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无话可说”?你的举动可能伤了孩子

孩子已经在家上了几个月网课了,但最近父母堂后台陆续收到不少妈妈的求助——原本以为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跟孩子之间会走得更近,然而经过多次沟通之后发现,孩子对于“沟通”的请求,总是回避或表示没有兴趣。

每次想跟孩子聊天,总会发现“话不投机半句多”。

你:来跟爸爸/妈妈聊聊天,说说网课上得怎样了?

孩子:跟你说了,你也不懂。

你:你不说我怎么会懂。

孩子:我不想说,你不要问了。

和孩子“无话可说”?你的举动可能伤了孩子


难道真的是“距离产生美”?天天跟孩子在一起朝夕相处的网课时光,为何并没有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

其实,“距离”一直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们沟通的方式。


1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


我们常常说要尊重孩子,那怎么做才是尊重呢?其实愿意倾听孩子说话,就是尊重。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是这么“倾听”的:

  • 场景1:“一心两用”敷衍式

孩子说:艾瑞克今天打我了,爸爸,你在听我说吗?

爸爸说:我听着呢,接着说。

孩子说:所以我也打了他,他又打我。爸爸,你在听吗?

爸爸说:我在听你说的每一个字。

孩子说:没有,你根本没在听。

爸爸说:我能一边看电视一边听你说,继续!

孩子说:还是算了吧!

和孩子“无话可说”?你的举动可能伤了孩子

来源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


  • 场景2:自以为是的“平等”

孩子说:我的小海龟今天早上死了。

爸爸说:别难过,宝贝。

孩子流泪。

爸爸说:别哭了,不就是只小海龟吗。

孩子放声大哭。

爸爸说:别哭!我再给你买一个。

孩子说:我就要这个海龟。

爸爸说:你真是无理取闹!

和孩子“无话可说”?你的举动可能伤了孩子

来源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


如果你的做法和以上两种场景中的家长相同,那么孩子贯彻“沉默是金”是很正常的。因为你没有认真倾听过孩子的表达。

或许你确实可以做到一边做自己的事,一边听孩子说他们经历的事情。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够的。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准则,父母是不是愿意听自己说话,对自己的态度是敷衍,还是真诚,他们都能感受到。

法国教育学家帕梅拉·德鲁克曼曾说:“孩子有不同寻常反应时,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父母应该认真倾听孩子,并向他们解释这个世界。”

那要如何让孩子觉得你有在认真倾听呢?


首先,学会蹲下,与孩子平等交流;其次,学会共情,肯定孩子的感受;最后,学会等待,让孩子先把话说完。

就拿“小海龟”的这个例子来解释。

爸爸先是蹲下和孩子平等交流。

孩子说:我的小海龟今天早上死了。

爸爸说:哦,是吗?真没想到。

孩子说:我还教它玩游戏。

爸爸说:你们在一起挺开心的。

孩子说:它是我的好朋友。失去朋友是挺难过的。

孩子说:我还每天给它喂食。

爸爸说:你真是挺关心那只小乌龟的。

和孩子“无话可说”?你的举动可能伤了孩子

来源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


当你能够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回应他们的感受时,他们才能感受到你的尊重。这也是共情的力量。

如果一开始不懂得如何回应孩子,和他们进行共情,也可以试试用“哦、嗯、是这样啊”等简单的话来回应,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比如像这样,双眼看着孩子:

孩子说:有人偷了我的新铅笔?

妈妈说:哦?

孩子说:我去洗手间的时候,它还在课桌上呢。

妈妈说:嗯。

孩子说:我已经是第三次丢铅笔了。

妈妈说:噢。

孩子说:从现在起,我离开座位的时候,把笔放到课桌里面就不会丢了。

妈妈说:是这样啊。

和孩子“无话可说”?你的举动可能伤了孩子

来源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


也有人会有疑问,如果孩子说的事情是他们自己的错,该不该打断,教育一下?

答案是:要教育,但不该打断。怎么和孩子说,也是一门技术,没说对,孩子有可能会因此选择跟你对抗,产生的问题就更多了。


2

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很多家长会抱怨,自己家的孩子简直就是上天派来惩罚自己的捣蛋鬼,每次跟他们说的话,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完全不配合。


和孩子“无话可说”?你的举动可能伤了孩子


孩子真的只是捣蛋鬼吗?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当你遇到下列的场景时,你会怎么对孩子说?

场景1:孩子上完厕所出来后,忘记关灯了。在此之前,你已经告诉他们好几次了,上完厕所要记得关灯。

A 立马指着孩子吼道:告诉你多少遍了,上完厕所要关灯!

B 指着厕所告诉孩子:厕所的灯还开着呢。


场景2:你告诉孩子要换睡衣了,孩子说看完电视就换。结果看完电视后,孩子还没换。

A 对着孩子吼道:我跟你说过了要换上睡衣,你就知道玩,明明答应了看完电视就换的,为什么现在还没换!

B 对着孩子说:宝贝,睡衣!

场景3:孩子吃完苹果后,将苹果核放在床上。

A 对着孩子咆哮:懒得跟猪一样,苹果核怎么可以放在床上!

B 指着苹果核说:苹果核应该扔到垃圾桶里。


如果在以上3个场景中,A的说话方式都不推荐❌;而B的说话方式都正确✔。

因为这3个场景其实对应了三种让孩子听你话的技巧。

在场景1中家长不责怪孩子多次忘关厕所灯,只描述了问题:厕所的灯还开着呢。但是这句话里的信息同时也告诉了孩子该怎么去做。即“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只描述问题”。

而场景2中的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孩子并不喜欢被说教和长篇大论,对他们来说,越短越容易理解,越容易记住,也越有效。即“用简单有效的词语表达”。

另外,在场景3中使用的技巧则是“提示”。对于孩子来说接受提示比接受谴责容易得多。比如以前你会对孩子说:你从来都不会帮我做家务。如果用提示的技巧,就可以换成我现在需要有人能帮我一起收拾一下桌子。

要注意的是,当我们要求孩子去做某些事情而遭到他们拒绝时,我们应该首先反思自己的行为。


当提醒他们3遍以后,就不要再说了,而是要确认他们是否有听见。因为有些时候,孩子确实是专注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并不是故意装作听不见。当孩子明确表示听见了之后,也可以跟他们确认好完成某任务的时间节点。


和孩子“无话可说”?你的举动可能伤了孩子


其实,比这些技巧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真正的和孩子产生共情,我们就永远无法走入孩子的内心。


要知道父母的一句话,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也可以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