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析.181 一個願力如何成為業力拖拽入生死的?

佛說阿彌陀經析.181 一個願力如何成為業力拖拽入生死的?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對於極樂國土,就如已經往生,就如現在往生,就如以後往生。”這半句經文銜接上半句形成了:如果有眾生能發願,想要往生極樂國土,這些眾生,都會得到於菩提道不退轉,對於極樂世界就決定往生無疑了。這三個發願對應三個往生,過去發願的,就過去已經往生了;現在發願,就現在往生;未來發願就在未來往生極樂。這是真正不可思議了,這段經文強調再三就是願的重要性,以文字表述完全可以看出“隨願往生”的殊勝境界了。

這半句裡說到了三個往生,我們就本次分享的深度略微深入點探討,如果各位同修對前面的分享還有印象,這個深度就不算多深,而如果我們對前面分享的內容沒有印象了,可能這次的內容就會略深、略難理解、略難接受了。

一切眾生本性具足,一切眾生本性不二。所以一切有情都堪做佛,因為本性具足了佛性的圓滿,具足瞭如來果德的智慧和福德。往往有人會問:既然我們都有那麼圓滿的狀態,或者說我們的法身都是如此圓滿的,為什麼我們在生死輪迴裡承受這些痛苦煩惱?如果我們把痛苦和煩惱擺在面前來看,或許這些痛苦和煩惱就另有深意了。

比如說一個人常常牙痛,正常來說,牙疼就去看牙醫啊、吃藥啊,可是如果只是這樣想,這路就只走了一步,連一半都不能算。牙疼是因為有牙,那麼沒牙就不牙痛了嗎?就算牙掉光了,也會有牙痛的情況。於是我們推一步,發現牙痛並非是牙本身在痛,而是神經傳遞的一組信號,我們能感知這組信號,知道痛苦,這是色身工作使然。所以牙痛是因為有色身這個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了,也就沒有牙痛了。所以痛苦和煩惱是因為我們有能承受痛苦煩惱的基礎,低級點的是色身的痛苦,在心態意識流上就是煩惱,所以我們把痛苦和煩惱並舉,代表了一切身心上的不和諧。

一切眾生承受的痛苦煩惱,反應在身心上的不和諧,我們知道必然是有前因的,才能有這樣的結果。什麼樣的因是痛苦煩惱的上一級根源呢?是因為我們投入了生死,若我們不在生死,就不會體會生死中的種種煩惱痛苦,所以我們承受的一切快樂不快樂、舒服或者痛苦,都是因為我們在輪迴中,是因為我們造作了承受如此的業因,才在輪迴裡承受業力迴旋。

思維到這就算走了一半了,從牙痛思維到因為業因跌入輪迴,輪迴又是因為什麼招感來的?是因為我們做了什麼,才進入輪迴的?《地藏經》裡無毒鬼王告訴婆羅門女:若非神力,即需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婆羅門女想知道自己為什麼跑到地獄的業海去,而無毒鬼王回答她的並非只是針對地獄的業海,而是泛指一切輪迴六道的眾生們在輪迴的對應境界中,我們在輪迴裡,不管在哪一道,承受了什麼樣的待遇,就憑藉二個原因:一是神力,二是業力。也就是說,必須要有一種力量指向輪迴,才能投生到生死中。

馬上思維跳出來一下,有力量指向輪迴,我們就入了輪迴,那麼把力量方向調整到出輪迴,我們是否就可以出輪迴?答案肯定的。只要我們把力量的方向真地指向出輪迴,這事就可以辦得到;只是我們動用了多少力量,決定了產生結果的快慢大小不同。

《三十七道品》中,佛陀告訴我們有五種力量,藉由五種根性而生髮產生影響,就是《彌陀經》裡也涉及到的“五根五力”。根力要說的是我們能使用的力量都有什麼,我們如何能調動這些力量,從而實現目標?在所有我們能駕馭的力量中,如果大家看到五根五力了就知道沒有經過嚴格學習鍛鍊在根力這幾乎得不到幫助:信、精進、定、念、慧這五根,我們哪一個能拿到手?定和慧就不用說了,是建立在戒的基礎上;如果戒做得不好,就不能進入清淨正定,就不會生髮真正的般若智慧;如果沒有戒就算修行努力進去了也是入了邪定,產生的還是邪智,在定慧這就更難受益了。

我們信的堅固、還是能精進不輟、還是可以念力超強?這一擺好像五根都是殘疾狀態,能偶爾生髮出點五力就謝天謝地了,而七菩提、八正道都是由五根五力做基礎的,沒有這些基礎什麼七菩提分、八正道分都得不到利益。於是《三十七品助道法》有三十七個部分,很多的,可是手裡真地抓不住,也就不會得到這力量的效果。把五根五力放下,還有什麼力量能是我們可以掌控的?就是這個願力和業力,這二個是我們最容易掌控,也是最常用的。

如過去說“業力的本質就是願力”,只是願力更精純,而業力更嘈雜,一個願力如何成為業力了?拿往生極樂來說,我過去為一位99歲的老奶奶做過臨終助念,大家真得很辛苦,老人也很精進唸佛,但是遲遲就是不往生,乃至色身已經嚥氣了,但是一探察身體還在鬼道,這可如何是好?到了第二天,終於有人想明白了,問家屬老人最牽掛誰?最放不下誰?結果是老人牽掛他的一個小孫子,這個牽掛如果在平常就是一個很正常的念頭,但是這個念頭在往生前面就是業力,阻礙了老人往生極樂。

這個牽掛又是什麼?其本質就是一種願力,老人牽掛孫子,想見孫子,想知道孫子過得好不好?是不是一種願力啊?返回來說,我們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念頭,這些念頭好壞且不問,是不是一種願力?我們只要仔細分辨就會發現,我們在肆無忌憚地使用著自己的願力、在投射著願力、在揮霍著願力,結果這些願力不能得到滿足,就從願力的神壇跌落成為了業力。

上輩子沒有實現的,下輩子去實現吧,就像很多人常常說:我這輩子欠你的,來生報答你吧!果然,來生他們糾纏一起去了。有個同修因為放貸,人家沒還上,就一文錢,也不是多,結果他就假裝大方,算啦一文錢無所謂啦。但是他內心怎麼想的呢?欠我一文也不行,來生你做牛做馬也要還我。果然下一輩子他做了屠夫,那個欠錢的做了他的刀下鬼,這是他的願啊,這願到這個程度了,我們只能叫做業力了。

我們從無量劫跌落輪迴開始,就在憑藉願力跋涉在輪迴裡,一場又一場的離別後,願力在逐步地消減和退化,終於變成了業力,成為了我們輪迴生死的門票。在《維摩詰居士所說經》中,維摩詰把眾生叫做“有疾菩薩”,就算輪迴生死也這樣叫,也就是在他看來哪裡有真的眾生啊?都是菩薩,得病了而已,病癒了就沒有所謂眾生了,就回歸菩薩的狀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