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纺织服装订单取消!停产裁员!越南服装工厂面临生存危机!

越南纺织服装行业4月开始面临订单取消或延后的第二波冲击,多家工厂停工裁员。


4月20日据台媒《经济日报》报道:


越南台商经过上一波中国大陆停工造成的断料危机后,又因欧美疫情加剧、以外销为主的台商,4月开始面临订单取消或延后的第二波冲击。


其中又以家具、鞋业、纺织服装业首当其冲中型台资厂面临生存危机


第二波纺织服装订单取消!停产裁员!越南服装工厂面临生存危机!

越南台商指出,当地已有多家工厂已经停工,制鞋、服装业,同样都面临欧美市场需求停滞波及,订单开始取消与延后,情况并不乐观。


4月中,随着欧美疫情加剧,以外销为主的台商,因主要消费市场停摆,客户订单也随之递延或取消。


其中,台商分析,纺织服装业的指标大厂,如聚阳、广越,制鞋大厂宝成、丰泰、鈺齐等,都因大厂体质较好、尚可支撑,但同产业的中型台厂,则朝不保夕,生存危机浮现。


再以外销欧洲市场为主的脚踏车坐垫大厂锋明为例,董事长蔡文瑞坦言,欧洲客户目前多半暂停活动,原先锋明预计今年订单能再成长,但因疫情影响延后的订单约三成,营运状况与去年持平。


越南家具业在这波订单大减潮中,可谓首当其冲,外销高端家具为主的凯胜,是少数没有停工的台厂,但其他台商只能开始减薪、裁员,或者就直接停工休厂,而别无他法。


越南家具业台商坦言,这波订单影响相对断料来的严重,仅能尽量维持工厂一定的运作,看到有同业开始停工,保守预估若欧美疫情能尽快获得控制,最快也要到第3季才会回温,产能恢復过往水准最快要到明年。


越南对美国和欧洲市场的

出口形势暗淡


另据4月20日的越通社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给越南出口活动面临重重困难。


据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越南出口总额达590.8亿美元,同比增长0.55%,进口额达562.6亿美元,同比下降1.9%,实现贸易顺差28亿美元。
在疫情背景下,这一成果是相当不错的。然而经济家认为,进入第二季度,越南出口形势将更加暗淡,尤其是对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出口。
据统计总局贸易与服务统计司副司长裴仲秀表示,大部分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出口订单已经暂停或取消,若第二季度疫情形势没有好转,越南出口活动将受到强烈打击。因为,除了中国以外,美国和欧洲都是越南最大出口市场之一,尤其是对于纺织服装、皮革鞋、水产品等产业。
预计今年4月和5月份,美国和欧洲客户的订单将大幅下降,而6月起的订单仍未定下,新订单回升速度较为缓慢。


越南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活动取决于这两个地区疫情防控工作进展。越南企业将充分利用预计年内获得国会通过的《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定》(EVFTA)来促进双方贸易往来。


半个月一双鞋都没卖出去!

未来三个月恢复正常生产?


4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1~3月GDP数据,剔除物价变动后的实际增长率为同比下降6.8%。


与2019年10月~12月的增长6.0%相比大幅下滑,自有可比数据的1992年以来,作为季度增长率首次出现负增长。

第二波纺织服装订单取消!停产裁员!越南服装工厂面临生存危机!

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大的影响,中国从1月下旬到2月的经济活动全面停止,产生了影响。


服装业销售惨淡


现在最惨烈的就是鞋服行业。


根据海关总署的官网数据,一季度我国服装鞋靴出口303亿美元,较2019年一季度的398亿美元,同比萎缩23.9%。


为何如此惨淡,可以看看下边这组数据。虽然说的是美国市场,但由于美国的鞋子70%来自中国,所以,数据具有极强的正相关关系。


近日,运动鞋调研机构NPD Group发布了疫情期间的运动鞋市场数据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自3月中旬各大运动品牌的欧美门店全线关闭之后,截至4月4日,美国运动鞋市场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跌约75%。


其中,运动生活鞋销量同比下降了75%左右,与行业整体趋势一致。


跑步和综训品类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销量同比下降70%。


篮球鞋销量则下降80%以上。


棒球、足球和橄榄球等领域的专业球鞋,过去半个月的销量近乎于零,同比下降近100%。


同一时间段内,耐克的鞋类销售额同比下降约75%,下滑程度相近的还包括阿迪达斯、Vans和New Balance等运动品牌。另外,Jordan Brand、匡威、安德玛和斯凯奇受挫情况更为明显,销量同比下跌超过80%。


未来三个月恢复正常生产?


以下数据来自全球知名媒体“路透社”。不过,我个人还是认为这个调查过于乐观。


4月17日路透社报道:


由中国美国商会、上海美国商会和普华永道中国联合发布的调查显示: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在华美资企业聚焦全面复工复产,关注重点从工厂关闭转移到物流;大约68%的受访者预计中国将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恢复正常生产活动。


此项小规模调查是在3月6日至13日期间进行,旨在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在华美资企业供应链活动的影响,调查问题涉及生产、进出口、供应链战略和政策需求等方面。


调查结果指,约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运营能力低于正常水平,68%的受访者表示产品服务需求低于正常水平;物流受限是未来一个月受访企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供应商无法全面恢复产能紧随其后为第二大关键挑战。


政府政策方面,56%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加快复工申请批准对业务最有帮助。所有受访者均认为中国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对内外资企业同样有效。


短期来看,逾70%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因为疫情的影响而计划将生产和供应或采购业务迁至海外。计划转移采购的企业数量是计划转移生产的两倍(24%对12%)。


另外,约40%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改变公司在华供应链的长期规划;但更多企业(52%)则认为现在言之尚早。


68%的受访者预计公司的供应链运营在三个月内能恢复正常,96%的受访者预计在3-6个月内能恢复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