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析.193我見就是我所見,這種我所見背離了見的客觀性

佛說阿彌陀經析.193我見就是我所見,這種我所見背離了見的客觀性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見濁。三界見惑共八十八品,有同修問這八十八品都是什麼,我直接回絕了,因為這是三界的見惑並非只是人道的,或者某道的見惑,三界涉及到無色界、色界、欲界這三大塊。色界和無色界就已經不是我們平常人能觀察到的事情了,要破三界見惑沒有真實地天眼就不要想了,知道也沒用。

就拿欲界來說包括六慾天、包括人道、畜生道、修羅道、餓鬼道、地獄道。我們就以欲界的見就已經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何況要破三界,這是實修的事情。如果大家連一個基礎的戒都持不了,就不要想獲得清淨禪定,沒有相似智慧現前,這欲界也很難觀察,何況三界?

見濁就是在見解上的渾濁,見解是隨被見的事物而來,在見解上的渾濁表現為五利使:身見、邊見、邪見、進取見、戒進取見這五塊。這些內容過去說過很多遍了,為保持本版本的完整性還是要略微說一下。

身見這是以我為基礎的見解,所以身見也可以叫做我見,我見就好理解了,因為加入了我的參與,讓客觀的見混雜了主觀的見。見本應該就是客觀的,這個我一參與水就渾濁了,看什麼事情都是我看啊、我看啊,做什麼事情也都要從我的角度出發、以我的角度去理解,這就又要牽扯到四相中的我相了,因為有我而有了我和我所,有了能造作的我,也有了已經造作的我。我相是因為執著假我為真常,把這個諸大和合的假相當成真實,事情都以這個假相為先導,就像帶了一個有色眼鏡一樣,山河大地都變了顏色。我見就是如此,以此身為根本的見,很多人理解這好像沒什麼錯啊,不過如果我接觸到的、我看到的這就是真相;我沒接觸到的是否就是假象啊?於是在《五十陰魔》的後面提到了十種顛倒亂相,其中就有這種。我接觸到了就是真實的,我沒接觸到就是虛假的,這就錯得太離譜了。

人天道的慈悲多是見悲,見到了可憐的事情,然後他開始升起所謂慈悲心來,這個慈悲並非是廣大的,而是限制於自己能接觸到能看到的範圍。我沒接觸到的否定也不是,肯定也不是,相信還不是,懷疑也不對,這隨後的種種煩惱也都是因為有我,有了我的參與。我去過的地方是真實的,沒去過的地方是假的,你和我說了千真萬確,我也不信有這個地方,大家想一想這樣的人能學佛嗎?能學得好佛法嗎?

拿極樂來說,有人說了千真萬確,但是真信的又有幾人?你不信就不存在嗎?這得多大傲慢啊,我信的就是真實的,我不信的就是不真實的,這種見解真得太奇怪。所以我們說修行的最大敵人並非是天魔外道,並非是妖魅精靈,並非是怨親債主,也不是佛菩薩靈不靈,最大的敵人就是有我。因為這個我的參與形成了我和我所兩大類情況,又叫能和所。就像一個杯子可以裝水,這個可以裝就是能裝,而已經裝水了就不能再裝了,就叫做所裝。在我的角度產生了能和所,那麼我能做的,和我已經做的,就出現了裂隙,因為你沒做所以有無限可能,而如果做了就沒無限可能了。

一個碗裝鹽、裝水、裝米、裝面、裝食物、裝土石,只要它是空的,就可以裝很多種;而裝了米,就不再適合去裝別的東西了,這就從空轉化為有,從能裝轉化為所裝。當我的加入這能所兩個,就把我們帶得很混亂,我能見的應該是一切可見的客觀存在,而我所見的就只是我接觸到的這些,所只是能的一個用,但是卻喪失了能的強大功能。因為有了我的參與,我見就是我所見,而這種我所見背離了見的客觀性。就像你們看著手機電腦屏幕,同時你能看到其他地方發生了什麼嗎,能看到身邊、腳下、乃至身後的事物嗎?看不到了,不代表不存在。而我們因為有了身見,執著了身見,就把見的客觀強大用得狹小卑劣。因為有了我所見的執著,於是我讀了某經文,我執著這部經文說得對,我執著這部經文說得好,我執著這部經文說的是真實的,這也是我見身見。

在身見上出現了巨大的麻煩,把自己和外界劃上了分界線,把這個小我孤立起來,這就是和自性背離了。而我們很難發現身見的存在,這五個見叫做五利使,就是因為太鋒利、太快速,很難觀察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