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河龍王是一枚絕佳的棋子

涇河邊上有兩個隱居的文士:一個是漁翁張稍,另一個是樵夫李定。他們志同道合,不慕功名,逍遙山水之間,自得漁樵其樂;縱情詩賦之間,唱和淵明高趣。閒談中,張稍透露"這長安城裡,西門街上,有一個賣卦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鯉,他就與我袖傳一課,依方位,百下百著",剛巧一個巡河的夜叉偷聽到了,便去稟告涇河龍王。

夜叉如實彙報了剛才的所見所聞,還說"若依此等算準,卻不將水族盡情打了?何以壯觀水府,何以躍浪翻波輔助大王威力?"。夜叉大概不知道——也可能是故意隱瞞——張稍是個隱士,打漁只是為了滿足一家人生活所需,沒想過要靠打漁發家致富。再說了,就算張稍有此雄心,單靠他一個漁夫,如何能"將水族盡情打了"?

夜叉危言聳聽之後還不過癮,更是進一步指出:如不盡快解決此事,涇河龍王地位堪憂,甚至性命堪憂。龍王大怒,當即便要提劍殺人,以絕後患。且不說龍子龍孫,連蝦、蟹、鰣、鱖、鯉都知道此舉觸犯天規,有可能枉殺無辜,他堂堂龍王,一水之長,如何能這般莽撞無腦?

涇河龍王是一枚絕佳的棋子

在大家的齊力勸說下,龍王化身成秀才,來到袁守誠的卦攤前。"請卜天上陰晴事如何",天有不測風雲,龍王有心刁難袁守誠,沒想到對方信手拈來,將明日雨水的起尾、大小說得一清二楚。二人立下賭約:若對,龍王給金五十兩;若錯,龍王便砸了對方的卦攤。回到龍宮,整個水族都以為龍王這次勝券在握,施雨是他的本行,他都沒有得到命令,凡間一個算卦的怎麼可能知道?

涇河龍王是一枚絕佳的棋子

很快,玉帝的聖旨就來了,當真跟袁守誠所言毫釐不差。洩露天機,該受天譴的是袁守誠,本來龍王抓住了袁守誠的把柄,即便賭輸了,也能扳倒對方。龍王卻聽信了鰣軍師的餿主意,施雨時故意出現偏差,還自鳴得意,前去找袁守誠算賬。袁守誠早就知道龍王的真實身份,也知道對方這次觸犯了天條,直接就攤牌了。

龍王自知死罪,求袁守誠給自己一條活路。袁守城讓他求太宗皇帝,太宗皇帝答應了,並信守承諾,以下棋為由將人曹官魏徵留在了皇宮,結果魏徵靈魂出竅,還是斬了龍王。龍王也是病急亂投醫,不知道袁守誠特意給他指了條死路:魏徵只是刀斧手,怎麼敢饒他的性命?怎麼可能救得了他的性命?

龍王即使地位卑微,關係不硬,但總有機會陳說內情吧?偌大的龍頭,腦仁恐怕還沒有核桃大——即使大如核桃,只要動一動,也不至於做出如此荒唐之舉。很多弱智者為了掩蓋智力不足,為了粉飾自己的失敗,往往喜歡胡攪蠻纏,涇河龍王也是如此。被殺後,他把所有的過錯都歸結在太宗身上,要向太宗索命。

涇河龍王是一枚絕佳的棋子

龍王本來已經犯了死罪,找太宗幫忙,太宗即便不幫,也沒有過錯;幫了,沒幫上,龍王同樣應該心存感激。可龍王胡攪蠻纏,逼得太宗去陰司走了一遭。涇河龍王死於自己的愚蠢,也死於別人的陰謀。他以為自己的胡攪蠻纏用對了地方,其實他不過是別人的一枚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