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在家里待的时间长一点,就会发现,长辈们总是会被孩子们的超强学习能力惊到。

他们总是会意外的发现,刚学会坐着的小婴儿竟然尝试着去解开手机密码、还在上幼儿园的闺女有模有样的在化妆、还有些熊孩子也许在偷偷组队打游戏......

紧接着,他们会大呼:“他这到底是怎么学会的!”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孩子到底是怎么学东西的呢?

今天我们来《园丁与木匠》这本书里找找答案吧。

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是一位心理学家,早年学习哲学,后来在牛津大学获得实验心理学博士。她还系统地研究过婴幼儿的认知过程。

咳咳,上了这么多学,做了这么多研究,一般来说年纪应该也是祖母级了。

所以,我们搬好小板凳,来她这里取取育儿经吧。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其实,对做父母的来说,往往会被这两个问题困惑:孩子到底可以从自己身上学到什么?他们是怎么学习的?

事实上,从出生开始,孩子就对周围的环境信息很敏感,尤其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信息。

即使是很小的孩子,就算没人教他,他也可以主动地从别人那里学到东西。

但是,不要以为不教也可以,我可没那么说~~~

毕竟,我放心,你也不放心。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有意思的是,特别小的孩子也会主动去理解别人在做什么,以及这么做的动机。

有时他们对当前的状况,理解的非常准确,甚至会让人惊讶。

比如:

很多父母吵架后,敏感的孩子即使没有看到父母吵架的场景,仍然可以推断出来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时候,在某种程度上,你的孩子可能比你还了解你自己。

因为,他们往往会注意到很多,你自己都没意识到的细节。

看到这里,你还会以为你们家的小傻瓜,真的那么傻吗?

其实,孩子不仅可以注意到细节,他们也会模仿那些细节,即使是最小的孩子。

可以确认的是,在养育的过程中,身教胜于言传。

心里没底了?继续往下看。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那么,他们又是如何通过模仿学习的呢?

通常,因果知识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工具,或进行其他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

你要知道按下哪个键,可以让手机放音乐,按下哪个键可以拍照。然后,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正确的使用手机。

而人类有两种方法可以学习有因果关系的知识:

一种是通过反复试错,另一种是观察其他的人或事件。

往往,人们更多运用第二种方式——观察。

通过观察和模仿,孩子们可以了解工具是怎么用的、人又是如何工作的。

这意味着,孩子能通过学习掌握前人发明的工具和技术,并利用前人留下的信息。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从行为结果中找出因果关系,从而学会如何自己做事。

比如:

一个孩子看到妈妈读书时,开心的笑起来。那么,她一定也会想通过模仿妈妈的行为,去发现那个有意思的事情。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但是,

不要简单的以为,你做什么,孩子就会去学什么。

他们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会模仿,而是只模仿那些可以导致有趣结果的行为。而且,他们更倾向于模仿故意的行为。

比如,在逗小孩玩儿的时候,他们会更愿意模仿大人的行为。这时候,他模仿的事情往往既有趣,又是大人故意展示给他的。

同时,在与孩子独处的时候,更多的进行一系列有因果关系的有趣行为,会方便他们的理解,同时也能增强其学习能力。

读到这里,你知道为什么家里的神兽,该学的没学会,其他的一学就会了吗?

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需要的是照顾者正确的引导。

怎么正确引导,想必各位心中也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吧?不妨今天或者马上就试试看吧。

对咯,要给脑洞大的家长提个醒:不要以为现在或将来有了机器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孩子看到一个人想将玩具拆开,那么他就会去模仿。

但是,如果是一个机器人尝试将玩具拆开,即使机器人的动作和人的完全一样,孩子也不会模仿。这里的关键是,做动作的必须是人。

总之,自己生的孩子,还是要自己教......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模仿过度

但是,模仿过程中,还有个有意思的事儿。

那就是——模仿过度。

比如:

我小的时候个子小,坐前排。快放学的时候,老师往往会拿起我的课本,将作业勾下来。

我有的时候,就会默默的模仿老师画的圆圈儿或者对勾。

而家长们也往往会发现,孩子总是更愿意听老师的话,并且会模仿老师。

其实,孩子将老师视为专家的时候,他们会忠实的模仿老师的行为细节,无论是否需要。

而这些行为中,往往有些细枝末节也会影响孩子,甚至有时会让孩子在学习中显得有些蠢。

但是,在某些仪式和习俗过程中,对细节的过度模仿也是有意义的。

这可以帮助他们识别出自己是谁,找到集体认同感。

比如剃度,比如拜把子......

其实,即使是成年人,也偶尔会有“冒名顶替综合征”:比如有时候,你可能下意识的发现自己在模仿周围其他更厉害的人。而且,模仿的还挺像。但这,往往会让觉得迷失自我。

事实上,冒名顶替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就是认识到其他人也都和自己一样。

相信,每个长大的人都曾有过这种感觉。恭喜你,找到解药了!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作者说:照顾是一种爱、一种关系而不是一种工作形式。

其实,我们大多数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只有学校教育。很多时候带娃不是玩儿,更多是被娃虐。不可谓不辛苦,不可谓不伟大。

但,确实也不应该将带娃当做是个工作。否则,成长不可逆,错过了也许会失去更多吧?

以后遇到娃把你整崩溃的时候,除了告诉自己这是亲生的,再给自己再洗个脑吧:

带娃有方法,我该学习啦。

另外也告诉自己,照顾他不是工作,而是你们之间注定的关系。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