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著4%-5%的理財不要,多數人為何偏偏中意2%-3%的定存?

成喜英


有句話說“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有人喜歡2-3%的定期存款,有人喜歡4-5%的理財,還有人喜歡9-10%的P2P。每個人的理財經驗不同,風險偏好不同,投資品的選擇也就不一樣。

風險偏好的分類

對投資理財者來說,每個人對風險的喜好程度是不一樣的,據此可以把投資者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風險厭惡型投資者,這類投資者喜歡穩定可靠的理財產品,不願意承擔風險;

第二類是風險平衡型投資者,這類投資者喜歡穩健可預期的理財產品,可承受一般性風險;

第三類是風險喜好型投資者,這類投資者喜歡高風險投資,願意為了更高的收益承擔更大的風險。

在這三類的基礎上,在第一類和第二類之間加上一類,在第二類和第三類之間也加上一類,就可以派生成五類,分別對應保守型、穩健性、平衡性、積極型、激進型五類投資者,這五種類型代表了五種投資風格,大部分的理財機構對投資者和理財產品都是按著五種類型劃分的。

但這仍然是大體的分類,很多人仍然是介於不同類型之間,甚至是跨越的。

如何確定自己的風險偏好

為了更加科學的投資,投資者最好能夠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類型,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理財產品,比如,你是保守型投資者,2-3%的銀行定期存存款就非常合適,不用在乎別人的眼光。如果你是穩健型投資者,可以多瞭解一下4-5%的銀行理財產品,如果能夠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很可能你會喜歡上的。

怎樣確定自己的風險偏好呢?除了根據對自己的主觀判斷之外,您還可以利用科學的測試方法進行測試,這類的測試軟件非常多,從互聯網上搜索就可以了。

因為這種判斷方法是離散的,不同軟件得出的結論可能不一樣,你最好選擇多個測試軟件,多次進行測試,然後和自己對自己的主觀判斷進行印證,這樣一般就非常準確了。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瞭解了風險偏好和投資類型之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了。就像題目中的問題,很顯然是一個平衡型投資者不瞭解保守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認為他太保守了。

同樣的道理,一個激進型投資者也不理解平衡型投資者為什麼不去購買10%的P2P呢,這樣獲得收益不是更高嗎?一個保守型投資者也會對激進型投資者表示不解,難道他就不害怕平臺跑路嗎?

要解決這樣的疑問,投資者除了瞭解自己的風險偏好,還要了解理財產品的風險程度,一般理財產品分為R1-R5五個風險等級,簡單說明如下:

R1保守型:能夠保證本金安全,收益相對穩定,與之對應的產品有存款、國債、貨幣基金等等;

R2穩健型:不保證本金安全,但是本金損失概率極低,收益浮動,但是波動不是很大,與之對應的是貨幣基金,企業債券,債券基金等等;

R3平衡型:不保證本金安全,有損失本金的可能,收益浮動且波動比較大,可以通過多產品組合來抵禦波動風險,相應的產品有企業債券、信託投資、不動產投資、地方政府債券等等;

R4積極型:本金的風險較高,與之對應的投資收益率也非常高,如果風險沒有發生,將獲得較高的收益,風險發生後本金處於危險的狀態,類似的產品有混合基金、指數基金、P2P、黃金、石油衍生品等等。

R5激進型:本金風險非常高,收益波動也非常大,可以通過時間、價格的波動進行投機獲利,典型的產品有:股票、期貨、股權投資。


通過上述分析,大家應該非常清楚了,理財需要做到投資者和理財產品匹配,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好產品定位,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放心投資,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互金直通車


我在剛做銀行客戶經理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下面這種情況:向客戶推薦定期存款,他嫌存款利率低,非要買理財;向客戶推薦理財,他又嫌理財的風險高,非要存定期。這就是典型的不知道什麼樣的客戶需要什麼樣的產品。

可是到後期我慢慢的就發現了一些規律,知道什麼樣的客戶需要理財,什麼樣的客戶需要定期存款。下面我就來簡單分享一下,我做客戶經理時的一些心得。通過我對客戶的分析來講述為什麼有人不買高收益理財而買低利率存款。


