影響人物之一,並開藝術先河,創辦了明月歌舞社。

在民國初期,明月歌舞社堪稱是明星製造工廠,像胡蝶​、周旋、白虹等都是從那裡紅起來的。

女星不溫不火,後來改了個俗不可耐的名字,一下變得大紅大紫

(黎錦暉舊照)

黎錦暉不光在藝術上很有能力,他還很有星探的本事。他能一眼就判斷出一個人,有沒有做明星的潛力。

王庶熙青春活力,能唱會跳,這正符合黎錦暉的要求。所以他錄取了王庶熙,並讓王庶熙在他創辦的上海美美學校接受聲樂和舞蹈方面的培訓。

對於王庶熙的表演天賦和歌舞方面的才能,黎錦暉一直非常滿意。不過,王庶熙卻一直沒怎麼紅。

當時,黎錦暉認為,王庶熙不紅,是在名字上。他覺得“王庶熙”這個名字太高雅太文化了。這也意味著王庶熙哪怕有紅的機會,但由於名字不夠響亮,也可能會失去機會。

所以,黎錦暉乾脆給她改了個俗不可耐的名字——王人美。

反過來唸,就是美人王,這個名字不僅通俗易懂,且容易給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果然不出黎錦暉所料,王庶熙改名後,在巡迴演出的過程中,名氣大增,很快就成為了歌舞社的當家花旦。

1931年,明月歌舞社被聯華影業公司兼併,王人美得到了出演電影的機會。她先後出演了《空谷猿聲》和《銀漢雙星》的主演。

電影上映後,她漂亮的外形和出色的表演,得到了觀眾的喜愛,而她也因此轉型為電影明星。

此後,王人美又參演了《野玫瑰》《共赴國難》等電影。這些電影一經上映,便轟動不已。據說哪怕是在天氣炎熱的7月,很多人也要到電影院裡一睹為快。

女星不溫不火,後來改了個俗不可耐的名字,一下變得大紅大紫

(王人美舊照)

1934年,王人美參與《漁光曲》的拍攝。在劇中,她扮演的徐小貓由於野性勇敢,再次成為最受觀眾喜愛的影視作品。而她也因此奠定了在電影界的地位。

同時在這一年,王人美還和當紅男星金焰喜結連理。此時王人美才20歲,正是花樣年華,她的明星之路也異常絢麗奪目。

然而由於“九·一八”事變,上海成為了淪陷區,王人美只得中斷了事業,隨金焰到了雲南。

王人美雖然不能拍電影了,但她向來是個很獨立的人,她在雲南的時候,利用自己精通英語的能力,在一家美國救助署裡做了一名打字員。

沒想到,王人美的舉動大大地刺激了金焰。

在他看來,養家餬口是男人的事情,王人美婚後依然拋頭露面是不守婦道的行為,所以他和王人美之間,經常發生矛盾。

但是王人美始終不肯屈服,依然堅持自食其力。再加上她對電影事業的熱愛,後期又接拍了幾部電影,所以她始終沒有淡出觀眾的視野。

儘管事業一帆風順,但是婚姻卻再也無法維繫下去。無盡的爭吵,最終消融了當初的愛意。兩人勉強維持到1945年,疲憊不已的王人美最終接受了金焰提出的離婚,此時她才31歲。

解放後,整風運動此起彼伏,王人美受到種種批鬥。這讓毫無政治經驗的王人美大為驚懼,再加上不斷的折磨和審問,最終讓她精神錯亂,並被送進了精神病院。

王人美的姐姐王明霞多方努力,才把王人美接回了北京,經過細心照料,王人美的病情才慢慢得到了好轉。

此後,王人美恢復工作,調到北京電影製片廠。

王人美的朋友認為她孤身一人,身邊又沒有人照顧她,好心撮合,把她介紹給了喪偶多年的葉淺予。

女星不溫不火,後來改了個俗不可耐的名字,一下變得大紅大紫

(葉淺予舊照)

當時,葉淺予48歲,王人美41歲,兩人都過了不惑之年。

兩人在見過幾面後,葉淺予主動提出結婚,王人美卻因為前段婚姻的不順,猶豫不決。

最後還是在朋友們的勸說下,王人美才和葉淺予走進了婚姻殿堂,並重回上海生活。

遺憾的是,這段婚姻,依然沒能給王人美帶來幸福。

葉淺予個性固執,專注於繪畫事業,對家庭和王人美都缺乏關心。

王人美身體不好,又要全心全意地操持家務。在並不富裕的情況下,葉淺予沒有和王人美商量,就把補發一年的工資全部捐了出去。

這種種的矛盾,讓重組的兩人時常爭吵,也讓王人美長期陷入一種絕望的境地。

就在此時,王人美再次在運動中成了批判對象。

受到刺激後,王人美的病情再次復發,葉淺予只得把她送到北京去治療。

文革中,王人美被下放農村去接受勞動改造。

直到1979年,吃了許多苦頭的王人美才得以平反,並恢復了名譽和工作。

然而這一切似乎來得太晚了,因為在平反不久,王人美就因中風癱瘓在床,生活都無法自理了。

1986年,經過漫長的康復和自身頑強地訓練,王人美終於能下地行走。雖然走路於她還是舉步維艱,但她大感欣慰。

然而,由於走路不夠謹慎,摔了一跤,再次引發了腦溢血。

儘管經過搶救,王人美雖然保住了性命,卻成了毫無知覺的植物人。

數月後,嚐盡了人生苦痛的王人美病逝於醫院。

王人美因改名成為名動全國的大明星,然而她婚姻歷程卻始終不幸。也許美人註定在繁花落盡後,都要歸於孤單。

被觀眾稱為“美人王”的王人美,不知道後來有沒有後悔改名……

(參考史料:《我的成名與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