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浪大师现象看人们的价值取向

最近一段时间,“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成了热门词,流浪者沈巍喜欢读国学作品,日常生活是捡垃圾,过着流浪者的生活,一不小心,成了网红,变成了全国网友都关注的人,对于他的看法,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也折射出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对他人的认识。

从流浪大师现象看人们的价值取向

我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人应该出世,不应该避世,就像是曾国藩那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有才能没有出世,就不被主流社会所接纳,就像沈巍那样,他原来的同事,他的家人,都不能理解他的行为,认为他精神出了问题。

我们国家的开放政策,也慢慢接受一些民主的思想,官本位的思想虽然根深蒂固,但也有所松动,在西方,一个理想是做一个小丑,长大了给人们带去快乐的孩子,和一个理想是成为总统,为整个国家服务的孩子,同样会被家长所称赞。我们现在也在接受这样的思想,但还不广泛。

从流浪大师现象看人们的价值取向

我们现在最广泛的观点,还是比较看中经济,普遍的希望孩子从事比较赚钱的行业,比如明星。现在也成了年轻人自然地选择,好像是突然之间,我们的流量经济就诞生了很多的网红,流浪大师出来之后,网红们也没闲着,马上就跟着蹭热度了。

从流浪大师现象看人们的价值取向

像沈巍这样的流浪大师,其实也是普通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挫折,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一种生过方式,没有妨碍他人,也在为社会作贡献,也喜欢读一些国学的书籍,自己安静地生活,就像古代的隐士那样。我们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包容的社会,允许不同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不要去消费和我们传统生活不太一样的那些人,这样的社会可能更让人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