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

在《精研学习网》首页输入关键词即可查看相关资料

先手机注册,再试用阅读,满意后再购买提供下载/免费阅读


本书严格按照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内容进行编写,共分为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本部分内容共分20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4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解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详解,精选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第二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参照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教材,根据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两套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的解答。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第1篇 导 论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第1章 现代经济学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1.1 复习笔记

1.经济学

(1)经济学的含义

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的。

(2)界定经济学核心思想的五个关键概念

①取舍

资源是稀缺的,不存在免费午餐;若想多得到一种东西,就必须放弃另一种东西。稀缺性意味着取舍是生活的基本事实。

②激励

在经济环境里,激励是激发决策者选择某一方案的利润(包括减少的成本)。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激励,但最重要的因素是价格。决策者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对了解选择十分重要。

③交换

交换是指人们互换其活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交换当作生产本身的一个要素,直接包含在生产之中;另一类是交换独立于生产之外,并由生产决定。

在现代社会中,交换数量是十分巨大的,市场经济主要依靠市场交换来解决最基本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及谁做出经济决策。通过交换,市场一般能够确保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市场交换是理解资源如何配置、生产什么和谁挣得什么的关键。

④信息

信息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是指一切消息,即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特征的反映。狭义的信息是指有使用价值的情报,即指通过文字、数据、图像或信号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传递、处理、储存的对象。信息产生于人类的认识与思维过程中。信息具有能被有目的地使用并满足人类社会多方面需求的性质,被列为同能源、材料并列的三大重要资源之一。随着人们获取、整理、传播、使用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信息给人类带来的福利日益增加,信息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资源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不会因为使用而消灭,它能够被重复使用。信息产品可以是商品。

信息或缺乏信息在决定市场的形态以及私人市场保证经济的稀缺资源有效利用的能力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⑤分配

分配是指生产要素(特别是生产工具)或产出品在不同社会成员和经济群体之间的分割。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中间环节。分配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它直接涉及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对生产的发展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市场经济不仅决定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而且还决定为谁生产。分配问题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分配问题中,公平与效率问题是其核心,同时也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核心问题。

2.三种主要市场

市场经济在个人(或家庭)和厂商之间的交换中运转:个人从厂商那里购买商品和服务,而厂商从个人那里获得投入品并生产产出品。在市场经济中,如图1-1所示,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这三大类市场在个人和厂商之间相互作用。产品市场是厂商向家庭出售其产出品的市场总称;劳动市场是家庭出售劳务、厂商购买劳务的市场;而资本市场是借贷资金的市场。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

图1-1 市场经济中的三种主要市场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两个分支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个分支。微观和宏观视角不过是看待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微观经济学是自下而上考察经济,宏观经济学则是自上而下考察经济。

(1)对厂商和家庭决策以及特定产业的价格和产量的具体研究称为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集中研究构成经济的个体单位(厂商、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它研究个体单位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

(2)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总体的行为,特别是诸如失业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贸易差额这类总量指标的变化。宏观经济学还要考察一般物价水平、利率、汇率的变化。

4.经济学的科学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用科学的观点研究社会选择问题,它建立在对选择问题的系统探索之上。这种系统探索包括理论形成和数据检验。

一种理论通常包括一组假设(或假说)和由这些假设导出的结论。在建立理论时,经济学家往往使用模型。在经济模型中,经济学家常会考虑各种变量及其经济影响。变量是一种可以度量并且会变化的量,例如,价格、工资、利率、成交量等都是变量。当经济学家发现变量之间的一种系统关系时,他们就要考虑相关性问题。经济学家常采用统计检验来测定和检验相关性。

经济学家并不满足于仅仅断言不同变量之间确实是相关的,他们还希望得出一个变量的变化导致其他变量变化的结论。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之间的差别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变量“引起”另一个变量,那么一个变量的变化必然使另一个变量也发生变化。如果变量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相关关系,那么可能就不是这种情形。

5.经济研究的分歧

经济学家经常要对公共政策问题作出判断,在这些公共政策问题的讨论中,经济学家经常意见不一致。这些分歧源于两个原因:他们对一项提出的政策所产生的后果看法不同;他们评价这些后果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研究是指经济学家对经济进行描述并建立模型来预测经济如何变化或不同政策的效果。规范经济学研究是指经济学家对不同政策进行评价、衡量各种成本和收益。实证经济学研究“是什么”,对经济运行进行描述。规范经济学研究“应该是什么”,对各种行为方式的合意性做出判断。规范经济学要利用实证经济学。

(2)分歧的根源

分歧的根源在于:①在什么范围内是由模型的差别导致的;②在什么范围内是由对数量关系估计的差别导致的;③在什么范围内是由价值判断的差异导致的。


提供下载/免费阅读

http://zct.100xuexi.com/Ebook/14841.html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


找资料,上《精研学习网》http://zct.100xuexi.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