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析.194 一個事物有很多面,並不能以非黑即白來定論

佛說阿彌陀經析.194 一個事物有很多面,並不能以非黑即白來定論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邊見是我們常常用的一種方式,非白即黑,非善即惡,這是二元對立的錯誤見解。而人類完全是建立在二元對立獲取信息模式上發展而來,就像你們看到這裡的文字,也會看到有錯別字,錯別字就不是字了?就沒有他本身的意思了?就沒有一份辛勞了?而錯別字為什麼可以被看到、被分辨出來,就是因為我們以二元對立見解在處理信息。

二元對立或許沒錯,如果沒有二元對立,我們無法計算、無法說話、無法學習。1為什麼是1,為什麼不是0,0為什麼不是3,為什麼就必須是0?如果沒有二元對立的參與,1+1真的可以等於1億。但是二元對立發展下去就出現了兩個極端,不是這樣就一定是那樣,在考試的時候出的判斷題就是這樣的,這題就只有兩種可能,不是對就一定是錯的。你只要找到他的不合理的地方,這題答案就是錯;而如果一切不合理的地方都找不到,這題的答案就是對,這就是簡單粗暴的二元對立。

在簡單事物上以二元對立倒無妨,可是如果事物複雜一點,二元對立的侷限性就馬上暴露出來了。因為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模式里長大的,或許說人類的種族從誕生之初就拿著二元對立的能力發展繁衍下來,這種侷限性隨著事物的複雜程度而無地安放,乃至最後要打破他,或者要去束縛他,才能幫助我們獲取略微正確點的見解。

簡單來說一個事物有很多面,就像一個硬幣有很多面,正面背面,還有左面右面,上面下面,前面後面,裡面外面,一個硬幣尚且不能以二元對立簡單分類,何況其他的事物?這種二元對立的分辨能力對人類是重要的,也是重要的牢籠和束縛。非白即黑,這事不是對就是錯,這人不是好人就是壞蛋,這種粗暴,只能說以這種角度看待問題很幼稚,是有很大隱患的。而學佛了這個隱患就是危險的大坑了,佛教提倡走中道,不要偏兩邊,可是有的人就會問了:這兩邊又是哪兩邊?這兩邊不是哪兩邊,而是不要偏離中線,不能走極端,不能太積極,也不能太消極,積極就攜帶了攀緣,消極又有怠惰在其中了。

邪見包括的內容很多,一般來說多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斷見,二是常見。

斷見就是把事物發展的前後關聯都掐斷了,常見的認為事物就會永恆存在。

邪見在有的經文裡列出了幾十種之多,我是記不住,三個兩個的還勉強可以,所以粗暴地選擇了邪見中以斷常二見為主的解釋。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和行動軌跡,而我們侵略到某一段的過程,不能把這一段的情況當成全部,古人云“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用一個小管看到豹的斑點,就知道這是豹子了。比如現在有一種統計學,裡面很明確地提出“統計樣本的準確性,永遠不可能是100%的。”只是通過技術手段讓這個準確率更高而已,就像問100人了,99個人可能都做一樣的回答,但是不代表最後那個人也同樣回答你的問題,所以樣本的準確率永遠不可能達到100%。如果在其中認為5個人都這樣選擇了,其他人也肯定都會這樣選擇,就把5個人當成全部,以偏概全這就是常見,拿部分當全部,拿一段短暫存在當永恆。

斷見就像你走過去了,就會認為你永遠走過去了,不會走回來一樣。

這個例子雖然簡單,但是斷見就是這樣看待事物,就像夸父追日。這位夸父很厲害看到太陽下山了,為了追求光明就向著落日奔跑,最後累死前喝乾了大江大河的水。那麼此時的夸父就認為:太陽下去了,就不會再回來了,我不能失去它。這個想法就是斷見。

斷見再繼續發展就出現了斷滅論,學佛千萬不要說斷滅論,就像人死如燈滅,一死百了,這都是典型的斷見。

典型的斷滅論,不承認因果,也自然不承認輪迴,不承認因緣,這種錯誤是在見裡非常明顯的,所以列在邪見中。如果有人說“一死百了,死完啥都沒了”,這是斷見,再說就是不信因果,再說以這一條就足夠下去喝茶了。

常見是看你活著就會認為你永遠都活著,看到你犯錯誤,那你永遠都洗不乾淨,也把因果、輪迴、無常、因緣和合都丟一邊去了,這都是典型的拔無因果論,是最臭名昭彰的邪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