一、看年齡

一般超過50歲以上的人都會選擇定期存款。當然客戶不會告訴你自己的具體年齡,你只能通過客戶的外貌裝束來判斷。

年齡大的人一般都不太願意折騰,在他們的世界觀裡,自己已經過了需要賺錢養家的年齡,現在只需要將自己的資產保值即可。這些人基本上勞動了大半輩子,對於他們而言,賺錢很辛苦,所以並不想拿自己的錢做一丁點兒冒險。

相反,年齡較小的人則沒有這種顧慮,他們更願意接受一些新鮮的事物,適當釋放一些風險來獲取更高的收益對他們而言,並不是一個很難接受的事情。

年齡大存定期,年齡小買理財基本可以蒙對80%以上的客戶。

二、看收入

沒有人會告訴你收入,但是你可以通過一些其他渠道來判定客戶的收入。來自於農村的,穿著看起來像工薪階層的,手上長滿老繭的可以推薦定期存款。相反,來自於城市,衣著光鮮的,看起來像公司白領的,可以推薦理財。

通過這種維度,關鍵是來判定這個人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以及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

農村的人一般接受程度較低,工薪階層幹體力活的人賺錢相對困難,往往不願意承擔太多風險。城市的人因為對銀行產品瞭解較多,公司白領工資收入較高,願意拿出小部分風險去獲得更高的收益。

收入越低的人,越不願意購買理財,收入越高的人,更願意嘗試理財。

三、看資金

理財資金五萬元起,現在很多銀行的理財已經降低了門檻,開始一萬元起。基本上對於老百姓來說,理財和存款在門檻上已經沒有了區別。

客戶來銀行存款,拿的錢可能不是他的所有資金,但對於大部分客戶來說那是他的大部分資金。擁有的資金越多,抵抗風險的能力也就越高,從而也會提高自己的風險承受意願。

拿著5萬元以下的資金來銀行的,可以推薦定期存款,拿20萬以上來銀行的,可以推薦理財。

資金越多越的人越願意買理財,資金越少的人越願意存定期。

總結:

通過年齡、收入、資金三個維度基本就可以判定這個人會買理財還是辦理存款。風險承受能力高的人,願意買理財風險承受能力低的人,願意存定期。而風險承受能力的高低是由客戶的見識、收入的高低、和資產的大小來決定的。


銀行研究僧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人們之所以放著4%到5%的理財不去購買,而是選擇銀行定期存款 ,我想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種:

一、對理財產品缺乏認識。很多人,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對理財產品認識不足,在內心深處總認為理財產品風險很大。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正規的銀行的理財產品應該說還是比較靠譜的。雖說現在大部分的理財產品也是不保本,但風險基本上非常小。

二、看中了銀行定期存款的穩定性。銀行存款之所以區別於理財產品,就是銀行存款是能夠保證你的本金安全和利息的安全,但理財產品就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證。雖然說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還是比較穩妥,但也不排除某些投資失利的情況,導致本金和收益都無法保障。所以說很多看重穩穩妥的人還是選擇銀行定存。

三、小額的錢款用於定存和用於理財收益差別不大。以定期存款利率3%和理財收益5%為例:如果是100元,那隻差兩元;如果是1000元則差20元;如果是1萬元,相差兩百元。所以說,很多人感覺差別不大,就選擇了銀行定期存款。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回答問題不易,也希望路過的小夥伴動動小手幫我點贊,我祝您笑口常開、心想事成、多多發財。想學習理財知識的朋友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謝謝!


小峰談理財


在去年很多的高額回報的理財平臺出事了,P2P一個接著一個跑路了,所以給人的印象就是理財的最好可能連本金都沒有了。害怕啊。不是一個兩個出事,而是大部分高回報的理財產品都出事了。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有些銀行正規的理財產品,4-5%收益的理財產品還是相對靠譜的。當然也有少數的銀行理財產品出現了問題。但這只是極少數小銀行。大型商業銀行一般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保本問題不大。不過,理財產品也是有風險提示的。那就是不保證這個收益一定會實現。基本上每個理財產品都會有這樣的提示。這是銀行的義務。事實上,到最後基本都能實現這樣的收益。有可能會往上或是往下偏差一點,都偏差不會太大。

