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木蘭辭》裡你能看出什麼?

從《木蘭辭》裡你能看出什麼?

《木蘭辭》是南北朝時期的一首民歌,講述了一個善良純樸的姑娘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後來民間也演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故事,其中最為著名的應該是故事《花木蘭》。當然,我們今天的側重點是《木蘭辭》裡的奧秘,看看大家都能發現點什麼?

開篇第一句裡,“木蘭當戶織”,說的是木蘭織布的情景。說明在南北時期,即使是在北朝,也就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也體現了民族融合的特徵:馬背上得天下的遊牧民族的治下依然存在著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模式,即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

第二段裡的“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說的是木蘭父親的名字出現在各個徵兵的花名冊裡。而聯繫上下文,我們可以知道木蘭至少有一個大姐和一個小弟,加上木蘭能夠從軍,木蘭父親的年齡大概在四十歲左右,可以說那時兵役時間長且不確定,戰事爆發即要立刻從軍。

從《木蘭辭》裡你能看出什麼?

第三段裡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講的是木蘭參軍時自備軍械。這說明在南北朝時期,最少是在木蘭所處的北朝的某個政權,要求服兵役的人員要自備軍械,這和現在的參軍後國家發放各種物資的狀況大不相同。而在同時代的西方或者日本,自備軍械的士兵擁有極大的權利,比如西方的騎士階層和日本的武士階層,按照擁有符合國家武器標準的財產量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並享有一定的階層特權。

第四段裡的“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講的是木蘭參軍時戰爭的殘酷,從後文可知,木蘭在軍隊裡最少待了十二年。說明南北朝時的戰亂頻繁,人民的生活朝不保夕。

第五段裡的“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說的是當時的天子想要賞賜木蘭尚書郎的官職。從“可汗”兩個字可以認定當時的統治者是遊牧民族的政權,並且民族之間的文化融合的程度很高,既保留著原來的“可汗”稱謂,又享受著中原的“天子”稱號。而“尚書郎”可是個了不得的官職,尚書郎是尚書省的官職,而尚書省是當時的中央行政機構,當了尚書郎就和現在在國務院裡任職相類似。平民能憑藉軍功在中央任職,從正面反映了當時的統治者對於軍功的重視,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戰爭的激烈。

第六段裡的“當戶理紅妝”、“當窗理雲鬢“和“對鏡帖花黃”講的是當時姑娘特有的裝扮方式,有用紅色來做妝飾、有留雲鬢的髮飾和在額頭貼上用金粉或者黃紙勾勒成的花月鳥的形狀,呈現了特定的時代風貌。

從《木蘭辭》裡你能看出什麼?

最後一段裡有兩個詞語很神奇,分別是“撲朔”和“迷離”。原文中是在強調了雄兔腳愛撲騰的動態特點和雌兔眼神迷離的靜態特點。但兩個詞如果組在一起,叫做“撲朔迷離”,也就是文中提到的“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尷尬狀態,於是後來被人們引申為事情複雜多變,真相難以追尋的錯綜複雜的情形。

雖然歌謠不能算是正史,也存在後人改編的情況,但是它貴在語言細膩,辭藻華麗,能夠生動為人們描述當時的社會情景,因此如果是從體驗上來說是很合適的。

從《木蘭辭》裡你能看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