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為什麼不能休耕輪作?一一與李保國院長商榷。


黑土地為什麼不能休耕輪作?一一與李保國院長商榷。

紅塵添亂2020-04-12 10:28


黑土地為什麼不能休耕輪作?一一與李保國院長商榷。

首先我明確提出自己的觀點:

黑土地也能休耕輪作。

《鄉村之聲三農中國》日前推出了一篇文章,叫《為什麼東北黑土地不能休耕輪作?》。文章的中心是推廣應用保護性耕作,促進東北黑土地的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並且邀請了專家一一中國農業大學科學與技術學院,國家黑土地現代農業研究院院長李保國先生,就什麼是保護性耕作,黑土地要如何保護等問題進行了闡述。

李保國院長對黑土地的現狀和黑土地的保護,闡述的很詳細,而且有真知灼見。

但是對文中的部分觀點,我認為值得商榷。

我是個在農村生活過的普通教師,和農民有廣泛的接觸。退休之後也在農村種地,對農村的現狀有比較深刻的瞭解。不過我的視野比較窄,僅在東北部幾個縣做過簡單的調查,不能代表所有的黑土地區。僅就這幾個縣的實際情況,提一點自己的看法。有不當之處,請諒解。

黑土地適合休耕輪作嗎?這是李保國院長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他的結論是“東北並不適合休耕輪作,如果東北幾年一休耕,幾年一輪作,國家的糧食安全會出問題。”對於這個觀點,我持有反對意見。

休耕輪作不會給國家糧食安全造成危脅,而且有利培養地力,讓黑土地恢復新的生機。

前一階段,在關於培養地力解決地裡秸稈問題上,我曾經提出過旱田休耕的建議。但是因為人微言輕,並沒有引起重視。

旱田休耕制度

對玉米和水稻這樣秸稈量大的農作物,實行休耕管理。秋收後或第二年春天,把秸稈深翻在地裡,當年休耕一年。秸稈當年基本腐化,第二年可種豆類,第三年可種玉米或者其他作物。實際上是種兩年休一年。

其實休耕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前幾年國家對水田都實行了休耕制度,現在也正在實行著。旱田休耕更容易操作,效果會更好。

一、首先解決了秸稈直接還田的弊病,讓土地打出更多的糧食。

饒河、撫遠、同江東部都屬於高寒地區,都處在第四積溫帶上限和第五積溫帶中。無霜期110天至125天左右,稍微晚熟一點的作物都無法種植。秋收後馬上封凍,大部分秸稈無法秋後處理,只能春天粉碎還田。(李院長所說的免耕播種機後邊再談。)

黑土地為什麼不能休耕輪作?一一與李保國院長商榷。

農民秋收後地裡的玉米秸稈


秸稈直接還田弊病大的出奇。

1、秸稈粉碎後摻在土壤裡,會造成表層土壤透風乾燥,出不齊苗。部分出了苗的種子,也會因為秸稈腐爛造成爛根燒苗,輕者長成畸型苗,重者直接燒死。

2、病蟲害嚴重。大家都知道作物的害蟲和蟲卵90%是在作物的秸稈裡越冬的。直接粉碎攪拌摻在土裡,正是給害蟲創造了機會,當年病蟲害的發生率很高。農民為了消滅病蟲害,要多打農藥。這樣既增加了農民的管理成本。又造成了糧食和土地的汙染。

3、秸稈腐爛要吸收土壤中的氮。這樣土壤裡氮肥流失嚴重,農民要增加氮肥的使用量。而且腐爛秸稈還要放出氨氣等有害氣體,影響大田作物的生長。

由於秸稈還田有如此大的弊病,所以我才提出用休耕方式來解決秸稈還田的弊病。

二、解決政府與農戶,幹部與群眾之間的關係。

這個問題我就不用細說了。黑龍江省到目前都嚴禁焚燒秸稈。各縣、鄉、村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嚴防死守,不允許有一處火點出現。而農民為了種上地,有的冒著罰款、蹲拘留的危險,去偷偷焚燒秸稈。不是他們冥頑不化,而是不燒秸稈地真的沒法種。幹群關係緊張,老百姓罵聲不斷。只要打開手機,在新聞、頭條、微視頻等媒體上,都可以找出大量的反映秸稈處理的問題。老百姓的苦,專家們是體會不到的。

與其這樣,何不推廣旱田休耕制度?既解決了秸稈處理的難題,又緩解了幹群關係,還增加了土壤的地力。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三、這條最重要。是李保國院長提出的國家糧食安全問題。

就我個人的瞭解,邊境這幾個縣在不輪作的情況下,糧食產量大至如下:

