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波兰战役中经验与获益

虽然在波兰战役后不久,西方国家就已获得了许多详细纪录可供研究,但当时很多人将这场战争解释为“波军被德军的数量优势所压倒”、“波军被德军的科技优势所击败”、“波兰败在一场巨大的消耗战中”。在英法两国的坦克军事先驱者则声称,德军如1918年协约国的作法:以重型坦克突破敌人防线击败波兰,或是将其作战方式解释成遵照李德哈特、富勒这几位的军事理论作战的结果,甚至有苏军于9月17日的入侵决定波兰战败的说法。由于波兰战败的太快且当时主流的旧式线性作战准则,英法两国对于真正的败因难以理解,也没有明显的迹象可证明西方国家从波兰战役中学到什么,虽然甘莫林后来宣称“可以轻易切断前进中的德军坦克纵队,并若波兰战役再于西方打一次,他将打赢这一仗。”但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盟军还是同波兰一样,因为缺乏机动精神而被打败,尤其是在盟军拥有与后者规模相当的部队和素质更佳的装备等条件下,这个弱点更为明显。

德军的收获远较任何国家来的多,首先,德国重新验证他们的军事准则优越处,摆脱在探讨一次大战德军失败的原因时对其产生的怀疑,重新恢复机动作战的准则。再者,印证了快速部队的实战能力,并在没有任何先例的情况下,完成了德国军事历史上首次师级装甲部队的作战行动,还体察到部队训练不足、装备的不适用和不合理性等问题。例如,装甲师在巷战的战斗中会蒙受极大的损失,如自9月8日起,第4装甲师在华沙一带的激烈战斗中,原先的120辆坦克到战斗结束时只剩下57辆可用于作战,德军自此即尽力让装甲部队避开市区的战斗。一号与二号坦克两者装甲薄弱,波军仅用战防步枪即可贯穿其装甲,所以古德里安建议希特勒加紧三号与四号坦克的生产工作。至于同为机械化部队的轻装师则表现不佳,它们用于攻击火力不足、用于侦查又太过笨重,在波兰战役前德军就有计划将其全部改编为装甲师,而战斗结束后更是确定且加快了改编速度。摩托化步兵师则因为单位人员过于庞大与笨重而被缩编,各师将一个摩托化步兵团抽出,后来此举使得摩托化步兵师的数量大幅增加。德军还发现了88毫米高射炮与轻型防空武器用于战防行动上的效果颇佳,波兰战役结束后,德国空军的防空炮组员都必须接受战防训练。德军也注意到炮兵部队常落后于步兵的行动,使得前线的部队缺乏足够的火力支援,后来这个问题由“突击炮”、自行火炮等武器解决。波兰战役进行时,德军也意外发现波兰境内道路极为恶劣,各车辆为跟上攻势进度而过分出力,导致其寿命严重缩短,甚至有部队直接折损其装备总数一半的卡车,导致陆军参谋长哈尔德曾计划“非摩托化计划”,打算大量购买马匹和相关器具,用以取代部分车辆,但这个想法随后被“马车部队赶不上装甲部队”的报告所制止。

二战波兰战役中经验与获益

在打败波兰后,希特勒下令德军移师西线,并尽快发动攻势,而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曾向前者说明“波兰战役的条件无法用于西方战线上”,企图说服希特勒放弃对西方国家的攻击,但遭到驳回与斥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