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牆內的那些事:民以食為天(2)

中餐和法餐最大的不一樣,除了對食物的處理、飲食禮儀和程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對環境的要求。中餐講究的是煙火氣,要聚人氣才能有好生意。所以中國大街小巷裡都隱藏著很多奇妙的美食,大排檔飲食文化深入人心,而且每每深藏於街道深處的特色美食都會有定量供應的特點,逾期不候。所以經常會看到在街頭巷尾,擺著幾張圓桌甚至只有幾張凳子,卻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大家對環境的在意程度和美食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在許多國外朋友眼中的暗黑料理像什麼臭豆腐之類人都誕生於市井中,也絲毫不影響國人對它的熱愛。法餐卻恰恰相反,對禮儀、程序、環境要求甚高 。就餐的鋪陳包括著裝,上菜的順序有嚴格要求,連環境也不能太嘈雜,否則大廚視之為對自己的一種侮辱。

高牆內的那些事:民以食為天(2)

對於食物的要求甚於對環境的要求是國人一直以來的習慣思維。在牆內,罪犯雖然不能提出對就餐環境的要求,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們就餐的環境也在不斷的變化中。

早期,罪犯在牆外勞動,那是從事農副業、種植業的多,勞動強度大,對於就餐根本沒有人會有環境的概念,能管飽就已經是很好的待遇了。雖然錯過了那個年代,但也曾聽老警察說過,當時經常是帶著罪犯上山採摘茶葉,到了吃飯時間,就會有伙房的警察帶著幾個人把飯送到山上,那就真的只是飯,再加上半臉盤的鹹菜,這樣就過了一餐,雖然飯菜都很差,但禁不住餓啊,大家都是拼命往嘴裡填。大家都坐在山邊,自己找個稍微平一點的地方席地而坐,幾分鐘的時間,就能把一大盆的飯全部填進肚子裡。在那樣的環境氛圍下,大家都只顧著吃飯,而且過群人圍坐在一起,吃飯的氛圍很是熱鬧。到了晚上,大家回到牆內,就會按照小組坐好,等待分配飯菜。晚餐的飯菜雖然也和午餐差不多,但總會有青菜之類的,而且回到牆內小組,體現的就是個人的物質水平了,伙房只供應青菜,但平時購物的時候,經濟基礎好一點的,總會有些火腿腸啊、辣椒醬啊之類的儲備,這些儲備的這個時候就體現出優勢了。分好飯菜後,大家會按照要求在小組內排隊坐好,掀開床單或席子當桌子,坐在自己的凳子上用餐。整個就餐的過程比較緊湊,大家都已經形成了快速填飽肚子的習慣,腸胃也具備了這樣的功能。即使你吃得比較慢,也會被周圍的人把節奏帶起來,慢慢的就融入了這樣的環境中。

高牆內的那些事:民以食為天(2)

在小組內用餐的環境和習慣從自己工作開始一直延續至2010年後。隨著“十一五”計劃的逐步落成,監獄的硬件條件開始逐步得到改善,就餐環境甚至就餐模式都開始有了比較大的改變。

之前受環境所限,在小組內就餐,帶來的問題是很多的。環境擁擠,一個不大的小組內要承擔吃飯睡覺這些基本功能,在吃飯的時候要使用餐具,擺放餐桌等,極其容易造成罪犯之間的摩擦,甚至打架鬥毆的事件發生。尤其在夏天,飯菜比較燙,衣著較少,如果在走動上不注意,很容易會燙傷,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的情況時有發生。另外,由於環境擁擠,就餐時的衛生情況堪憂,餐後垃圾的處理也難說及時,造成了牆內環境衛生遲遲得不到改善。

高牆內的那些事:民以食為天(2)

新監舍建設時就已經注意到了這些存在問題,專門設計了就餐區域,和普通的工廠伙房類似,一個空間可以容納幾百人,罪犯按照小組有序就坐,統一方向,在硬件條件的支持下,分餐也由原來的小組分餐改變為中央廚房集體分餐,到每名罪犯手上的就加一個已經分好飯菜的托盤,既乾淨又衛生,同時還能很好的調節就餐的速度和秩序。

健康權和生命權是罪犯的基本權利,飲食是健康和生命權最基本的體現。這些基本權利的保障和國力的強盛息息相關,只有強盛的國力才能確保這些基本權利能的牆內體現出來。無論是牆內飲食還是就餐環境的變化,彰顯的是我們社會的進步與經濟基礎的發展。也只有在物質極大豐富的年代,才能在罪犯的身上體現出權利的身影。

高牆內的那些事:民以食為天(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