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为什么不能休耕轮作?一一与李保国院长商榷。


黑土地为什么不能休耕轮作?一一与李保国院长商榷。

红尘添乱2020-04-12 10:28


黑土地为什么不能休耕轮作?一一与李保国院长商榷。

首先我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黑土地也能休耕轮作。

《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日前推出了一篇文章,叫《为什么东北黑土地不能休耕轮作?》。文章的中心是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促进东北黑土地的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且邀请了专家一一中国农业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黑土地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李保国先生,就什么是保护性耕作,黑土地要如何保护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李保国院长对黑土地的现状和黑土地的保护,阐述的很详细,而且有真知灼见。

但是对文中的部分观点,我认为值得商榷。

我是个在农村生活过的普通教师,和农民有广泛的接触。退休之后也在农村种地,对农村的现状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不过我的视野比较窄,仅在东北部几个县做过简单的调查,不能代表所有的黑土地区。仅就这几个县的实际情况,提一点自己的看法。有不当之处,请谅解。

黑土地适合休耕轮作吗?这是李保国院长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他的结论是“东北并不适合休耕轮作,如果东北几年一休耕,几年一轮作,国家的粮食安全会出问题。”对于这个观点,我持有反对意见。

休耕轮作不会给国家粮食安全造成危胁,而且有利培养地力,让黑土地恢复新的生机。

前一阶段,在关于培养地力解决地里秸秆问题上,我曾经提出过旱田休耕的建议。但是因为人微言轻,并没有引起重视。

旱田休耕制度

对玉米和水稻这样秸秆量大的农作物,实行休耕管理。秋收后或第二年春天,把秸秆深翻在地里,当年休耕一年。秸秆当年基本腐化,第二年可种豆类,第三年可种玉米或者其他作物。实际上是种两年休一年。

其实休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前几年国家对水田都实行了休耕制度,现在也正在实行着。旱田休耕更容易操作,效果会更好。

一、首先解决了秸秆直接还田的弊病,让土地打出更多的粮食。

饶河、抚远、同江东部都属于高寒地区,都处在第四积温带上限和第五积温带中。无霜期110天至125天左右,稍微晚熟一点的作物都无法种植。秋收后马上封冻,大部分秸秆无法秋后处理,只能春天粉碎还田。(李院长所说的免耕播种机后边再谈。)

黑土地为什么不能休耕轮作?一一与李保国院长商榷。

农民秋收后地里的玉米秸秆


秸秆直接还田弊病大的出奇。

1、秸秆粉碎后掺在土壤里,会造成表层土壤透风干燥,出不齐苗。部分出了苗的种子,也会因为秸秆腐烂造成烂根烧苗,轻者长成畸型苗,重者直接烧死。

2、病虫害严重。大家都知道作物的害虫和虫卵90%是在作物的秸秆里越冬的。直接粉碎搅拌掺在土里,正是给害虫创造了机会,当年病虫害的发生率很高。农民为了消灭病虫害,要多打农药。这样既增加了农民的管理成本。又造成了粮食和土地的污染。

3、秸秆腐烂要吸收土壤中的氮。这样土壤里氮肥流失严重,农民要增加氮肥的使用量。而且腐烂秸秆还要放出氨气等有害气体,影响大田作物的生长。

由于秸秆还田有如此大的弊病,所以我才提出用休耕方式来解决秸秆还田的弊病。

二、解决政府与农户,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我就不用细说了。黑龙江省到目前都严禁焚烧秸秆。各县、乡、村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防死守,不允许有一处火点出现。而农民为了种上地,有的冒着罚款、蹲拘留的危险,去偷偷焚烧秸秆。不是他们冥顽不化,而是不烧秸秆地真的没法种。干群关系紧张,老百姓骂声不断。只要打开手机,在新闻、头条、微视频等媒体上,都可以找出大量的反映秸秆处理的问题。老百姓的苦,专家们是体会不到的。

与其这样,何不推广旱田休耕制度?既解决了秸秆处理的难题,又缓解了干群关系,还增加了土壤的地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这条最重要。是李保国院长提出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就我个人的了解,边境这几个县在不轮作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大至如下:

