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股份(000656)11%的股權騰挪即將在“地產大亨”融創中國和“家居大拿”紅星傢俱集團之間展開。
4月14日晚間,金科股份發佈公告,紅星傢俱集團控股子公司廣東弘敏,擬協議受讓融創中國旗下天津聚金持有的上市公司11%股份,受讓價格為8元/股,交易價款合計46.99億元。
隨著紅星傢俱集團的入局,融創中國與黃紅雲家族的股權拉鋸戰也將告一段落。與此同時,一場“地產+家居”的深度合作之旅或將由此開啟。
接棒融創中國
根據公告,廣東弘敏擬受讓天津聚金持有的金科股份5.87億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1%。交易價格為8元/股,總對價為47億元。按照4月14日金科股份的收盤價8.26元/股計算,本次交易折價約3%。
公開資料顯示,天津聚金為融創中國旗下控股子公司,實控人為孫宏斌;廣東弘敏為紅星傢俱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實控人為車建興,旗下紅星美凱龍家居連鎖賣場聞名遐邇。
記者關注到,此前紅星傢俱集團已在二級市場悄然買入上市公司0.04%股份。
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天津聚金持股比例降至5.99%,融創中國通過天津聚金、天津潤澤、天津潤鼎等下屬公司合計持股比例下降至18.35%;紅星傢俱集團及廣東弘敏合計持股比例將躍升至11.04%。
廣東弘敏表示,本次增持是基於對上市公司發展戰略、管理團隊、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和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天津聚金則表示,減持是出於自身業務需要,未來12個月內不排除繼續減持的可能。
不過,從天津聚金的退出價格看,浮盈較為可觀。數據顯示,天津聚金於2016年以4.41元/股認購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本次以8元/股轉讓,在不考慮歷年所獲分紅的情況下,轉讓部分盈利達21億元,收益率超80%。
股權“拉鋸戰”始末
自2016年以來,融創中國與黃紅雲家族就一直在進行“股權拉鋸戰”。截至一季度末,二者持股比例僅差0.6%。
隨著紅星傢俱集團斥資入股,融創中國控制的上市公司股份得以分流,與黃紅雲家族的股權拉鋸戰也將告一段落。
回溯2016年11月,天津聚金通過認購金科股份定增股份,一舉成為上市公司成為持股16.96%重要股東;當時黃紅雲家族持股比例為25%。
隨後,融創中國旗下天津潤澤、天津潤鼎持續買入公司股份;而黃紅雲家族的增持步伐也在不斷推進。截至2016年末,融創中國合計持股比例達21%;黃紅雲家族持股比例也升至26%。
在其後的兩年裡,二者增持動作不斷,持股比例一度高度接近。
2018年10月25日,“融創系”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達到27.6783%,以0.0002%的微弱優勢,首次超過黃紅雲家族。2018 年 10 月 28 日,為穩定股權結構,黃紅雲與女兒黃斯詩簽訂一致行動協議,累計持股比例上升至29.9925%,再度超越融創中國。
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一季度,天津潤鼎繼續加持公司股份達1.67%。自此,融創系合計持股比例升至29.35%,與黃紅雲家族僅差0.6%。
紅星傢俱集團接盤融創中國所持11%股份後,融創中國的持股比例降為18.35%,與黃紅雲家族的股權差距將拉大至11.6%,此前“犬牙交錯”式的拉鋸戰將不復存在。
“地產+家居”深度綁定
近年來,隨著精裝房時代的到來,房地產商開始向下遊延伸,尋求與家居品牌企業深度合作。“地產+家居”的戰略合作模式備受推崇,為尋求行業差異化競爭優勢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本次紅星傢俱集團入股金科股份,堪稱“地產+家居”的又一合作典範,將有望激發出新的火花。
作為家居流通行業龍頭,紅星傢俱集團旗下紅星美凱龍擁有強大的渠道掌控力和盈利能力,2019年度營業收入為165億元,淨利潤45億元。
金科股份專注於房地產開發與銷售二十餘年,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民生地產開發、生活服務、科技產業(園區)投資運營、文化旅遊康養等相關多元化產業“四位一體”協同發展的戰略格局。在房地產投資意願持續下降的背景下,若疊加與紅星傢俱集團的合作,金科股份嘗試向多元化發展的思路將更加清晰。
記者關注到,“地產+家居”模式近期在業內頻繁落地。
4月12日,帝歐家居發佈定增預案,擬引入碧桂園旗下子公司碧桂園創投為戰略投資者,將共同推進在公司治理、產品設計與研發、定製衛浴和高端陶瓷牆地磚產品銷售領域的戰略合作事宜。碧桂園在房地產開發領域具有市場、渠道、品牌等戰略性資源,能夠提升帝歐家居在潔具及陶瓷領域的市場佔有率,推動業績增長。
2019年11月11日,紅星美凱龍與華夏陽光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圍繞共同打造“地產+家居”定製生活新模式達成深度合作;同月,紅星美凱龍與禹洲地產“一站置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創“地產+家居”無縫聯合營銷新模式;2019年5月,紅星美凱龍與新力地產達成的戰略合作,首創家居地產生態鏈智慧營銷模式。
2019年8月,宜華集團與保利發展控股簽署戰略框架協議,在不動產投資、大健康產業領域尋求戰略合作。此前,宜華集團旗下宜華生活曾為保利發展開發的房地產、酒店、公寓項目提供家居、軟裝配套。
閱讀更多 e公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