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嗝嗝老师》为例,探究“育儿心理学”在孩子教育中所起作用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总是以自己的经验或者听来的经验为主,并且注重自己的个人感受,而没有去深入思考孩子的行为中的心理上的问题。大部分人对孩子的心理并不在意,只在意"看得见"的方面,而儿童的心理,往往是很重要的,但是却常常被父母忽略,因而很多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都感觉到很难、很痛苦,其实是因为父母没有很好地利用好"育儿心理学"。

谈到"育儿心理学",有一部电影《嗝嗝老师》,值得父母们关注和分析,或许这其中的道理,能够给予父母们更好的建议以及引起更多的思考。

以《嗝嗝老师》为例,探究“育儿心理学”在孩子教育中所起作用

《嗝嗝老师》是一部上映于2018年的印度电影,这部电影改编自布拉德·科恩的传记小说《叫我第一名》,讲述了患有图雷特综合症而不停打嗝的奈娜,带领学校最差的9F班里14名来自贫民窟的学生,惊喜逆袭的励志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患有图雷特综合症而不停打嗝的奈娜,因为自己的健康问题,在面试中总是失败,没有得到单位的录取,经历过无数次的面试失败之后,奈娜终于找到工作了,成为一个中学里的老师。这是一个理想的职业,但是她发现她所分配到的班级,是这个学校中学生最顽皮、捣蛋的班级,9F班。这里的孩子几乎都是来自贫民窟,他们调皮、不听话,甚至和老师对着干,其他老师都对这个班级避之不及,也没有人喜欢这个班级的孩子们,但是奈娜欣然接受了这个班级。

奈娜因为从小患有图雷特综合症而不停打嗝,在她小时候,她也同样被同学排挤、嘲笑,母亲带着她转了12个学校才有一个学校愿意接受她。后来校长问她需要什么,她对校长说:"我不需要任何帮助。我只要和其他同学一样就行了。"后来校长和同学们都没有过分得将奈娜作为异类,从此奈娜的一生就改变了。

来到9F班后,面对孩子们的调皮捣蛋和故意针对,她跟着孩子们一起做,并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揣摩他们的心理,将他们当做与其他孩子一样的学生,给予他们温暖和爱。最终,咋期末考试中,9F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这是令人惊叹的。

奈娜并不是神仙,能够一下子就将孩子们"降住",而是她能够在克服自身的心理问题的同时还能够将心理学上的知识作用孩子孩子们身上,这才产生了极大的效果,使得原本不爱学习甚至放弃自己的孩子们能够听话,并且取得了好成绩。

奈娜在教育中所涉及到的心理学效应,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罗森塔尔效应、南风效应以及禁果效应。奈娜很好地利用好了这三种效应,取得了教育教学上的突破。

以《嗝嗝老师》为例,探究“育儿心理学”在孩子教育中所起作用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但实际上,这18名学生是随机选择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都性格开朗,并且学习成绩好,交际能力也强。

本来是普通的随机挑选的学生,但是在被秘密告知他们在名单上之后,学生会向着实验者所说的方向去发展,成为实验者口中的"最有发展前途者"。

以《嗝嗝老师》为例,探究“育儿心理学”在孩子教育中所起作用

《嗝嗝老师》中,奈娜对于孩子们寄予希望,告诉孩子们他们不是别人口中的差生,他们也是和别人一样的学生。奈娜通过不断地将美好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并不是没有用的人,让孩子重获信心,愿意朝着老师所说的方向去改变,去发展。最终,孩子们也做到了。

罗森塔尔效应要求父母们要做到对孩子有合理、积极的期望,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孩子们对自己有信心,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展示父母口中优秀的自己。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做到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暗示、鼓励,让孩子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促进孩子想着父母和社会的期望去努力,刺激自己的潜力。

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叫做"南风法则"或"温暖法则"。这是由一个拟人化故事而来的:北风和南风比赛谁能够让人们脱下大衣,北风则是利用大风来企图吹走人们身上的大衣,结果人们感受到寒冷,把大衣裹得很紧。想法,南风则是以温暖的风吹拂着人们,人们感觉到温暖,就把外套脱下来了。

为了一个同样的目的,北风和南风的做法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显然,北风采用的是僵硬、强制的手段,而南风则是依靠给人温暖让人们自动脱下大衣。在教育教学上,同样需要以温暖的感化来让学生努力学习,而不是强制性地染给孩子去行动,强制性的方式往往起到相反的效果。

以《嗝嗝老师》为例,探究“育儿心理学”在孩子教育中所起作用

奈娜面对孩子们的调皮并没有发火,甚至孩子们做出嘲笑老师的行为,奈娜也没有去直接责怪他们,而是分析孩子们的恶劣行为,并且从中去发现孩子们身上的其他闪光点,在以孩子们的优点来进行指导,为孩子们创造温馨的学习氛围。在奈娜这里,没有强制,没有责骂和惩罚,只有引导和鼓励,因而孩子们会愿意去听一个充满温暖的老师讲话,而不喜欢面对总是责怪自己的老师。

父母们想一下,自己是否经常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就选择对孩子大声嚷嚷,冲着他们发火,甚至威胁孩子:"你再这样我就把你都出去"或者"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等等。

很多父母会选择用强制的方式来让孩子听话,一强硬的命令让孩子一定要遵守,认为这样能够展示父母的权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去做。但其实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感到反感,父母越是强行让自己遵守,自己就越要反抗,这也是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时会有的逆反心理。

父母在生活中应当以温暖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讲究方式,让孩子能够自愿去做出行动,而不是去逼迫孩子。

以《嗝嗝老师》为例,探究“育儿心理学”在孩子教育中所起作用

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也叫做"亚当与夏娃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这种效应相信家长应该很熟悉。当父母孩子不要去碰家里的高处放着的东西的时候,孩子就越想要去看一下高处放着的是什么东西,家长让孩子不要去某个地方玩,孩子就越是需要去看看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9F班的孩子们总是去做各种违反学校纪律的事情,比如在课堂上捣乱等等,但是奈娜没有马上制止孩子们,反而自己也加入他们,跟着他们一起去唱Rap,和孩子们一起做他们平时会做的事情,从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转化孩子的行为,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

奈娜这样的做法没有引起孩子们的逆反心理,反而让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让孩子在这些行为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能够发展自己的其他良好的兴趣,者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父母在平时的育儿过程中也应该避免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想要让孩子不要做某事,可以直接将做某事的后果、为什么不能做的原因告诉孩子,让孩子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恻然避免产生禁果效应。

以《嗝嗝老师》为例,探究“育儿心理学”在孩子教育中所起作用

我是吴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