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CATTI考試經歷和備考策略

有不少朋友向我詢問CATTI的考試策略,下面根據我自己的學習和備考做一下集中回答。CATTI是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的縮略,全稱是“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可見有兩種重要功能,一是反映證書持有者的翻譯水平,二是翻譯資質的證明,同時在翻譯行業證書與職稱是直接掛鉤的。無論筆譯還是口譯,無論哪個語種,都分四個等級——資深、一級、二級和三級,其中二級和三級是可以直接報考的,不必先考三級後考二級(我是在2005年直接報考二級一次性通過的)。二三級證書持有者的職稱是“以考代評”,三級對應助理翻譯(初級職稱),二級對應翻譯(中級職稱)。一級考試是有前提條件的,必須有同語種和同類型的二級證書,在職稱評定方面是“考評結合”,對應高級翻譯(副高職稱)。資深翻譯是需要根據翻譯成果進行評審的。

下面主要說一下二三級的筆譯考試備考策略。這兩個級別的筆譯考試題型一樣,要求一樣,只是難度上有差異,因此備考策略是相似的。

這兩個級別都是考兩個科目——《筆譯綜合》和《筆譯實務》(一級只考《實務》),兩科必須同時幾個才算通過,如果只通過一科不能算通過,下次報考時成績清零,需要重新參加兩科的考試。

自從2003年試運行以來,CATTI的通過率一直很低,基本在10%-15%之間徘徊,二級通過率相對更低。而沒有通過的考生中,85%以上是“卡”在了《實務》這一科上。

根據我的個人經驗,針對備考CATTI二三級,我總結出了“三七原則”“四六原則”和“無無原則”。

一、三七原則

這一原則是針對《綜合》和《實務》的備考時間的。《綜合》是最容易通過的,因為這一科的題型是我們平時考試中最常見的,無論是中考、高考、考研、職稱考試、四六級、專四專八以及雅思等,與CATTI的題型重合率在80%以上,某些類型的試題能100%覆蓋CATTI的題型,也就是說我們日常的外語學習有意無意地為《筆譯綜合》做了比較充足的準備。如果六級英語在550分左右,在沒有系統備考的情況下,三級《綜合》的通過概率在80%以上,二級《綜合》的通過概率在50%左右。因此, 《綜合》和《實務》的備考時間比例以3:7為宜。

二、四六原則

這一原則是針對《實務》備考中英譯漢和漢譯英的時間分配的。《實務》的考題類型簡單粗暴,兩段英譯漢(三級約600單詞,二級約900單詞)、兩段漢譯英(三級約400字,二級約600字),各50分。在同等級別和翻譯標準的情況下,英譯漢相對簡單一些,只要認識單詞(有紙質字典輔助),會分析句子成分和結構,不漏譯錯譯,將譯出的漢語字詞按照漢語習慣組織語言,進行潤色、審校,基本可以寫出在評卷老師眼中acceptable的譯文,能根據不同體裁和題材做到“信達雅”則是翻譯大家的水平了。例如,鄭振鐸先生在翻譯泰戈爾的《飛鳥集》中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時,傳神之筆譯為“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單單這句漢語也成為經典詩句,賦予了原句新的生命。當然,在二三級筆譯考試中,能達到“可接受”就意味著及格和通過。

在漢譯英時,如何在單詞選擇、句型使用、語法規範和表達方式的運用上,對於非英語母語的考生都是相當大的考驗,如何翻譯“準確”是一大難題,更不用說英語思維和地道表達了。因此,漢譯英的訓練用時方面要有所傾斜,個人認為英譯漢和漢譯英的備考時間分配以4:6為宜。

三、五五原則

這一原則是針對“英語重要還是漢語重要”的問題,合格的譯者必須是“雙達標”,對母語和外語重視程度和掌握的數量程度都要同等對待。一位英語優秀但是漢語不合格的學習者成不了合格的翻譯,反之亦然。一位優秀的譯者應該是至少兩種語言的“高級掌握者”。因此,無論“源語”還是“目的語”,都要投入相同的時間和精力。

以上講的是比較抽象的分配問題,下面說一下具體的備考技巧。

很多朋友關心的是選擇什麼教材,其實翻譯考試(包括翻譯實踐)是實戰型的,要淡化考試範圍、單詞數量和教材版本的問題。如果我說14年前我是靠背《新英漢詞典》通過CATTI二級筆譯的,可能很多人是不相信的。當時沒有CATTI輔導班、也查不到真題或樣題、也沒買到考試大綱,我甚至都不知道可以帶一本紙質詞典入場,傻乎乎地帶著一支筆就進了考場。依仗著翻爛過三本《新英漢詞典》,依仗著翻得毛邊的十幾本《英語世界》,稀裡糊塗一次性通過了考試。我講起此事時,基本沒幾個人相信,還有人問我,你學英語竟然不用《牛津高階詞典》?《牛津高階詞典》很不錯,我習慣使用《新英漢詞典》,翻看得多了,很多單詞在哪一頁哪個大體位置我基本上都知道,換了其他類型或版本反而不習慣了。

其實大學裡的翻譯學教材本身都不錯,市面上正式出版的翻譯教材也是不錯的參考。除了基本翻譯理論外,更多的要進行翻譯訓練。我個人的建議準備幾本中英對譯的刊物,比較經典的是《英語世界》,這也是我個人長期堅持訂閱和使用的。(放心,文末沒有賣書廣告和鏈接,此處僅僅是舉例)自行訂閱,、直接購買合訂本或過期的都可以,翻譯訓練不是看新聞,文章的時效性不是關鍵。有些舊刊物有翻譯大家的作品,很值得細細琢磨。個人不建議以網站雙語新聞為訓練素材,為了追求時效性,很多雙語新聞的翻譯側重於“快速”,而忽視了“精準”,達不到教材的標準。

那麼如何用中英對照刊物訓練翻譯呢?一是泛讀,每天讀3-5篇文章,先讀其中一個語種的原文,讀的過程中要有“翻譯意識”,帶著問題和任務閱讀,時刻想到如果是我翻譯,該如何選詞,該如何調整句子結構。二是自我測評,選擇三段作為測評的文字,難度分別是略低於、約等於和略略高於自身翻譯水平。認真譯完之後,將另一語種的譯文作為參考答案,進行自我分析和學習。英譯漢和漢譯英的訓練數量基本相當。在翻譯訓練中,不要僅限於“對錯”,更多地要分析“優劣”。堅持1-2個月(一個週期),翻譯水平會有一個較明顯的階段提升。堅持5-10個週期,翻譯水平會達到預期水準和考試標準。

最後說一句,還有一種材料是翻譯訓練的絕佳教材,就是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英對譯版)。無論是漢語還是英語,經過數百(甚至更多)專家的打磨,無限接近“完美”。要論政府工作報告的撰寫和翻譯水平,中國說第二,誰敢說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