而銀行定存,2-3%則是百分之百安全的。錢存在銀行裡面,雖然沒有理財收益那麼高,但存在銀行裡面就買一個放心。最少也還有3%左右的收益。而且上面也沒有風險提示。這點是理財產品所不可比的。

因此,主要是現在的社會太複雜,大部分人虧怕了,出於謹慎的心理選擇沒有風險提示的定存,而不敢選擇有風險提示的理財產品,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股海重生2015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是銀行或者其它的理財顧問經常會給客戶說的話。事實卻是是這樣,比如銀行的理財產品多數有4%~5%的年化收益,但是定期存款只有2%~3%的收益。常理來說我們肯定會選擇收益高的理財產品的,但是為什麼多數人都會中意3%左右的定期存款呢?難道是他們不想賺更多嗎?

1,資金不夠大。

很多人之所以不選擇收益高的理財產品是因為資金不夠大,銀行確實有4%~5%的理財產品,但是是有門檻要求的。超過4%年化收益的理財產品門檻基本都在5萬以上,而有5%年化收益的理財產品門檻估計要在10萬以上甚至更多。現在的有大額存款的多數是老年人,年輕人都是一身債務哪有那麼多錢去買理財呢!門檻高拒絕了多數想買銀行理財的投資者。

2,方便度不夠高。

有這麼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必然是有時間限制的,比如三個月,半年甚至一年。限制時間越長那麼其方便程度就會越低,對比網絡理財多數的年輕人自然會選擇網絡理財。網絡理財隨時可取,即便是活期存款也比銀行的高的多,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也並不比銀行查,而且時間也會相對比較短。對於年輕人來說,微信,支付寶的理財產品更有吸引力,所以就不會選擇銀行的理財產品了。

3,害怕。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銀行理財坑害了不少的老年儲戶。本來說好的是存款,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變成保險了。這樣的事情我想大家都聽說過甚至在我們的身邊就發生過,為了獲得那一點的高利息不少的老年人都被欺騙過。各大銀行都有自己的保險公司,業務員為了衝業績隱瞞事實欺騙了不少的儲戶。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原因,寧願少賺一點也不要冒那種血本無歸的風險。



投資觀


這個問題中涉及到兩種不同的存款方式。一種是傳統的銀行定期存款。另外一種就是銀行理財。

定期存款大家都是熟知的。它是一種保本保息的存款方式,根據存款期限的不同利息金額逐步上升。一年期一般在2.1%-2.5%之間,兩年期為2.7%-2.98%左右。三年期為3.85%左右。這種存款是大部分客戶的首選。因為它無論是從安全性和流動性來說都是具有優勢的。定期存款利息在存入時已經可以預知到期收益。假如當客戶需要提前支取的話可以部分提前支取一次。提前支取的部分按照活期存款利率來計算,剩餘金額還是從存入日按照定期存款來計算利息。假如說當你支取金額較大的話也可以考慮質押存單來貸款獲取資金。

銀行理財作為一種近些年銀行比較推崇的產品類型,確實吸引了不少客戶人群。這種產品標榜的利息會比定期存款多出很多,但是這種產品是有一定風險性的。基本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保本型理財,一種是非保本型理財。非保本型理財的風險係數是最大的,因為它有可能會導致本金損失而且收益甚微。這是客戶投資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而且這種產品的流動性相對較差。它是不可以提前支取的。所以說假如你比較青睞理財等高風險高收益這種產品時要確保短期內沒有資金需求。否則就會影響到正常的資金運行。

綜上所述,這兩種產品各有優缺點,但是去銀行辦理存款業務的客戶最看重的還是產品安全性和穩定性。因而在眾多銀行客戶群體中選擇定期存款的受眾群還是比較多的。


膠鄉寶媽


定存利率確實不高,官方定的是2.75%,兩年到五年都是。但是實際上,完全是不同的。

最高的已經超過4%了,和理財有一拼了。

如果利率差不多,那肯定定存保障比理財更高一些

《存款保險條例》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這一限額高於世界多數國家的保障水平,能為我國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額保護,可以說是很好的保障了。

與之相反的,理財由於資管新規的推出,保障大不如前!去年實施的資管新規對居民的最大影響就是打破理財產品剛性兌付,也就是說,理財產品今後不再“保本保息”。甚至貨幣基金都要打破剛性兌付了!

