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兩位有名無實的皇帝,一位送進皇家宗廟另一位被褫奪封號

明朝從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至1644年崇禎帝在北京煤山上吊,歷經276年,共傳十六帝,在歷朝歷代裡面算是一個國祚較長的王朝。

不過除了這十六位皇帝外,其實還有兩位皇帝,只是他們的身份比較特殊,都是死後被封為皇帝,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慢慢講解。

1. 太子朱標,朱允炆即位後,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

這位太子朱標,可謂是一個悲情太子,死在朱元璋的前面,白髮人送黑髮人,兒子好不容易成為皇帝,卻被燕王朱棣造反奪了皇位,皇帝一脈由兒子朱允炆轉到了朱棣一脈。

明朝兩位有名無實的皇帝,一位送進皇家宗廟另一位被褫奪封號

太子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當時的朱元璋正在南征北戰,與各方軍閥斗的難解難分,長子的出生給了朱元璋莫大的安慰,早早就立了朱標為世子,可見他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分量。

朱元璋稱帝后不久,就立朱標為太子,並對他給予厚望,悉心培養,為他配備了大明最好的教育團隊,文有李善長、劉基、章溢等這些大儒,武有徐達、常遇春、湯和等大將,這些文臣武將都是朱元璋的開國功臣,朱元璋就是希望太子朱標日後能夠成為一代文治武功的明君。

明朝兩位有名無實的皇帝,一位送進皇家宗廟另一位被褫奪封號

太子朱標也不負眾望,他性格溫文儒雅,謙恭待人,而且喜好讀書,他遍讀儒家經典,經常請教他的太子太傅們,與他們辯論但不自負,朝廷大臣紛紛稱讚他講禮儀,不自傲。而且他對弟弟們十分友愛,一旦哪個弟弟惹皇帝生氣了,他都會極力護短,因此他在諸王中的威信很高。

就是這麼一個大好青年,老天卻天妒英才,走在了朱元璋的前面,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標自秦中視察返京後不久就生了病,不久病亡,享年38歲。太祖朱元璋得知消息後,悲痛欲絕,幾天不吃不喝,好一段時間才從悲痛中走出來。

明朝兩位有名無實的皇帝,一位送進皇家宗廟另一位被褫奪封號

朱標死後不久,就被朱元璋封為“懿文太子”,葬於孝陵東側,朱元璋希望百年之後也能日日陪伴太子,可見他的父愛之深。

朱標死後,儲君人選成為當務之急,他做出了前無古人的舉動,冊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日後繼承大統。朱元璋死後,朱允炆順利登上帝位,為了思念自己的父親朱標,他登基不久,就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得以配享太廟。只可惜後來的朱棣造反成功,建文帝被迫下臺,後不知所終。

明朝兩位有名無實的皇帝,一位送進皇家宗廟另一位被褫奪封號

朱棣登基以後,為了標榜自己的皇位的合法性,將他的侄兒建文的年號廢掉,又將朱允炆追尊的孝康皇帝稱號褫奪,複稱為懿文太子。

2. 興獻王朱祐杬,兒子朱厚熜幸運當上皇帝,追尊父親為“興獻皇帝”, 廟號睿宗。

興獻王朱祐杬本是明憲宗第四子,他的一脈本與皇位無緣,但有時候事情就是出人意料,明武宗死後無嗣,這才有了興獻王一脈得以獲取皇位。

明朝兩位有名無實的皇帝,一位送進皇家宗廟另一位被褫奪封號

明孝宗是一位寬厚仁慈、勤於政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而且他人品極佳,不好女色,一生只鍾愛他的張皇后,夫妻二人同起同臥,朝夕與共,感情極好,孝宗一生也沒有娶其他嬪妃,就這一點後世稱頌不斷,然而這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孝宗只有唯一一個兒子朱厚照,朱厚照死後無嗣,皇位傳到孝宗這一脈也就斷了。

明朝兩位有名無實的皇帝,一位送進皇家宗廟另一位被褫奪封號

明武宗死後,明朝首輔楊廷和援引《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按嫡長親疏關係選取嗣君,皇位繼承人追溯到明憲宗一輩,從明憲宗的子嗣中選取,興獻王朱祐杬是憲宗的四子,孝宗朱祐樘的弟弟,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應是興獻王繼承登基,但朱祐杬已死,只得從朱祐杬的子嗣中選取,朱厚熜以實際長子的身份繼承皇位,是為嘉靖帝。

明朝兩位有名無實的皇帝,一位送進皇家宗廟另一位被褫奪封號

嘉靖帝即位後,日夜思念自己的父親,想到自己貴為皇帝,父親只是一個王爺,自己有失孝道,於是想追封父親的尊號,但遭到了內閣首輔楊廷和一派的反對,由此開始了長達三年半的大禮議之爭,最終以嘉靖獲勝,楊廷和被罷免官職告終,嘉靖十七年(1538年),興獻王被追尊為興獻帝,並將興獻帝的牌位升袝太廟,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興獻王墓為顯陵,廟號睿宗。

結尾

興獻帝朱祐杬的牌位成功升袝太廟,得到後世皇帝們的祭祀,只到大明滅亡,而悲情太子朱標只到崇禎十七年(1644年)朱由崧複稱其孝康皇帝,才恢復了皇帝封號,不過此時的大明已經滅亡,屬於南明政權所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