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二剃龍頭,這些東西你吃了嗎?

今天就是中國的一大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春龍節”。龍抬頭是每年農曆的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明天這6種龍食可別忘了吃,祝您一年鴻運從頭到尾!

二月初二剃龍頭,這些東西你吃了嗎?

龍抬頭這一天,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歷史上傳說此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一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仿,於是這一傳統習俗便被傳承了下來,還被當成一項重要國策。於是歷史上每年二月初二,都會舉行重大的儀式,文武百官都親自管理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歷史由來。

二月初二剃龍頭,這些東西你吃了嗎?

這一天民間的飲食也以龍為名,以象徵吉利,比如餃子就是“龍耳”、米飯是“龍子”、餛飩是“龍牙”,春餅是“龍鱗”、麵條是“龍鬚”、豬頭肉是“龍頭”,所以明天這6種龍食大家別忘了吃。古時候,在這一天的早晨,人們要供奉碾子,傳說碾子是青龍的化身,婦女忌做針線怕“扎瞎了龍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這些都是龍頭節的習俗。

二月初二剃龍頭,這些東西你吃了嗎?

二月初二剃龍頭,這些東西你吃了嗎?

二月初二剃龍頭,這些東西你吃了嗎?

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在正月裡不剃頭,都等在二月二這一天剃頭,名曰“剃龍頭”。之所以有這一習俗,是因為民間流傳著“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人們都非常看重。但是關於這一說法屬於誤傳,不剪頭含義是“思舊”,這一習俗是從明末清初開始流傳,因為明清兩朝的髮型不同,而清朝又下令所有國民必須剪髮,所以當時有人為了懷念明朝,就在正月裡不剪髮以表示“思舊”,但是又不能明確表示這一想法,所以慢慢的就演變成了“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一直流傳至今。

二月初二剃龍頭,這些東西你吃了嗎?

二月初二你吃了什麼啊?歡迎留下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