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江亞輪特大海難,遇難人數是泰坦尼克號2倍,卻無人記起

民國江亞輪特大海難,遇難人數是泰坦尼克號2倍,卻無人記起

民國江亞輪特大海難,遇難人數是泰坦尼克號2倍,卻無人記起

提起特大海難,人們都會不約而同的想起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川的事故。其實,翻開世界近代史,曾發生過4次大海難。

第一次是1865年4月29日,美國的“蘇爾泰那”號輪船在密西西比河上爆炸,罹難者1450人。第二次是1912年4月,英國的“泰坦尼克”號輪船在北大西洋觸冰山沉沒,罹難者1517人。第三次是1936年10月16日,中國一艘兵艦在長江沉沒,罹難者1200多人。第四次則是1948年12月3日的“江亞輪”海難事件,罹難人數超過3000人,是中國乃至世界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特大海難。

1948年,我軍集結強大兵力拉開了淮海戰役大決戰的架勢。面對所向披靡的人民解放軍,國民黨敗局已定。在國民黨的惡意宣傳下,上海謠言四起,人心慌亂,家在南方的百姓紛紛離滬,而國民黨在上海的高官貴戚也迫不及待攜資南下躲避戰爭,上海汽車站、火車站、飛機場到處擠滿混亂的人群。

1948年12月3日清晨,逃難的人如潮水般向上海十六鋪碼頭湧來,準備登上“江亞輪”號離開上海。“江亞輪”號原為日商“東亞海運株式會社”產業,原名“興亞丸”號,抗戰勝利後為上海招商局接收,經重新裝修後用於客運。“江亞輪”總噸數為3365噸,馬力2500匹,航速每小時12海里,最大載客量2250人,船齡還不到10年。

船上設有特等餐廳、休息室、娛樂室,無論外觀、艙內設備,在當時均堪稱精良。前天上午8點30分,上海航政局技術室技術員宋金麟、童亞範對“江亞輪”檢修完畢,認為船體多處不合格,必須大修方可航行。然而,當時運力緊張,最後決定,再航行一次,然後進江南造船廠大修。

1948年12月3日下午4點30分,“江亞輪”滿載乘客,隨著一陣長長的汽笛聲響,緩緩離開黃浦碼頭。按規定“江亞輪”額定最大載客量為2250人。但這一天,“江亞輪”出行報告單上所填數字是2607人。由於兒童不需買票,還有船員偷帶、逃票等各種渠道混雜上船的人,“江亞輪”當日實際載客量已超過4000人。還有調查稱,船上所載4000人也只是一個保守數字,而具體數字則沒法詳查。輪船駛離吳淞口,以每小時12海里的速度平穩前進,絲毫沒有感覺到超載的沉重。晚上6點45分,當“江亞輪”駛進東經31.15度、北緯121.47度吳淞口外的橫沙西南白龍港東首海面水道時,只聽“轟隆”一聲巨響,船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發生了爆炸,近200年來世界上最大的非戰爭海難發生了……

民國江亞輪特大海難,遇難人數是泰坦尼克號2倍,卻無人記起

由於爆炸發生在船體後部,船尾迅速下沉,船艙也很快進水。四、五等艙的旅客首先遭受滅頂之災。更為不巧的是,因為逃票的乘客眾多,一次頗為嚴格的查票也剛剛開始,鐵門將船艙緊緊鎖死。

噩耗傳來,上海招商局立即派出“江靜輪”和“金源利”等大小船隻趕往出事地點搶救遇難者。政府也不斷派出救援船隻,參與救援打撈工作。但罹難者的屍體被海浪衝卷,大多已不知所蹤。直到第二天下午,打撈工作才全部結束。據有關資料記載:“江亞輪”共載客4000多人,獲救者僅900人,打撈上岸的屍體1300多具,內有兒童數百人。剩餘的1800多人不知去向,估計絕大多數已經遇難,屍體或沉海底,或漂流到遠洋。

因為遇難的大都是逃難人員,即使死亡人數是泰坦尼克號遇難人數的兩倍多,但其造成的影響遠不如泰坦尼克號。所以後人知曉這次海特大海難的少之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