大豆畝產一般在200一一220斤左右。

玉米畝產一般在900一一1000斤上下。

休耕輪作之後。

大豆畝產量一般在300一一350斤左右。

玉米的畝產量一般在1300斤上下。

根據測算。

大豆兩年畝產量總合為400一一440斤。

玉米一年的畝產量為1000斤。

三年的糧豆總產量為1440斤上下。

休耕後。

大豆一年畝產為350斤。

玉米一年畝產為1300斤。

二年糧豆總產量為1650斤。

總結起來看:

大豆減產了90斤,玉米增產了300斤,總量增產為210斤。即使上下有一點誤差,雙方也能基本持平。並不像李保國院長想的那樣嚴重,對國家糧食安全絲毫沒有危脅。

四、關於休耕國家的投入問題。

旱田休耕,表面上看國家投入較大。因為每畝低於350元一400元,農民是不願意休耕的。但是仔細核算一下,國家實際投入量極少。以饒河為例:

大豆國家每畝補貼255元。

秸稈打包每畝補助30元。

玉米打茬每畝補助15元。

秋翻地每畝補助35元。

總計起來國家一共補貼335元。

如果國家把防止農民點荒的人力物力和滅茬打包機械補貼的錢,投入到地裡一些,國家根本不用多投一分錢。不花錢或花很少的錢就能解決農民的燃眉之急。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採用合理的措施,認真解決農民在生產中的實際問題,非得和農民摽著勁幹呢?

綜合上面的情況,李保國院長提出的“東北地區並不適合休耕輪作”的觀點,是錯誤的,是沒有根據的,是沒有經過全面的實際調查研究的。至少高寒地區是這樣的。

東北地區廣大,各地各處有不同的情況。也許其他的地區不適於休耕輪作,但高寒地區不但適應,而且還有很多好處。中央政府不是也強調因地制宜嘛!採取“一刀切"的做法,只能讓農民心痛。同時也降低了“專家”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

東北黑土地實行休耕輪作,是可行的,而且是比較好的措施。

李保國院長在“保護性耕地這樣做!”一節中,談到“農民可以通過秸稈覆蓋還田的方法,讓土壤不裸露。這樣能防止土壤被侵蝕,也保住了土壤的水分蒸發,讓土壤的肥力慢慢提高。”

黑土地為什麼不能休耕輪作?一一與李保國院長商榷。


這一項措施在當地人看起來是天方夜譚。不說播種如何,就說秸稈在地裡的負作用,

由於秸稈覆蓋,春天土地化凍慢,土壤裡的水分不易蒸發,造成土地泥濘不堪。對照沒有秸稈的地塊晚8到10天才能達到播種的要求。在高寒地區,播種時間推遲了8到10天是什麼概念?我不說大家心裡都能明白。

另外,鋪秸稈的地裡秋天怎麼收?種玉米猶可,收的時候茬高點就行。如果種大豆就悲催了,茬稍高一點,底下的豆角全沒了。茬稍低一點,搶上地上鋪的秸稈,一糧倉大豆就成了“泥花臉”,不但賣不上價,收糧的都不願意要。

李保國院長說:“現在土地耕種,農業機械很關鍵。保護性耕地中一個很關鍵的技術設備就是免耕播種機。"

這句話說到點子上了。在三江平原地區,還沒有人向李院長說的那樣“人工播種、施肥、耕地等步驟。”大田作物百分之百實現了機械化。不過此機械不是李院長說的彼機械。如果按李院長說的那樣,農戶手中的機械就得通通淘汰,重新換上新的免耕播種機。

農業機械不是說換就換的那麼簡單。每臺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那本來就不富裕的農民,更不是雪上加霜嗎?

李院長說:"有時候改變農民的傳統習慣比較難。"大家提高了認識,“未來這個問題肯定會得到解決的。”

這個餅畫的不錯,不過有點遠。未來怎麼樣,不是我們主要關心的問題。

我們關心的是當下應該怎麼辦?

作為農業專家,應該不能只是描繪前景,而是解決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給農民指出一條出路。

我國的專家教授太多了,而且有的人想出的問題也十分奇葩。很多問題都是坐在辦公室裡一拍腦袋就想出一個“妙招"。忽悠了國家,害苦了農民,同時也貶低了自己。但願做農村工作的專家學者們放下身段,深入到田間地頭,瞭解下農民的疾苦,聽聽農民的呼聲,然後再向政府提出符合農村實際的建議。

以上這些都是個人的管見。由於視野的問題,可能有不對之處,望李院長海涵。

黑土地為什麼不能休耕輪作?一一與李保國院長商榷。


我是“紅塵添亂”,碌碌無為一生,只是給世界添點麻煩。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