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過後必然是暗淡?強盛的羅馬帝國因何一步步走向沒落?

前言

3世紀危機後的羅馬帝國在戴克裡先和君士坦丁兩位非常有作為皇帝的統治下,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繁榮面貌。尤其是在君士坦丁大帝統治時期,社會發展更是出現了久違的穩定局面,君士坦丁一系列加強君主專制統治的措施以及對帝國地方行政區的調整,有效地緩解了帝國的中央統治危機,極大程度上穩定了地方的混亂局面。這為危機後的帝國發展提供了一個和平的環境,正是因為內部的穩定,帝國的外族入侵問題才得到緩解。

帝國的實力得到恢復之後,對於外族的入侵便能夠有強大的國防力量和充足的精力進行有效抵抗。3世紀危機時期,趁帝國內部混亂而不斷入侵的蠻族部落,在此時幾乎都保持了沉默,他們也因為長時間的戰爭損耗導致了自身內部的矛盾頻頻爆發,不得不選擇消停一段時間。君士坦丁大帝統治時期的羅馬帝國的確過上了一段繁華安穩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長,君士坦丁去世之後,帝國失去了中央統治的權威君主,便又開始陷入混亂。

輝煌過後必然是暗淡?強盛的羅馬帝國因何一步步走向沒落?

羅馬帝國疆域

君士坦丁大帝執政時期有一項給日後帝國造成極大消極影響的措施,那就極端加強奴隸制度,這種逆時代潮流的舉措直接為羅馬帝國奴隸危機的再次爆發埋下了伏筆。同時君士坦丁大帝雖然將原來即將分裂的羅馬帝國重新恢復了統一,但是他在位期間,直接將都城從西部的羅馬古城遷移到了東部的拜占庭。這種行為無疑表現了君士坦丁本人對於帝國分裂的局勢已經無可奈何。

帝國的西半部由於根深蒂固的奴隸制,因此經常爆發大規模的奴隸危機,同時還處於歐洲的核心的地區,北部的高盧一直都是蠻族不斷活躍的地區,經常性地像意大利發動軍事攻勢。因此,帝國西部的統治一直,尤其是在3世紀危機期間處於內外危機的雙重威脅當中,這十分不利於統治者在羅馬的統治。因此君士坦丁便將都城移到了東方的拜占庭,西羅馬帝國不久即滅亡於人民起義和蠻族入侵的雙重危機當中。

輝煌過後必然是暗淡?強盛的羅馬帝國因何一步步走向沒落?

3世紀奴隸起義

羅馬帝國的分裂與內外危機的表現

君士坦丁去世之後,帝國出現了嚴重的政治危機,當然這也在預料當中,君士坦丁建立的那種極端的君主專制雖然在其執政期間能夠得到穩定維持,但是一旦他死去,那麼帝國的形勢便會發生混亂。這種混亂與3世紀時期的政治危機不同,3世紀的政治危機同時出現在中央和地方,這體現了之前帝國對於地方勢力控制的嚴重不足。此時的政治危機最大的不同就是隻發生在統治集團內部。

這種現象還要歸功於君士坦丁在位期間對於帝國地方行政區劃的大力調整,正是因為將地方勢力看看掌握在君主手中,這才使得地方勢力不會再惡性膨脹,政治危機也很少能夠出現地方的影子。之後的繼任者提奧多西一世雖然短時間完成了帝國的統一,但那是在對帝國內部危機和外部蠻族不斷妥協的基礎上實現的,帝國的衰落趨勢已經不能逆轉。提奧多西一世在臨終之時,直接將帝國分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進行分別統治,公元395年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

輝煌過後必然是暗淡?強盛的羅馬帝國因何一步步走向沒落?

東、西羅馬帝國

君士坦丁時期極端維護奴隸制措施所引發的奴隸危機也在他日後爆發出來,廣大奴隸經過之前的多次大規模流血戰爭才為自己爭取來的權力,直接被君士坦丁抹殺。奴隸重新回到了原來備受欺壓和剝削的局面,奴隸主大肆屠殺奴隸,並且將原來釋放的奴隸重新奪回,這種倒退的局面令奴隸們忍無可忍,最終引發了大規模的奴隸起義。

原來已經通過奴隸轉化自由身而形成的隸農群體此時的生活更加困苦不堪,他們被奴隸主和莊園主緊緊控制起來,剝削日益加重,所處的境地還不如原來的奴隸。因此這些隸農也成為日後人民起義的重要力量。提奧多西一世時期,為了挽救帝國的統一,向周邊蠻族不斷妥協談判,這種和平必然得不到長期維持。以匈奴人、西哥特人、法蘭克人等蠻族為首的入侵直接滅亡了西羅馬帝國。

輝煌過後必然是暗淡?強盛的羅馬帝國因何一步步走向沒落?

提奧多西一世

帝國西部廣大人民起義的衝擊

前文提到羅馬帝國的西部一直都是帝國統治的核心區域,也是當初羅馬最早征服的土地。因此奴隸制在這個地區是根深蒂固的,並且奴隸制的癥結也在帝國西部表現的淋漓盡致。羅馬帝國的貴族和奴隸主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因此這裡的廣大人民也是備受壓迫的重災區,必然會成為人民起義的發源地。率先爆發人民起義的地區是在不列顛地區,由於帝國當時對於該地的賦稅額一升再升,令當地人民無法接受,最終在公元368年選擇揭竿而起。

這場起義直接起到了連鎖反應,已經平靜了近一個世紀的巴高達運動也在不列顛人民起義的影響下重新抬頭,他們在帝國四大行政區之一的高盧掀起了驚濤駭浪,羅馬暴露在人民起義的直接威脅之下。此後在帝國統治的西班牙地區、北非地區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其中還有極具宗教特色的起義阿哥尼斯特運動,這種起義更讓帝國統治者感到危險。

輝煌過後必然是暗淡?強盛的羅馬帝國因何一步步走向沒落?