一個是推出存款保險,一個是打破剛性兌付,一進一退之間,對保守投資人而言,肯定選定存啊!

定存尤其對老年人很有吸引力,比如我爸,動不動就存定期,利率和理財差不多,而我呢,基本上就是理財,因為流動性會更好。

一個是追求安全性,一個是追求流動性,各有各的客戶群體。


趙冰峰財經


很多老百姓都喜歡將閒錢存在銀行吃利息,而不是選擇買理財產品,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理財產品是有風險的,而定存的收益是固定的:

根據2018年央行出臺的資管新規規定,任何理財產品都不得承諾保本保息,也就是說,購買理財產品你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可能收益很高,但也有可能會損失本金,而銀行的定期存款雖然利率不高,但起碼本金很安全,而且還有一定的利息收入,所以很多人都寧願做定存也不買理財產品!

二、理財產品的名聲不好,很多人都反感:

買過理財產品的人都知道,很多理財產品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如果你長期持有某隻理財產品,到頭來換來的不僅沒有高收益,而且本金還出現虧損,這種心理落差是很難受的,尤其是那些之前一直做定存的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再加上,理財產品有很多騙局,騙人的套路花樣百出,所以,很多人都對理財產品沒有好感,聽說理財產品就直搖頭!

另外,從風險偏好來說,購買理財產品的人一般都屬於穩健型的投資風格,而如果要談穩健的話,理財產品肯定沒有定存穩健,所以,二者比較而言,追求穩健的投資者更偏向於做銀行定存!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世界上最難改變的就是一個人的思想,為什麼有些人喜歡定期存款三年期利率為2.75%,而不去買銀行4.2%的定期理財呢?關鍵還是思想,這部分人都是50-70歲之間,他們的思想就是存款最安全,理財都是假的,騙人的。因為他們那個年代根本沒有理財這兩個字,都是存款儲蓄。都六七十歲的人了,你讓他改變的思想,有多難呢?再說了,他們拿一本存摺,就存定期,他根本不理會理財產品,都不懂什麼叫貨幣基金,你和他解釋他也不聽。

任何產品都有一定的人群,所以我們就不要再去糾結那麼多為什麼了。總有一些人喜歡這種理財產品,那是一個時代的印證。就好比,現在很多老人就用老人機,你說智能手機不比老人機好用嗎?關鍵老人不會用,也不必要用,就拿來打電話就可以了。

再者,銀行喜歡你定期存款,因為定期存款,銀行收益最大化,特別是一些老人,銀行大堂經理就喜歡推薦定期存款,不推薦理財產品的。


雪之道理財


這個現象是真實存在的,我的身邊就有典型案例。我一直認為作為年輕人理財方式與理財思維應該與父母有很大區別,不會僅僅侷限於存在銀行一種方式,但是通過與同事聊天(不到三十歲),發現大部分人居然還在存銀行,拿著3%左右的理財收益率。

反思一下為什麼會是這種情況,我認為有兩個原因:①認為理財不安全,②不知道其他理財產品,下面我們具體分析。

第一,理財產品風險問題。隨著國家金融市場活躍起來,老百姓的理財途徑增加了很多,除了存銀行還可以買國債、基金、股票、貨幣基金等。但是大家傳統觀念認為這些產品風險高於銀行存款,不願意選擇這些理財方式。雖然各大銀行在極力的推銷一些理財產品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抗拒的。其實我們需要擺正心態,現在除了存款可以了選擇一些創新型存款、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國債等理財方式,風險都很低,收益可以達到4%甚至更高。

第二,理財產品種類。目前我們可以選擇的理財產品還是蠻多的,低風險的有國債、民營銀行理財等,三年期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4%到5%的水平。中高風險產品有基金、股票、P2P產品,收益率在10%左右,但是有虧損風險。

簡單介紹了一些理財產品,對於一個掌握家庭財產的人,我建議多瞭解一些理財方式及風險,合理進行配置,盤活自己的資產,不要只知道存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