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百泉河

对,是百泉河,不是百泉湖。

提到“百泉”,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辉县明珠”百泉湖,其实辉县还有一颗“沧海遗珠”——百泉河。千百年来,虽然她曾暗淡过,但如今即将拂去历史的尘埃,未来的她将要“熠熠生辉”了。

↓↓↓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百泉河辉县段流域示意图

1.2014年,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新乡大运河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辉县市百泉河与百泉湖、卫源庙一起被国家列入中国大运河·卫河(永济渠)河南段。

2.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百泉河位列其中,被国家“许以未来”。

......

这条拥有千百年历史,滋养过一代代辉县人民的河流,值得您好好了解她的前世今生,同时,她的未来更值得期待!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前世:卫河水源 “鱼米之乡”

如果您对百泉河,刚好了解的不多,不妨和我一起从百泉河的源头开始,完完整整的认识她一次吧。

百泉河发源于辉县市苏门山下的百泉,曾是卫河河源之一,流域面积279平方千米。百泉湖里的水就是从九孔桥(如下图)的桥洞里流出,形成了一条河,缓缓汇入卫河的。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百泉湖东南角的九孔桥远景

摄影:朱新国

这条河因为河水发源于百泉,所以被称百泉河。

《魏书·地形志》云:隋炀帝大业四年开永济渠,导百泉水注之。

《明史·河渠志》云:卫河源出河南省苏门山百门泉。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百泉九孔桥近景 摄影:朱新国

历史上百泉河以漕运皇粮为主,当地百姓习惯上称其为“御河”或“运粮河”。目前百泉河全长约16.5公里,其中辉县境内长约12公里,沿线经过百泉镇、城关办事处、胡桥办事处等3个乡镇14个行政村。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正在治理中的百泉河楼根村境内河道 摄影:朱新国

百泉河水出百泉后,流经楼根、八盘磨、贵庄、回栏桥 (圪栏桥)、水竹村,过三闸、小楼村即进入胡桥境内。再由胡桥经南冀庄、油房头、裴闸、请下佛、南观营、南云门入新乡县境内,南流至合河乡与大沙河合流后,东流入卫河。1957年后与共产主义渠汇流。

如果您来到位于新乡县合河乡境内的“交汇处”,会感叹世界的奇妙,这大概就是“有缘千里来相会”的另一种解读吧。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新乡县合河乡境内百泉河、卫河、共产主义渠交汇处

摄影:朱新国

换成地图版,是不是百泉河从北而来的方位感更清晰了?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地图:百泉河、卫河、共产主义渠交汇处

百泉河河道弯曲,迂回多姿。河面宽窄不一,最宽处 20米,最窄处10米,深浅3到5米不等。千百年来,百泉河水清澈透底,曾经鱼虾肥美、莲藕茂盛,滋润着灌区的万亩良田,养育着河两岸的人民。

咱们中国民间常说:水能生财!不无道理。百泉河沿岸的南云门村就是依河而建,百泉河与刘店河(季节性河流)在村北部汇聚,河水大增,河道加宽,催生了南云门码头经济文化的繁荣。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南云门境内百泉河河道 摄影:朱新国

清代,在南云门村百泉河两岸设有接官厅一处3间、南北两处仓库各15间,均为兑运米仓,是官署粮仓所在地,当年这里是一个大商埠,商铺连绵,盐店胡同名声远扬。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南云门码头盐仓旧址 图源:辉县播播

南云门码头是百泉河上辉县境内唯一的大型转运漕仓,成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中转站,传承六百余年的百泉四月物资交流大会和药材交流大会百泉河的漕运中转休戚相关。

另外,曾经百泉河两岸还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所产的稻米被奉为“贡米”,顺着卫河被送到北京。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百泉河新乡县段河道风貌 摄影:朱新国

总之,于辉县百姓而言,百泉河是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功能:灌溉&漕运

有别于卫河的“漕运”功能,百泉河还被赋予了两岸农田的“灌溉”大任。

有史料记载,早在商代,在辉县市一带就引用泉水灌溉,即今百泉灌区的前身。

魏晋南北朝时期,百泉河就被称为百门陂。唐长安四年(704年)孙去烦所书写的《百门陂碑铭》中就有记载:吐纳堤防,周流稼(jià)穑(sè)。

堤防是用来防洪,“吐纳”是指水门一类水利工程,用来调节水量。“周流”

是指渠道一类的水利工程,用于排灌。这说明百泉的水利工程,既有防洪的堤防,又有排泄的水门,工程比较配套。

直到宋朝时期,《宋史·河渠志》记述,“今御河(今卫河)上源是百门泉水,其势壮猛,至卫州以下,可胜三、四百斛之舟,四时运行,未尝阻滞......” 由此看来,彼时百泉河的主要功能已经在“运”

相当长的时间内,百泉河是隋唐大运河永济渠上游的重要水源供给河道,也是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漳卫南运河(御河)唯一的水源供给河道。

百泉地区的农业是在明中叶以后,随农田灌溉的发展,逐渐兴盛。明嘉靖年间,百泉河上修建了8座闸(闸:于天然河道上用以调节上游水位和控制下泄水流流量的水闸。),分别为:

马家桥上闸(一闸):在辉县西北5里,百泉之南,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知县郭淳创建,清代改名为

字闸↓↓↓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一闸:马家桥上闸(仁字闸)

拍摄:王春喜

马家桥下闸(二闸):在上闸以南,嘉靖三十年(1551年)分守参议敖宗庆建,清代改名为字闸↓↓↓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二闸:马家桥下闸(智字闸)