羅馬城遺址

人民一旦在精神上出現了新的影響,那麼僅僅摧毀他們的肉體是完全達不到鎮壓的目的的。北非地區的阿哥尼斯特運動便是這樣的,當地人民在多那圖斯教的影響下,對於帝國的極端壓迫和剝削十分不滿、憎惡。他們信仰多那圖斯教宣傳的建立一個維護廣大人民利益的國家,在這種宗教思想的鼓舞下,他們對帝國發起了猛攻。

大規模的人民起義對於羅馬帝國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無數奴隸和下層人民通過武力手段來消滅長期無情剝削他們的奴隸主和莊園主,帝國此時賴以生存的奴隸制經濟發生了徹底動搖。

廣大奴隸主和貴族們生活在人民起義的包圍圈當中,夜不能寐,他們無時不刻不在擔心一夜過後自己的頭顱是否還在,雖然各地區的人民起義十分頻繁,但是最終都被羅馬進行了血腥鎮壓。

輝煌過後必然是暗淡?強盛的羅馬帝國因何一步步走向沒落?

阿哥尼斯特運動

蠻族的入侵與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羅馬帝國統治的西部地區一直都是蠻族極度活躍的區域,因此蠻族的入侵也時有發生。但是因為羅馬帝國當時的國家實力十分強大,加強周邊蠻族還處於一個正在發展的階段,因此蠻族入侵的威脅也就沒有引起羅馬統治者的重視。像屋大維、圖拉真這種極具開疆拓土意識的君主,還在自己執政期間不斷髮動對外擴張戰爭,擴張的對象就是周邊弱小的蠻族勢力。

蠻族入侵的頻繁和具有威脅力發生在羅馬帝國的3世紀危機當中,當時帝國周邊蠻族在長時期的發展以及與羅馬帝國這種先進文化的交流中,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實力。這些蠻族勢力的不斷擴張,也開始尋求更廣闊的領土和更大的利益,3世紀危機中的羅馬帝國成為了他們眼中的肥肉。蠻族勢力在此時開始大規模頻繁入侵,羅馬帝國無奈應戰,甚至有的皇帝親自率軍出征死在了前線。

輝煌過後必然是暗淡?強盛的羅馬帝國因何一步步走向沒落?

西哥特人教會遺址

蠻族的入侵在戴克裡先和君士坦丁統治時期消停了一段時間,但是當君士坦丁去世之後,帝國又陷入混亂當中,蠻族又趁勢入侵。4世紀的後半生,原來遠在中亞地區的匈奴人開始了對外擴張,不斷向西發展,直接推動了日耳曼民族的被迫遷移。日耳曼民族中的西哥特人為了躲避匈奴人的入侵,開始向羅馬帝國統治區域進攻,以便獲得新的生存地。提奧多西一世為了維護帝國的穩定,與西哥特人妥協,將色雷斯和馬其頓地區劃分給西哥特人居住。

羅馬帝國分裂後,西哥特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入侵,西羅馬帝國無力應對,最終在公元410年攻破了羅馬城,這座號稱永恆之城的帝國都城陷入了西哥特人的燒殺搶掠當中。45年之後的羅馬城又被北非地區統治蠻族汪達爾人攻陷。高盧行政區在法蘭克人的入侵下變得四分五裂,整個西羅馬帝國已經處於奄奄一息當中。公元476年,日耳曼民族的首領奧多亞克宣佈廢除了時任西羅馬帝國的皇帝羅慕路斯,西羅馬帝國滅亡。

輝煌過後必然是暗淡?強盛的羅馬帝國因何一步步走向沒落?

蠻族入侵

評價

羅馬帝國在世界古代歷史進程中一直都是絕對的文明中心,帝國所能控制和影響的範圍是前所未有的,其帝國文明的影響和映射更是具有深遠意義的。羅馬帝國輝煌過,並且輝煌了很久,但是帝國的各方面危機隨著帝國的輝煌也在不斷爆發出來。

公元3世紀危機對於羅馬帝國的統治是否能夠繼續就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雖然在伊利里亞王朝的戴克裡先和君士坦丁兩位皇帝的經營下,帝國短時間內重現了昔日的輝煌。但是從他們將都城羅馬遷到東部地區城市,就已經充分說明了帝國的統治中心已經發生了變化。

雖然羅馬依然是帝國統治的核心,但是它已經變成了統治核心之一,帝國統治者從此更加註重的是對於帝國東部地區的管理。以羅馬城為中心的帝國西部一直處於人民起義的漩渦和蠻族入侵的主要目標當中,如果統治者執意繼續將羅馬城作為帝國的核心,終將有一天會遭到人民和蠻族的攻陷,到那時整個帝國都將會不復存在。

顯然兩位統治者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知道羅馬帝國的奴隸制基礎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帝國的滅亡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儘管他們做出了巨大努力,終究還是拗不過歷史的發展潮流。好在帝國還能夠繼續保持東部地區的統治,西羅馬帝國終究在人民起義和蠻族入侵中滅亡,此後帝國的文明被東羅馬繼承並不斷傳承下去,隨後走上了封建社會的發展道路。

西羅馬帝國的榮光已經不復存在,這何嘗不令歷史愛好者所悲嘆呢?

參考文獻:《羅馬帝國衰亡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