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跌落,咖啡無人配送剛起頭就下架?

文/《物流搬運機器人》雜誌社 黃滿婷

從4月初瑞幸咖啡自曝“造假22億”至今,官方的姿態已經從“元氣滿滿”到“非常羞愧”,這家首個在咖啡行業應用無人車配送產品的新零售模式企業,還沒等將“人工智能”捂熱,就已人走茶涼,滿目瘡痍。

瑞幸咖啡的無人配送啟程

“人工智能”與“全自動化”是瑞幸咖啡切入市場的主要路線與目標,為了得到客戶的青睞,瑞幸咖啡的終端零售高度依賴專業配送,並一度大力宣傳智能配送服務。早在18年6月,瑞幸咖啡就已經初初嘗試帶著“真機小黃馬”無人車出現在北工大校園,完成了一場首次無人車配送咖啡的場景實驗。接到用戶訂單後,店員迅速完成咖啡製作並將咖啡放到無人配送車貨倉,點擊手機APP“出發”按鈕,無人配送車開啟配送行程,將咖啡送達用戶指定地點。搭載新鮮咖啡的“真機小黃馬”通過精準的探測、定位以及導航,順利將產品送至客戶手中,這被業界稱為咖啡新零售的一次升級定義。

瑞幸跌落,咖啡无人配送刚起头就下架?

如此充滿未來感的咖啡零售場景,迅速把瑞幸咖啡推向國內風口浪尖,而其中使用的 “真機小黃馬”配送機器人是助力瑞幸咖啡配送服務升級的重要成員。據悉,它來自於真機科技,一家實現L4級別的無人配送場景的配送機器人企業,其導航技術可以實現從戶外到戶內的無縫切換。

瑞幸似乎要將自己的配送服務帶到科技時代的前沿,而之所以積極拓展無人配送車服務,有四個重要原因:

其一是瑞幸本身無意構建大空間消費,也不是重線上多品類購物平臺,而是重多個(小而美)門店銷售的新零售公司,因此無限場景是瑞幸咖啡的目標與追求;

其二是瑞幸咖啡的訂單主要來源是其瑞幸自己的小程序和App,瑞幸將其視為其終端服務的加分項,以便於培養起首次下單用戶對瑞幸的品牌好感,促進用戶復購;

其三是咖啡在路途顛簸之中容易潑灑,還要保證咖啡口感,因而對配送上有嚴格要求,而使用無人配送車能在“最後一公里”做好服務品控更為省心;

其四是來自於無接觸式公共環境衛生的用戶角度體驗,以及智慧城市概念的不斷深入,在瑞幸看來,他們在做的是一個通往未來的項目。

瑞幸咖啡的智慧配送攻略

除了聯合真機科技,在咖啡外賣中引入無人車“真機小黃馬”外,瑞幸咖啡還在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攜手獵豹移動打造全球首款由機器人調製的一杯拿鐵。機器人通過機械臂,複製瑞幸咖啡WBC冠軍大師的動作,精準控制時間和角度,從磨豆、沖泡、打奶沫到鮮奶油拉花,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預。此外,瑞幸也曾嘗試過將無人機加入咖啡配送。瑞幸咖啡自此一鼓作氣在AI領域進行大力探索,更是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升級現有的智能派單、智能訂貨、智能品控和智能營銷等模塊組建的“智慧運營系統”。

瑞幸跌落,咖啡无人配送刚起头就下架?

與傳統咖啡品牌不同,瑞幸咖啡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重構咖啡交易基礎設施,踐行“無限場景(Any Moment)”的品牌戰略,通過開設不同類型的門店來滿足用戶多元化的場景需求。僅僅一年下來,瑞幸積累了1200+多萬客戶,出售了8000+萬杯咖啡,迅速成長為國內第二大連鎖咖啡品牌。

可以說,瑞幸咖啡的機器、數據和物聯網構成的體系,從技術層面講成功地讓瑞幸咖啡在高端咖啡品牌領域立足,同時也幫助瑞幸咖啡在短時期內實現了線下店鋪的擴張、擴張、再擴張。到2019年底時,瑞幸咖啡直營門店數便達到了4507家,成為國內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成為通過物聯網+新零售進行實體行業轉型的標杆。然而,技術背後畢竟也是一場資本的遊戲,如今瑞幸咖啡自曝醜聞無疑使其跌入了低谷,瑞幸咖啡的無限場景、無人配送夢想,往來客是否還有人為其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