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荊軻刺秦王,只是一場無厘頭鬧劇?

荊軻刺秦王,在這個蕩氣迴腸,婦孺皆知的事件中,荊軻被描述成一個沉著勇敢、慷慨赴死的英雄豪傑,長期霸佔刺客排行榜首位。

但是當把這段歷史仔細再捋一捋的話,我猛然發現—荊軻刺秦王,這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無厘頭鬧劇!

不信往這看,原因有5:

任務目標模稜兩可

金主太子丹第一次見到荊軻,就先給荊軻陳述了自己的兩個訴求:

  1. 挾持秦王,迫使秦王歸還各國的土地。
  2. 1不成立,再殺秦王。

且不論“挾持”這事靠不靠譜,就說刺殺這種高危任務本身就瞬息萬變,千鈞一髮,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刺客在出手時,必須有著堅定不移的目標,才能一擊必中!哪怕有一絲一毫的猶豫,也必將萬劫不復!

太子丹模稜兩可的說辭直接把荊軻整蒙圈了,“抓”還是“殺”成了荊軻心裡繞不過去的坎。

荊軻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如果荊軻說的不是場面話,任務失敗太子丹要負主要責任。

一千多年後,又冒出一個比太子丹還缺的傻比。

靖難之役中面對咄咄逼人的朱棣建文帝竟然下詔:大家幹架的時候小心點哦,千萬不要傷著我滴朱棣叔叔。(勿休此意,無使負殺叔父之名)

可笑至極,把腥風血雨的戰爭當過家家?投鼠忌器,這仗還能贏?


為什麼說荊軻刺秦王,只是一場無厘頭鬧劇?

2、準備不夠,信心不足,缺乏切實可行的周密計劃

要離刺殺慶忌前,為了麻痺對方,強烈要求闔閭殺死自己妻兒,斬斷自己右臂,把自己投入監獄,受盡非人磨難。

專諸為了刺殺王僚,甚至開闢了第二專業,跑到西湖苦練烤魚技術,最後成了刺客中的烹飪高手。

同行把刺殺當做畢生的事業,做足了準備和犧牲。那麼作為古今第一刺客,荊軻又做了什麼呢?

史書上記載荊軻答應刺秦後,一頭扎進香車美女奇珍異寶的懷抱,其他一切不聞不問。

過了很久,太子丹急了,催促荊軻,荊軻就開始要人頭,要地圖。

東西都到手了,荊軻又不動了。

太子又催,荊軻又說:還要等一個人,那個人沒到,不能走。

靠,你當這是出去旅遊呢,早幹嘛去了?藉口找的也太爛。

太子徹底急了,說難聽的話故意激怒荊軻。

荊軻沒辦法,白吃白喝這麼長時間了,再推脫,還要不要臉了?

可以看出荊軻出發前,明顯自我信心不足,更缺乏刺秦主觀意願,幾乎不做什麼準備,硬著頭皮就上。


為什麼說荊軻刺秦王,只是一場無厘頭鬧劇?

3、坑隊友:慫包秦武陽

這個鍋還是太子丹的,他給荊軻推薦了豬隊友秦武陽

秦武陽剛上場,還沒見到秦王,就已經嚇尿。

荊軻一看,要壞事,不得不臨時改變計劃,硬著頭皮一個人上。

團伙作戰變成了單打獨鬥。

要是秦武陽能和荊軻一起上殿,一個展圖一個講解,左右夾擊,秦王必死無疑。

4、職業技能不過關

陶淵明: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後人對荊軻多有詬病,認為武藝不精是荊軻失敗的主要原因。

對此,我絕不贊同,荊軻哪有武藝不精,荊軻是根本就不通武藝,好不好!

看一下刺殺現場:

  1. 荊軻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拿匕首直刺,這麼近,沒刺著!
  2. 荊軻追,秦王跑,兩人繞柱子轉圈圈,這麼有限的空間,跑啊跑,沒追上!
  3. 荊軻受傷倒下,做了最後一博,舉起匕首投向秦王,“嗖”的一聲,沒擊中!

刺刺不著,追追不上,擊擊不中!

我就想知道一個行動不敏捷,腿腳不利索的人是怎麼當上刺客的?

荊軻這點修為,在大街上打個潑皮都夠嗆,太爛,與真正的高手更是相距甚遠。

魯句踐已聞荊軻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史記.刺客列傳》


為什麼說荊軻刺秦王,只是一場無厘頭鬧劇?

5、救秦王命的不是太醫,是秦王的裁縫。

荊軻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匕首刺。秦王大驚,抽身跳起,衣袖掙斷。(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

偷工減料的妙啊,陰差陽錯竟然成了秦王的救星!

要是衣服質量過硬,沒那麼容易斷裂,這麼近距離接觸中,荊軻哪怕刺破一點點秦王的手臂,秦王也就隔屁了。


總結:

說到底,荊軻只是被形勢逼到了歷史舞臺上的那個人!

沒有主觀意願,不做準備,目標不明確,豬隊友,專業技能不過關,請問這樣的前提下,做什麼事能成功?不是鬧劇是什麼?

所以名顯於世,不過是蹭了史上最牛比頂流始皇帝的熱點罷了。

可以說,在決定刺秦那一刻起,荊軻就已經(在等)死了。

(網絡圖片,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