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我该怎么看你?

《开学第一课》,我该怎么看你?

9月1日晚,央视《开学第一课》播出,因为播出时间推迟太久、内容制作粗糙、广告发布粗劣,被众多观众尤其是家长观众们诟病。

但,不得不佩服央视的反映速度:

9月2日,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在其自媒体上,发出道歉信:“9月1日晚,央视综合频道《开学第一课》,播出前广告太多,影响了家长和同学们准时收看。谨向家长和同学们表示诚挚歉意!”

但是,如此速度的道歉似乎没能平息家长们的不平之心。

如此看来,学生和家长这一次终于生气了,他们被《开学第一课》彻底惹毛了。

这让我想起了作家龙应台那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文章。多年以后的今天,国人在朋友圈、在自媒体明确告诉央视:这样的课,我们受够了,我们很生气,我们不想被看!

这就是真正的民意,不,是民愤。我只想说,尊重民意才能被民意尊重,侮辱民意只能被民意侮辱!

中国人一般情况下讲忍耐,不惹事儿,对很多事,是只会耸耸肩、摇摇头就算了。但是,人有人的底线,官场有官场底线,商业也有商业底线。有些底线突破了,最终还是要付出代价的。

所以,在民意沸腾之下,央视方面还是发了个“诚恳道歉”。具体内容大家可以自行网搜。

但是说实话,我对这个道歉很反感,因为道歉内容轻描淡写,甚至是顾左右而言他,完全是轻慢民意。轻轻一句“广告太多,影响了家长和同学们准时收看”,绝对不足以定性这起事件。

更何况,道歉的主体只是“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闹出这么大的事,只是由一个部门出来背锅,也太不够格了吧,我认为,这也是蒙混和敷衍民意。

这次央视播出《开学第一课》之所以遭到家长朋友们的口诛笔伐,问题出在这两方面:一是利益捆绑严重,二是公益价值缺失。

首先,《开学第一课》与资本捆绑,借公益之名,损公共利益。

这节课,是教育部明文要求全国每个中小学生都要观看的节目。早在8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发文,要求学校通知到每一位学生及其家长,让其在家与家长共同观看。

如此行政规定,决定了其公共价值,决定了其公益属性。

然而,《开学第一课》被资本彻底綑绑:有卖床垫的、卖豆浆机的、卖白酒的、卖瓷砖的、卖阿胶的、卖家电的、卖汽车的、卖油烟机的、卖电动车的、卖儿童牙膏的……

《开学第一课》,我该怎么看你?

看到最后,家长们彻底无语了,要不是学校下达的与孩子一起收看的通知,家长们早就洗洗睡了。

最尴尬的是,教育部前段时间刚强调:要大力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推进教育减负,在各地全面清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叫停各类学科竞赛。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在行政力量干的预下,《开学第一课》明目张胆地让全国学生拉上家长看上13分钟的广告,给人的感觉,无疑是一边打着自己的脸,一边往自己腰包揣钱,脸皮是有点厚了。

但更无以言表的是,9月2日午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巡视员续梅在回应此次《开学第一课》舆情时表示,“教育部仅参与节目本身制作,节目编排等其他事情我们还不太清楚。”从这个回应不难看出,对于央视借此打广告捞钱的锅,教育部根本不背,教育部对央视既惹不起也打不起,只能这样说两句了。

其次,《开学第一课》有公益价值缺失的重大问题。是教育庸俗化、娱乐化的市场表现。

学生和家长对这《开学第一课》极不买账,虽然《开学第一课》的内容并非一无是处,甚至其中还有亮点,比如俞敏洪那个讲人工智能的,就还不错。但是,就这节课总体效果及影响来讲,问题相当严重。

家长们最反感的是一大堆娘炮儿的“小鲜肉”,以娇滴滴的声音、油腻腻的表情、阴柔柔的身段、不能分辨性别的妆容,喊着“跟哥哥一起为中国助力”,这难道就是少年强则中国强?就是孩子们的榜样?

儿子吸毒、家教失败的成龙,又岂能作为家长的身份给中小学生讲人生观、价值观?

。。。。。。

《开学第一课》让全中国家长都觉得嗝应,觉得是教育人格在矮化,质量和导向这个关没把好,这个锅到底又要让谁来背?这样的娘炮影响又怎么消除?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娘则中国娘,青少年缺乏阳刚之气、缺少阳光姿态、缺少强健人格,这是一个民族危险的信号!

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必须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连人民日报都曾发文痛批“小鲜肉”,让他们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可是,“小鲜肉”却通过《开学第一课》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此迷失与错乱,令人情何以堪!

逐利如此疯狂,价值观如此沦陷。

广大一线老师们在讲台上教育学生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哪知转身看到央视的小鲜肉?这让奋战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情何以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