大豆亩产一般在200一一220斤左右。

玉米亩产一般在900一一1000斤上下。

休耕轮作之后。

大豆亩产量一般在300一一350斤左右。

玉米的亩产量一般在1300斤上下。

根据测算。

大豆两年亩产量总合为400一一440斤。

玉米一年的亩产量为1000斤。

三年的粮豆总产量为1440斤上下。

休耕后。

大豆一年亩产为350斤。

玉米一年亩产为1300斤。

二年粮豆总产量为1650斤。

总结起来看:

大豆减产了90斤,玉米增产了300斤,总量增产为210斤。即使上下有一点误差,双方也能基本持平。并不像李保国院长想的那样严重,对国家粮食安全丝毫没有危胁。

四、关于休耕国家的投入问题。

旱田休耕,表面上看国家投入较大。因为每亩低于350元一400元,农民是不愿意休耕的。但是仔细核算一下,国家实际投入量极少。以饶河为例:

大豆国家每亩补贴255元。

秸秆打包每亩补助30元。

玉米打茬每亩补助15元。

秋翻地每亩补助35元。

总计起来国家一共补贴335元。

如果国家把防止农民点荒的人力物力和灭茬打包机械补贴的钱,投入到地里一些,国家根本不用多投一分钱。不花钱或花很少的钱就能解决农民的燃眉之急。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采用合理的措施,认真解决农民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非得和农民摽着劲干呢?

综合上面的情况,李保国院长提出的“东北地区并不适合休耕轮作”的观点,是错误的,是没有根据的,是没有经过全面的实际调查研究的。至少高寒地区是这样的。

东北地区广大,各地各处有不同的情况。也许其他的地区不适于休耕轮作,但高寒地区不但适应,而且还有很多好处。中央政府不是也强调因地制宜嘛!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只能让农民心痛。同时也降低了“专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东北黑土地实行休耕轮作,是可行的,而且是比较好的措施。

李保国院长在“保护性耕地这样做!”一节中,谈到“农民可以通过秸秆覆盖还田的方法,让土壤不裸露。这样能防止土壤被侵蚀,也保住了土壤的水分蒸发,让土壤的肥力慢慢提高。”

黑土地为什么不能休耕轮作?一一与李保国院长商榷。


这一项措施在当地人看起来是天方夜谭。不说播种如何,就说秸秆在地里的负作用,

由于秸秆覆盖,春天土地化冻慢,土壤里的水分不易蒸发,造成土地泥泞不堪。对照没有秸秆的地块晚8到10天才能达到播种的要求。在高寒地区,播种时间推迟了8到10天是什么概念?我不说大家心里都能明白。

另外,铺秸秆的地里秋天怎么收?种玉米犹可,收的时候茬高点就行。如果种大豆就悲催了,茬稍高一点,底下的豆角全没了。茬稍低一点,抢上地上铺的秸秆,一粮仓大豆就成了“泥花脸”,不但卖不上价,收粮的都不愿意要。

李保国院长说:“现在土地耕种,农业机械很关键。保护性耕地中一个很关键的技术设备就是免耕播种机。"

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在三江平原地区,还没有人向李院长说的那样“人工播种、施肥、耕地等步骤。”大田作物百分之百实现了机械化。不过此机械不是李院长说的彼机械。如果按李院长说的那样,农户手中的机械就得通通淘汰,重新换上新的免耕播种机。

农业机械不是说换就换的那么简单。每台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那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更不是雪上加霜吗?

李院长说:"有时候改变农民的传统习惯比较难。"大家提高了认识,“未来这个问题肯定会得到解决的。”

这个饼画的不错,不过有点远。未来怎么样,不是我们主要关心的问题。

我们关心的是当下应该怎么办?

作为农业专家,应该不能只是描绘前景,而是解决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给农民指出一条出路。

我国的专家教授太多了,而且有的人想出的问题也十分奇葩。很多问题都是坐在办公室里一拍脑袋就想出一个“妙招"。忽悠了国家,害苦了农民,同时也贬低了自己。但愿做农村工作的专家学者们放下身段,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下农民的疾苦,听听农民的呼声,然后再向政府提出符合农村实际的建议。

以上这些都是个人的管见。由于视野的问题,可能有不对之处,望李院长海涵。

黑土地为什么不能休耕轮作?一一与李保国院长商榷。


我是“红尘添乱”,碌碌无为一生,只是给世界添点麻烦。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