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渐(jiān)离刺杀秦始皇,历史上有这么个人吗?

我是品读历史者,欢迎大家阅读。

高渐(jiān)离刺杀秦始皇,历史上有这么个人吗?

(易水送别图)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两年后,秦国大将王翦攻占了赵国都城邯郸,向燕国进军。燕太子丹十分着急,就去找荆轲商议如何刺杀秦王。

荆轲说:“要挨近秦王身边,必须先让他相信我们是去向他求和的,听说秦王早就想得到燕国的土地督亢(今河北涿县一带),还有流亡在燕国的秦将领樊於期,秦王正在悬赏抓他,我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进献秦王,一定会接见我,这样我就可以下手了。”

太子丹说:“把督亢的地图带去没有问题,但是樊将军受秦国迫害来投奔我,我怎么忍心伤害他呢?”

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心杀樊於期,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她说:“我决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见不到秦王的面,现在秦王正在悬赏捉拿你,如果我能够带着你的头颅送给他,他一定会接见的,”樊於期二话没说拔出宝剑,刎颈自杀了。

荆轲临行前,太子丹交给他一把锋利的匕首,这是一把用毒药煮炼过的匕首,只要被它刺出一滴血,就会身亡,太子丹又派了个年仅13岁的勇士秦舞阳做荆轲的助手。

荆轲出发时,太子丹及宾客都穿白衣带白帽到易水边为他践行。荆轲的朋友高渐离击筑,荆轲慷慨悲壮的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完上车离去,头也不回一下,表示了他义无反顾的决心。

荆轲到了咸阳。秦王政一听燕国派使者送来了樊於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十分高兴,就传令在咸阳宫接见荆轲。

在秦国的朝堂上,荆轲从秦舞阳手中接过地图,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木匣上去,献给秦王政,秦王政打开木匣,里面果然装着樊於期的头颅,秦王政又叫荆轲把地图拿来,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事先卷在地图里的那把浸过毒的匕首就露出来。

秦王政见了,惊呼不知所措,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握着匕首向秦王政的胸口刺去。

秦王政用力挣断了那只袖子,便往外跑,荆轲拿着匕首追了上来,秦王政一见跑不了,就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的在后面追,两个人在柱子的周围转几圈来。

转一会儿,有个伺候秦王政的医官急中生智,把手里的药袋向荆轲扔了过去,荆轲一闪身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这时候侍从的武士一拥而上,杀死了荆轲,台阶下的勇士秦舞阳也死在了武士们的刀下。

下面,我们来说一说高渐离这个人,上文中已经提到高渐离是荆轲的朋友,易水边践行荆轲。

高渐离,战国末燕(今河北省定兴县高里村)人,荆轲的好友 ,擅长击筑(筑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高渐离是一个义气深重的人。

后秦灭六国后,秦王因为高渐离击筑太好了,就请他来王宫为他击筑,可是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秦王也就有所防备,事先命人将高渐离的眼睛熏瞎,以为这样高渐离就没法刺杀他了。但高渐离往筑里灌铅,趁秦王听曲正入迷时,使劲朝秦王砸,想杀死他,但是很遗憾失败了,所以就被杀了。

扩展一下,还有另外一个人也刺杀过秦始皇,这个人就是后来的一代“战神”张良。

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期间,他从咸阳出发,出函谷关,经过三川郡的洛阳、荥阳,直奔魏国旧都大梁。当他的车队经过阳武县博浪沙(河南中牟)时,张良带着力士埋伏在博浪沙这个地点。

在博浪沙处,北面是黄河,南面是官渡河,芦苇丛生,便于逃跑,由此可见张良在谋略上的全面性。但是这一次秦始皇出行道路上就有多辆副车,每辆都是由六匹马拉的,导致张良击中的是伪装的车驾。虽然秦始皇为此全国缉捕刺客,但还是让张良成功逃脱。

荆轲、秦舞阳、高渐离这三人都是勇士,但是刺杀计划不周全,视死如归,没给自己留退路,死的壮烈。但是张良有勇有谋,刺杀秦始皇能成功逃脱,后来也能在刘邦清算功臣时得以隐退,以至于留名青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