拍摄:王春喜

张家湾闸(三闸):在辉县西南2里,敖宗庆建,万历元年(1573年)知县张一通重修,清代改字闸↓↓↓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三闸:稻香路中段水竹园的张家湾闸(礼字闸)

拍摄:王春喜

稻田所闸(四闸):在辉县西南5里,敖宗庆建,万历七年(1579年)知县聂良杞重修,清代更名为字闸↓↓↓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四闸:胡桥村的稻田所闸(智字闸)

拍摄:王春喜

裴家闸(五闸):在辉县西南10里,嘉靖十四年(1535年)巡抚章焕建,万历十四年(1586年)知县卢大中重修,清代更名字闸↓↓↓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五闸:胡桥裴闸村的五闸(信字闸)

拍摄:朱新国

信字闸是百泉河在辉县境内的最后一道闸。之后,百泉河河水在南云门村流入新乡县境,经块村营西向南注入卫河。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块村营在村西百泉河上建公博闸(又名块村闸,也名七闸)。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百泉河西岸秀才庄在五闸、七闸之间建廉让闸(又名六闸)。

民国二年(1913年)潘屯、贾桥村在块村营西南建潘家闸(又名八闸)。以上几座水闸,具有灌溉功能外,同时也给卫河调剂水量,发展漕运。

除了水闸,百泉河河道上还建有百泉村南刘家三盘磨和城西王家八盘磨等

2处水磨水利设施。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八盘磨 拍摄:王春喜

两岸村庄之间建起了双溪桥(马家桥)、西大桥(善明桥)、新石桥(靳家桥)、回澜桥(圪栏桥)、便民桥(张家桥)、利涉新桥、胡家桥(利涉旧桥)、万安桥(云门桥)等

十余座桥梁(胡家桥、万安桥为清代建筑,其余桥梁均是80-90年代在旧址上新建)。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马家桥 拍摄:王春喜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胡家桥(利涉桥) 图源:辉县市文化局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万安桥(云门桥) 图源:辉县市文化局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矛盾:漕运和灌溉的较量

百泉河河道上的几道闸建成后,“壅水分田,艺以秔稻”,一度出现“地无沮洳之患,民免赔粮之苦”的局面。但是,灌溉与漕运需水的矛盾也相继出现。简单的说,就是“农业”和“经济”咋分配?

为解决两者矛盾,辉县知县聂良杞于万历六年(1578年)“建立条格,刻石闸上”,根据户部有关规定,启闭五闸,以合理分配水源。“庶几官民两便,万世可行。”

清代之后,卫河漕运日益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百泉河水作为重要的漕运战略资源受到严格管控,百泉河道上的水闸成为合理调剂百泉水资源(灌溉与漕运)的重要设施。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百泉河河道 摄影:朱新国

清政府对百泉河用水,制定了诸多规定。康熙三十年(1691年),规定每年三月初一至五月十五日,

“三日放水济运,一日塞口灌田”,其他时间用竹络装石堵口,以达“大流济运,余水灌田”。

雍正五年(1727年)何国宗于五闸上游建三座斗门,将百泉河水分为三股,中斗门分水一半,济运保漕,两侧斗门共分水一半,用于灌田。

乾隆年间,为方便航运,规定航运期间,灌溉闸门一概不得开启

光绪十九年(1893年),还有“官八民二”“官七民三”的分水规定。

都说时间是一切问题的“良药”,还真是!至少困扰几代皇帝们的这个难题,时间帮他们解决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铁路出现了,卫河漕运逐渐落寞,百泉河也随之繁荣不再,只剩下了灌溉的功能。

但与此同时,城市工业化进程也在加速,百泉湖周边打井超采地下水情况越来越严重,1970年百泉河水减少,到1973年百泉河

断流、干涸,成为季节性河道,其灌溉功能也消失殆尽。再后来,由于疏于管理,百泉河渐渐地变成了一条排污河。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1968年改建的五闸(信字闸) 摄影:朱新国

河道上的水闸也逐渐失去了作用,慢慢被废弃。目前咱们能看到的这些闸,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重新改建的。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摄影:朱新国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摄影:朱新国

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年,各级政府对百泉河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了。位于胡桥裴闸村的信字闸,于2019年被当地村委会改造成了一个”百泉河文化展览馆”。不仅是对大运河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更是对大运河文化资源的创新和利用。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未来:焕发新生机

其实,早在2018年10月,辉县市就正式启动“百泉河整治项目”,百泉河治理工程全长7公里。整体规划主要分为生态复兴、文化复兴、城市复兴三个层次,改造后的百泉河将极大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治理中的百泉河河道 摄影:朱新国

如今,百泉河治理工程正如火如荼,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看到一个“柳绿扶堤、鱼翔浅底”的百泉河。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百泉河治理景观规划图

从百泉河源头走到与卫河的交汇,从过去的“鱼虾肥美”看到现在“断流、干涸”......可能您会叹息:“为什么没能好好保护她?”

但是,换个角度看,无论是历史的更迭、人生的起落,凡是经历过“毁灭”的事物,浴火重生后的“涅槃”才更美丽动人。

百泉河:沿岸鱼米乡,曾运皇粮入京津,今又被赋新未来…


好在,一切都来得及!随着国家大运河战略的启动,《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中将建的三个国家文化公园中,涉及到咱们新乡的有两个: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百泉河也恰好在规划范围内。

如今我们已经能看到百泉河的希望,触摸到百泉河的变化......我们一起等着,她会成为更好的“百泉河”!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lHhZ7z7NA6ZOADP97TJNE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