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校長直言:這類學生看似聰明,長大難有作為,別高興太早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每個家長都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都希望孩子將來考上好大學出人頭地 ,闖出一番事業,光宗耀祖。

但是教育孩子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會遇到教育孩子的難題,會感到不知道怎麼教育好孩子。因為家長的不同方式,會對孩子造成不同的影響。

到孩子成年了,可能就看出了家長當初的教育方式,對他的影響,影響的不僅是學習成績,還有自理能力,以及性格等方面的影響。


清華校長直言:這類學生看似聰明,長大難有作為,別高興太早


清華校長直言:這類學生看似聰明,長大難有作為,別高興太早

清華大學校長在一次講話中,針對孩子教育問題提到: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把學習搞好了就行,看似孩子很聰明,長大卻難有作為。對其他方面就不注重教育,尤其是自理能力,所以看似聰明的表現,對孩子的發展卻不利,別高興太早。

這讓我想起了我鄰居家的林虎,從小成績特好,大多數時間都在學習,媽媽對他各種好,小的時候,要啥買啥,吃啥做啥,我們看著特羨慕,甚至還抱怨自己的父母對我們不好。

即使林虎上高中上大學,他都不需要做學習以外的事情,媽媽全程陪伴,幫他做好。對於媽媽這樣的習慣,林虎的爸爸沒少說“這樣不好”。


清華校長直言:這類學生看似聰明,長大難有作為,別高興太早


每當爸爸反對,媽媽就說:“你看看某某,學習成績好,現在工作輕鬆,收入高,不僅輕鬆買了房子,還買了小轎車,我們也要努力學習,不能把時間浪費到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林虎成績確實不錯,很多家長都把他當成榜樣教育孩子,尤其是考試成績不好的時候,“你看看別人林虎,從小成績就好,你不知道向他學習一點?”

林虎最終考上浙江大學,但是在大學一年級下學期的時候,輔導員就建議家長讓孩子休學,學習一下自理能力,以及社交方式。


清華校長直言:這類學生看似聰明,長大難有作為,別高興太早


因為在學校,連自己的床位都不知道怎麼整理,洗衣服要麼穿很久之後拿回家洗,要麼就是讓別人收費洗衣服。每次衛生員檢查的時候都說衛生的問題。而且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非常容易發生衝突,而且不知道怎麼解決,有時與老師觀點不一致還會和老師發生爭吵,輔導員經常要為他處理那些事情,感到特別的頭痛,所以才有了建議休學的提議。

林虎的表現,除了學習成績,其他方面卻不盡人意,其實就和媽媽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家長要引起重視。


清華校長直言:這類學生看似聰明,長大難有作為,別高興太早


1、別要孩子什麼都聽家長的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家長的口頭禪“要聽話”,認為不聽家長話的孩子就是不乖的孩子,所以會給孩子制定一些“標準”,不聽就打罵孩子。

小孩子自然是害怕被打罵的,會為了減少被打罵,從而會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但是家長有的方式可能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從而讓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內心,不敢說出自己心中的委屈,一副毫無主見的模樣。

這時,家長又開始罵孩子沒有“眼力見”,所以家長要求孩子“聽話”,其實是侷限了孩子的思維和行動,沒有自己的個性,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清華校長直言:這類學生看似聰明,長大難有作為,別高興太早


2、自理能力差

現在自理能力差的孩子不在少數,主要就是家長覺得孩子做事慢,做不好,弄髒衣服,弄髒屋子,大人還要再收拾一遍,太麻煩。

索性就不讓孩子做哪些事了,主要就要求孩子學習。當孩子上小學了,往往家長在教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碗,洗衣服,掃地等事情的時候,他們有較強的抗拒情緒。

孩子在催促下都不願意做,更別說主動去做了,這就是養成了習慣,習慣了被家長幫助,當脫離家長幫助的時候,自己也不會去做。

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成績好,又能怎樣呢?社會上已經有孩子上大學了,因為缺乏自理能力而輟學,或者放棄生命的,或者畢業回家啃老不工作的,他們感覺學習以外的事情特別的難,家長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清華校長直言:這類學生看似聰明,長大難有作為,別高興太早


3、情商高,不付出行動

生活中,有些孩子情商特高,說話很中聽,即使孩子犯錯了,家長往往就心軟了而不了了之。

我侄兒,懶得出奇,10歲了,連吃飯都要父母喂,不然就不吃,沒想到的是家長要還要護著他。而侄兒的特點就是說話好聽,經常把媽媽感動得稀里嘩啦的。

可是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上的事情,都不願做,不主動做,整天手機不離手,要是不給他玩手機,就不學習,就不吃飯,媽媽就會把手機給他。

好聽的話會說,可是就是不去實現,比如媽媽累了,他給媽媽說:“我長大了要請10個保姆伺候你,把你伺候得舒舒服服的。”轉眼,媽媽叫他去倒杯水,水還沒倒。他居然出去玩了。


清華校長直言:這類學生看似聰明,長大難有作為,別高興太早


媽媽說,現在惹不起了,打不得罵不得,害怕孩子出事,也就不強制要求孩子了。

這自然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到頭來,孩子沒啥出息,而家長還要繼續受苦受累,孩子將來可能還是啃老族,這都是家長太溺愛孩子造成的,家長要引以為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